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周文王到如今已經三千年了,伏羲八卦竟再也沒有演繹出新的『易』出來,是後續的社會不再需要新的『易』了嗎?我覺得完全不是!如果不需要了,也就不會在有人去研究《周易》了。

  但在這三千年中,伏羲八卦竟成了一種不能再次演繹的死圖,因為人們已經不清楚它的演繹原理和演繹方式,所以也就不能再從中演繹出新的『易』,來指導社會的變革,中國人也就只能生存在《周易》這個『易』中,而無法脫身!

  宗教和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統治者的工具,精神領域的高度統一讓統治會變得越發的簡單。

  而隨同伏羲八卦演繹原理和演繹方式一同消失的,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這兩個從伏羲八卦中演繹出來的『易』,如今的人們不僅不再了解伏羲八卦的演繹方式和演繹原理,就連《連山易》和《歸藏易》到底是怎麼回事,也都無從考察了,因為它們都已經被人銷毀了個乾乾淨淨。」

  風起雲贊同道:「易就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是一切的發源,先天八卦的正確推算方式早就已經被銷毀了,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最大浩劫,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乾隆皇帝的編撰《四庫全書》都無法和它相提並論。因為伏羲八卦的演繹方式和演繹原理才是中國一切文化的根,從那個被銷毀的時刻起,中國文化就成了一種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秦始皇和乾隆燒毀的,只不過是中國文化的『末』罷了。」

  「你解開了我心中一個疑惑,」查文斌道:「老子的道家思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是哪一種文化啟發了老子?僅憑老子一個人的思索和力量,真有獨立完成《道德經》全部思想的可能嗎?道的精髓是一句話說不清道不明的,這一點連他自己都明白,而《道德經》作為道家思想的源泉和伏羲八卦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道德經》的思想主張和《連山易》、《歸藏易》就沒有一點關聯嗎?作為被後人尊奉為上清的老子,為什麼不能像周文王那樣,從先天八卦中再演繹出另一個『易』,來指導當時的社會發展,卻選擇『騎青牛出函關』歸隱這條無奈之路?

  同樣,還有一位思想家孔子,史書中記載孔子為了弄懂《周易》裡面到底講了些什麼內容,下了『韋編三絕』的功夫菜如願以償,從此推行宣揚《周易》思想,成為孔子的終生奮鬥目標。

  這都說明了一點應該是在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先天八卦的演繹方式和演繹原理就已經不存在了,無法在演繹!商朝的時候在,周文王的時候在,而僅僅幾百年後的春秋時代就不存在了,因此可以斷定:伏羲八卦的演繹方式和演繹原理,就是在西周代商的這個時期被人毀掉的!也正是因為它被毀掉了,自從那些可以神乎其神的運算法則也就消失了,同樣的,神話也就不再會有新的篇章了。那麼,周武王精準的預言了人物自然會出現,這個人物是否就是那個他鎖定的封比干墓的人,也就是繼周者,這個繼周者會重新掌握先天八卦正確的演繹辦法,也就極有可能會開啟下一段神話!」

  「如此說來,先天八卦的正確演繹辦法和那消失的十部卦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風起雲說道:「這是一份來自於數千年以前的遺產,是神話時代一切的根本,周武王用後天八卦替代了玄妙的先天八卦,目的就是穩固自己的江山,可江山終究有倒掉的那一天,後天八卦正確的推算法則在三千年以後或許能夠重現人間,到現在終究是完全明白了:所謂的繼周者和神話時代以及這當中的種種到底藏著什麼秘密,文斌兄,如果我沒猜錯,這座水庫的下方極有可能還保存著那個時代的遠古資料,而這個資料需要你來開啟。與其說是周武王選擇了你,不如說是命運選擇了你!先天八卦同樣是源自於道,只要道不滅,它自然就不會被滅,有人能夠發現它毀滅它就有人能夠再次重新發現它並且找到它使用它!」

  看著帳篷外的雨,查文斌暗暗說道:「道不滅,心不滅,八卦不滅!」

  由此他們分析,賈道士見到的那塊銅盤才是真正的由周武王鍛造的那塊銅盤銘,而另外一塊周穆王的則是在唐代年間被發現的,正是那塊銅盤確定了比干墓所在的位置。這很難說不是一個錯誤的信號,為什麼周穆王作為武王的後代反倒是要去做這樣一件畫蛇添足的事情呢?

  其中最容易解釋的恐怕便是《穆天子傳》中記載的穆王西遊,當時說他便是在瑤池見到了西王母,按照賈道士的說法,瑤池是上一段神話的開啟,象徵著第一代「易」的輝煌。那塊銅盤銘應該是周穆王留下的作為瑤池地點的藏寶圖才對,所以才會有穆王在崑崙舂山守寶的故事,而第一代的銅盤銘則是記錄了真正的比干墓位置所在,既如今的墨林水庫位置所在。

  是夜,雨很大,墨林水庫卻燈火通明。那一年,整個浙西北都在經歷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那一次洪水退卻之後,有人在河道里打撈起了諸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其中有幾件青銅器現在還放置在博物館裡,有人說那些東西真是在墨林水庫那一次爆破中被衝擊下來的。

  「這要多少人力?」吃過晚飯,胖子站在帳篷邊看著水庫周遭滿是密密麻麻的燈火,大馬力的抽水機輪番上陣,而那邊高壓水泵則在沖刷著湖底厚厚的淤泥。這是一次浩大的工程,時間卻異常倉促,手段十分暴力,一切都凸顯著人性的貪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