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很快就崩潰了,又哭又叫,吵得牢頭不得安寧。

  「我要見父王!我要見母妃!我可是宜芳公主,是皇祖父冊封的!是不是太子指使你們欺負我?皇祖父知道我在這裡嗎?等我出去,我一定要去跟皇祖父告狀!」

  牢頭過來,惡狠狠地呸了聲。「你逃婚害得和親失敗,大魏都因你沒了臉面,如今外頭都說你自私自利,壓根沒把國家放在心上!還提你父母呢,端康王被你連累得降了爵,是皇上病中親口下的聖旨,說端康王教女無方,降為郡王,你的公主頭銜早已被廢,黜為庶人,你父母若想見你,早就來了,有你這樣的女兒,就算是我也不想再看到!」

  趙芷螢錯愕萬分,她緊緊抓著鐵柵,口中念道:「不可能!我不相信!他們說和親是假的,那我逃不逃跑有什麼關係?父王不會不管我的!我是父王的女兒啊……」

  那牢頭嘲笑她道:「你說和親是假的,誰會相信?但你逃婚是真的,聽說你以前名聲還挺好,但現在外面人提到你,都要吐一口唾沫,你從前當郡主享受那麼多榮華富貴,花的都是國庫的錢銀,國家需要你和親,你竟敢逃跑,跟叛國有什麼兩樣?你還留著一條小命,已是對你法外開恩了!」

  趙芷螢仍是不敢相信,她大哭著敲打鐵柵,雙手因太過用力都流血了,從前那優雅從容的郡主姿態,蕩然無存。

  「讓我去見太子!太子伯父人那麼好,不會這樣對我的!還有太子妃,她看到我這麼可憐,一定會為我求情!你們快點去啊!否則等我出去,你們一個我都不饒!」

  那幾個牢頭哈哈大笑,並不理會。

  只留趙芷螢在牢房裡呼天搶地,哭鬧不休,但她也只能聽見自己的聲音迴蕩在大牢里,再沒有人回應她。

  ***

  原本若是趙芷螢沒有逃跑,這和親隊伍會在與祿菲等人交戰後,又重返京城,北夷蠻王會假意敬佩宜芳公主的忠勇,與之結拜為義兄妹,不但為和親這事解了套,也會挽回趙芷螢的名聲。

  但趙芷螢既然逃了,那就不必為她找什麼藉口,直接說和親因她失敗,而龐仰威與陸行墨是另外取道與祿菲等人對上,最終殺死祿菲為首的肅孫遺族與死士。

  這時朝廷也公布了蕭隆義的口供,他與冒充高士寧的肅孫奸細海兒合作,又得北夷兩個王子收買,出賣龐仰威,又貪權斂財等等,眾人才明白,都是肅孫奸細從中挑撥大魏與北夷兩國關係。

  而那背後主謀便是肅孫皇太子妃祿菲所為,人既已誅,奸細一事就此蕩平,不必再擔心還有死士流竄。

  蕭隆義通敵叛國,弟弟蕭隆江在兵部多有暗助,因此兩家人即刻問斬,兩家外三族內被判流放,以警世人。

  問斬當天,刑場上血流不盡,值得一提的是,因蕭家兄弟的家眷素有豪奢狂傲之名,因此連同女眷一起判斬,並不留情。

  蕭家母女自然在列,蕭吟月到死之前,都不敢相信自己落得被斬首的下場,帶著無盡的遺憾死去。

  大魏內政一旦解決,與北夷的問題就浮上檯面來。

  北夷蠻王與使節們又被帶回了京城,對此他們抗議多次,以為可以因配合大魏捉捕奸細而被放回北夷。

  但追根究柢,這肅孫奸細乃是因北夷而起,北夷滅了肅孫,北夷的兩個王子又買通蕭隆義,騷擾邊境,掠奪財物,最重要的是,龐仰威曾說北夷屯兵三十萬,意圖侵略大魏,這是事實。

  章平帝久病掙扎一些時日,還是敵不過病魔,離世之前,他最放不下北夷想要侵魏的事,握著皇太子趙承元的手,叮嚀他不可放任北夷坐大。

  趙承元含淚發誓,定會完成父皇的心愿,章平帝才閉了眼睛,溘然長逝。

  章平帝既駕崩,眾臣跪求皇太子登基,皇太子順應天命而繼位,宣詔明年改年號為光寧。

  封太子妃梅簪雅為皇后,長女趙永樂為明珠公主,長子趙弘祺為皇太子。

  光寧帝在此前代行國事,便已初展威儀,不似趙永樂所經歷的前世,這輩子因著弟弟趙弘祺順利降生,國本穩固;又有龐仰威此等先帝寵臣,全力支持新帝,龐仰威在京本就有許多文官人脈,也正因如此兩輩子蕭隆義與海兒才急急欲除之而後快,龐仰威實是大魏文武官員的定海神針,他的政治傾向是許多人的指標。

  且光寧帝做太子時就禮賢下士,待官員們十分親切,因此繼位過程非常順利,且有了底氣的皇帝,政施令行相當順暢。

  光寧帝繼位後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秉承先帝遺旨,預備出征討伐北夷。

  龐仰威親證北夷屯兵三十萬想侵略大魏,若不除北夷,大魏後患無窮,龐仰威又從北夷帶回其國輿圖與行兵草稿,因此光寧帝任命他為征夷大將軍,臨城副帥尤吉為副將,臨城駐軍參領陸行墨升任正二品臨城右翼前鋒統領,協同作戰。

  集結大魏軍隊十萬人先攻,四十萬人預後,押北夷蠻王與使節們於陣前,斬之為祭。

  北夷對大魏的征伐幾無還手之力,就算本來屯兵三十萬,但那是等新任蠻王確定後才要做的事,現在北夷王宮還一團混亂,沒有領袖,意見紛雜,眾王子只得各自帶領願意追隨他們的兵士,迎擊大魏軍隊。

  但大魏軍隊所過之處,皆是輕取而勝,龐仰威斬殺大王子,陸行墨又找出那兩個與蕭隆義、海兒勾結擄掠龐仰威的王子們,亦是即刻誅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