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門外,查文斌低著頭說道:「老夏,我要去找他們了。」

  「誰?」

  「照片上的另外一個人,還有就是葉秋。」

  「他們不是?」老夏現在已經改名叫做夏秋石,他自然知道自己這名字的來歷,頓了頓老夏又說道:「我最近也老夢見他們,如果有可能你還是帶上我吧。」

  「不,這一回,讓我一個人去。」

  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了,曾經有一個小夥伴叫作石敢當,還有一個半路跑來搭夥的叫作葉秋。他們是在同一處地方先後消失的,有人說那個地方是一座古代王陵,也有人說那個地方是一處遠古遺蹟,只有查文斌知道它叫做八卦台。

  沒有人知道那時候查文斌是怎麼走出八卦台的,也沒有人知道他是怎樣帶出老夏的,狀元村前面的江面上已經再也看不到往日高聳出水的礦山,這個村落一如中了邪一般,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迅速衰敗。

  好久沒有生人來了,一個赤腳光屁股的娃娃手裡拿著包裝精美的零食飛一般的朝著家中奔去,兩年前的這裡還是皖南最富裕的村落,兩年後的今年除了天空還是藍色之外,就連村子裡的樹都已經死了一半了。提起這個據說是宋朝起就開始生息繁衍的古老村落,以前的人總是會說狀元村出狀元,是文曲星下凡的地方,這裡的人和這裡的物一樣有著濃郁的文化底蘊,但這是以前。

  早兩年的人提起狀元村,外面的姑娘總是擠破頭想要嫁進來,第一部程控電話,第一口自來水,第一輛小汽車,曾經這裡的人揮金如土,手裡拿著大把的鈔票進出皖南最高級的飯店,有人說這裡發現了煤礦。

  兩年後,狀元村的人們但凡是年輕的都已經出走,有的南下去了深圳、廣州,也有的人跟著兄弟姐妹去到了南京、上海,他們唯獨不願意去的便是一山之隔的浙江。在狀元村有一個說法:要不是那群外來者破壞了他們先祖留下的風水局,狀元村還會百年千年的富饒下去,可是現在呢?一片寂靜。

  兩年前有無數雙眼睛目睹了那座小島的沉沒,也是從那個時候起,這個村落便開始爆發了一種瘟疫:他們有人的皮膚開始奇癢無比,用手輕輕一抓後便是潰爛,腥臭的濃水和渾濁的血液不斷蠶食著他們的身軀,有的人甚至從大腿裡面抽出了活著的蟲子。突如其來的疾病開始迅速蔓延,它們肆虐著這個百來戶人口的村莊,各種藥劑和辦法被宣布無用後,一個驚天霹靂開始響起:為了不讓這種不知名的疾病擴散,狀元村的人將被隔離,一直到找出治療這種看似傳染性非常強的疾病辦法。

  一些還健康的人都開始走了,一些繼續病著的人還苟活著,狀元村被拋棄了,這裡已經足足有兩年沒有外人再來了,就和當年的麻風村一樣,狀元村已然是一塊禁地!

  第十九章 瘟疫

  在一篇戰國時期由楚國留下的帛書上如是寫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鴻濛鴻洞,莫知其門。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

  古人認為世界開始於一團混沌之氣,後陰陽剖分,化生萬物,這裡的二神指的便是伏羲和女媧,分別代表著陰陽男女。同樣,在甘肅天水的一處漢墓壁畫和畫像磚石中,伏羲手捧太陽或日規,代表陽;女媧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陰,在中國一個傳說,相傳伏羲手中的太陽日規和女媧手中的月矩如果同時在一起便可以打開通向天界的鑰匙,成道成仙甚至是扭轉乾坤。

  可巧的是在狀元村也有這麼一對石刻,歲月的痕跡已經讓人難以辨認那對時刻的年齡,乍一看挺像是過去農村里用的碾盤,這對「碾盤」放置在村口必經之處,它的下方各有一雙手掌模樣的東西托舉。碾盤之中左邊那邊的那個太陽模樣的東西,而右邊的那個呢則是個月亮模樣的雕刻。第一次來狀元村的時候查文斌就注意到了這對石雕,私下經人打聽誰也說不清這東西的來歷,有人說當年他們老祖宗來這裡紮根的時候這對石雕也就有了,年復一年的一直在那位置不曾挪移過半分。

  今日查文斌再次來到這裡,他停留在那對石雕前靜靜地看著,它已經不像多年前那般光滑有神,破敗的村落讓這石雕除了留下歷史的滄桑外也只有無盡的沉默了。

  就在他看得出奇,一個剛剛打柴回來的襤褸老人停了腳步,他上下打量著這個看著有些眼熟的年輕人道:「你不是幾年前來的那批人?」

  被聲音拉回的查文斌看著風燭殘年依舊還需勞作的老人,他的手臂上有數不清的疤痕,大的如錢幣,小的也有黃豆大。老人穿著一身老藍色的中山裝,褲腿的一半已經不知了去向,那衣服的肩膀處補丁打了也有幾層厚。

  「老人家還認得我?」

  「哼,一群害人精!」說罷老人又用力地把柴火甩上了肩膀,他似乎又不解恨,好像對這個年輕後生有著極大的抱怨,狠狠地朝著地上吐了口唾沫,「呸!」

  查文斌還想辯解點什麼,看著那位老人落寞的身影和露出的膿瘡,他決定是該去盡點自己的力了。

  在他看來,一個地方爆發瘟疫不外乎有三種情況:一是善惡報應,在道教,也稱瘟疫為:天地之病。在過去的古代,醫學條件不發達,瘟疫的到來幾乎會讓一片區域之內的所有人瞬間失去抵抗能力,輕則失去村莊部落,重則亡城亡國。但是道士們對於瘟疫的處理向來又都是義不容辭的,這或許與當年的天師張道陵有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