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問題,只能尋來阿發的婆娘回答了,這婆娘便說道:「河裡撈的。」

  的確,在我們那兒,山勢比較陡峭,到了大雨時節,山上的一些枯樹爛木啥的便容易衝到這小溪裡頭來。

  查文斌聽完便不繼續問了,反而轉過頭來問我阿爸道:「這兒過去出過什麼權貴嗎?」

  「這我倒不知道,怎麼了?」的確,就我們家來說,也是太爺爺那一輩搬過來的,加起來在這兒定居的時間還不超過一百年,最大的權貴也就是當年的地主。

  不過我們那村的歷史,斷代太嚴重了,比如那將軍廟就屬於典型的斷代遺留物。現在居住在這兒的人,基本都是外地遷徙過來的,真正的原住民都在太平天國時期死的死,跑的跑了。

  查文斌對著那橋說道:「剛才我說的那塊板子,如果我沒瞧錯的話,是楠木的。」

  「楠木?」

  「不錯,楠木,也就是金絲楠木。看它的樣子,應該是棺材的底座,雖然時間有點長,在水裡又泡了那麼久,你看,那幾根木釘都還是上好的。」

  順著查文斌說的話,大家仔細一看,還真是這麼回事,這塊不怎麼起眼的木板上,的確分布著幾個對稱的榫頭,有的榫頭已經掉了,可有的還在。

  「如果你們不介意的話,最好用麻繩捆著這塊板的兩頭,然後把它吊起來,這板子是不能繼續放在這兒了。橋本就是聚陰之物,以這塊板子的年頭看,少說也得有數千年,用這麼個東西墊在腳下走,有幾個人能走得安穩?」

  一聽這玩意兒是塊棺材板,阿發那婆娘的臉當時就嚇白了。這東西是阿發在河裡隨手撈起來的,恰好那天自家橋上一塊板子被沖了,便瞧見水面上浮著一塊,比了一下,大小還挺合適,順手就給搭成橋面了。因為這板子挺沉,當時還是夫妻兩人合力才給抬起來的。

  糊塗的人,就會幹些糊塗事。如果他們當時把這塊板子翻過來看看,或許就不會用在這上面了。

  當眾人抬起這塊板子的時候,一翻邊,當時大家就炸開鍋了。這棺材的底板背面,刷的是朱黑色大漆,那漆的質量當真好,這麼多年了,連條裂縫都看不到,泡在水裡撈上來依舊鋥光瓦亮。

  更加重要的是,這底部還用金粉描繪著一條通體長約一米五的龍。這龍的模樣不如現代龍那麼複雜,可是造型和線條都異常優美,一看就是出自頂級工匠之手。就這幾樣信息,足夠說明這塊板子的確來歷非凡。

  不多久,我們那兒發現了一塊寶貝木板的消息就傳開了,阿發家裡被圍了個水泄不通,當時還有人跟阿發那婆娘出高價買,但是查文斌只冷冷丟了一句:「誰不怕家裡要死人的,儘管拿去。」

  就他這一句話,那些想發財的人立刻打消了念頭。下午時分,超子三人也趕到了。論考古,超子還是很在行的,只瞧了一眼,便說道:「嘖嘖,文斌哥,這玩意兒可有點不簡單啊,說不定這個村還真有點料!」

  第258章 入瓮

  人分三六九等,那髒東西也是一樣。生前是個有權勢的人,死後照樣是個有權勢的鬼。人在活著的時候,囂張慣了,有地位,有權力。死了,依舊帶著身前那股子狠勁,所以往往出事的不是那些平民墓,老百姓在哪朝哪代都是圖個平安。死了,除非是有莫大的冤屈或是執念,一般的早就投胎去了。

  就拿殭屍這一說吧,電影題材里經常見到的殭屍也都是穿著官服的,因為這些人不願意死去,或者說他們接受不了死亡帶走了他們生前的榮華富貴。權貴之家,鉤心斗角慣了,那些人哪個不是有幾兩心計的,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化為厲鬼這一類的。

  這棺材板,一看就是出自權勢大戶。古往今來,龍這玩意兒,普通人是不會用的,也不敢用,那是皇族和權勢的象徵;偷偷用了,是要掉腦袋的。再看這棺材的質地和做工,放到今天,那也是需要耗費大量金錢才能完成的上品。通過這幾點,想想也就清楚了,我們村在很久之前,真的有過輝煌的歷史。

  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們村處於杭嘉湖平原,雖然是山區,但也是浙皖兩省交界處,地處交通要道。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近現代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後來的抗日戰爭,都能找到戰場所在。要追隨歷史的話,縣城的名字是被秦始皇賜予的,那些已經出土、被放在縣城博物館裡的青銅器,足以說明我們村至少有兩千五百年歷史。

  別看這地方小,又處在山窩窩裡,但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這裡不乏一些大型寺廟和道觀的遺蹟,但凡有點名堂能看風水的人來這兒,都會說上一句,你們這兒是真有龍的。當年周圍幾縣每逢乾旱便會來我們村里一處水潭求雨,老人們都說,那水潭裡有龍,久而久之,那地方也就被稱為龍潭了。

  大體上來講,我們村那幾年還算是風調雨順的,但是靠山吃山的人們,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開始掄起了斧頭進行亂砍濫伐。所以那些年,每逢梅雨季節,村里那條平時水深不過腰的小溪就成了「江」,夾雜著大量泥土的洪水就猶如脫韁的野馬,肆意沖刷著它能經過的每一寸土地。

  按照查文斌和超子的分析,這玩意兒八成也是被洪水給衝下來的,恰好漂到了阿發家這兒,被他們兩人給撈了起來當橋使。且不說,他們兩夫妻是有點暴殄天物,拿這麼珍貴的東西當墊腳板,當時棺材這一類死人用的東西放在自家門口,那便是大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