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頁
因為他的職業,他對於這條被稱為「大西線」的鐵路知識很熟悉。當初天子趙和提出要建鐵路之時,蒸汽火車才洛陽尚書學宮裡試製出來,僅僅比馬鈞造出蒸汽船早上不足一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條鐵路最重要的用途只是在洛陽與咸陽之間運送糧食。故此當天子提出這一個建議時,由三公、六部和相關尚書學士組成的議政會都嚇壞了,便是民間,也有許多反對之聲,甚至有人疾呼,當初始皇帝因為修驪山陵墓與阿房宮,幾乎令國家毀滅,可見奇觀誤國。但是天子卻不為所動,先是用內庫錢進行沿途勘探與設計,足足花了十年時間準備,然後又用了五年時間修成到于闐的單線。
事實上當這條單線修成之後,原先反對這條鐵路的人立刻就發現它帶來的好處。這不僅僅有政治上的——以前此起彼伏的西域小部族叛亂,在鐵路修成後的第二年便立刻消失,那些原本桀傲不馴的蠻胡,個個都變得能歌善舞起來,而在高原之上時不時作一下的羌狄,也盡皆安份守己,再也不敢窺探河西走廊。這還是經濟上的:來自西域的蜜瓜,原本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偶爾吃上一吃,如今洛陽乃至江南的富裕人家,都能趕著時間嘗嘗鮮了。
更何況,這條鐵路橫貫關中,支線至晉地,煤、石脂等等物產礦藏,源源不斷地被送至咸陽、洛陽,然後在這兩地周邊的工坊里變成工業品,再運到各處去。其結果是大秦的鐵器價格在短短五年內降到了當初的六分之一,而鐵工具的推廣,又使得農業、礦業產量激增,整個大秦,都因此而受益。現在人們已經將這條鐵路與當初聖祖皇帝建大運河相提並論,覺得是足以同大禹比較功勞的偉業了。
不過年輕人心中,覺得這條鐵路比起大運河更重要。
當然,後來鐵路延伸到了大宛貴山城。事實上,大西線玉門到于闐段只能說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而于闐到貴山段則是虧本運行。不過此時已經年邁的天子趙和對此倒是毫不吝嗇,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凡是算帳,不可只看金錢」。這條鐵路延伸至貴山之後,自洛陽到貴山也只需要十天——這不是單騎快馬的十天,而是千軍萬馬的十天,這也就意味著,原來的大宛真正將成為大秦的郡府,河中地區這塊大陸中心地帶,將真正屬於大秦!
年輕人此次來破邪谷,便是為此。
他可不是坐在前方的那個老年旅遊團的成員,他是大秦禮部鎮撫司的一名郎官。
以他這樣的年紀,能夠進入大秦中樞,雖然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郎官,就要多虧科舉制了。此時大秦的科舉制已經確定為每年一次,原因就在於大秦發展太快、擴張太速,急需大量的官員。
就在年輕人胡思亂想之時,車門終於打開了。
久違的新鮮空氣從外頭傳了進來,雖然這「新鮮」空氣里還是夾雜著烤肉味、酒味和油漬味等等莫名其妙的味道,總比車廂里的氣味要好些。年輕人拎著自己的行李箱走了出去,迎面便看到一個與他年紀相差不大的人舉著牌子,上書「班英」二字,當即便走了過去。
「我便是班英。」年輕人對舉著牌子的人道。
「啊,我是郭安。」來接的人笑道,「班學弟,我是安西學宮道統四十屆,你應該是四十二屆?」
班英微微一愣:「原來是學兄……我說怎麼有些眼熟,郭安……北州郭氏?」
郭安哈哈一笑:「家裡可不許我擺出這個名頭來,班學弟,你是班起居後人?」
班直因為給趙和當了數十年的起居郎,始終未曾升遷轉官,故此有個雅號班起居。最初時他有點憤憤不平,但後來卻又引此為傲,雖然未能升遷轉官讓他遺憾,但起居郎乃是天子近臣,他在許多事情上都能在趙和面前發話,因此沒有人敢因為他官職微小而瞧不起。
班英一笑:「可以這樣說吧,班起居乃家伯祖。」
兩人寒喧了一番,套了近乎也稍稍了解了對方的出身,都明白對方的來意了。
「班學弟隨我來,我已經備好了馬。」郭安招呼道。
兩人出了擁擠的車站,便看到了眼前的破邪鎮。
這是一座原本不存在的小鎮,大秦在過去的若干年間裡,駐軍最遠處便在破邪鎮,這裡駐有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的三千名軍士,初時為的是防備零散火妖,後來則是為了向河中諸國表示大秦的存在。為了給這三千名軍士服務,有百餘戶人家開始在此定居,後來隨著局勢的平穩,商旅、朝貢、使團等等往來此間,於是此地便熱鬧起來,漸漸成了如今這樣的一個小鎮。全鎮不算軍士,人口有一萬二千餘人,換作四十餘年前,這裡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座邦國了,但在大秦,這裡只能算是一座還算繁華的邊陲小鎮。
「學弟,電報之中,有些事情說不清楚,你自洛陽來,當知曉洛陽的事情,朝廷對撒瑪爾罕究竟是何種態度?」兩人出了車站上了馬,郭安便迫不及待地向班英問道。
「朝廷對撒瑪爾罕的態度是一貫的。」班英含糊地道。
「呵呵,學弟不要糊弄我,朝廷的態度是一貫的,但是,如今朝廷不是有動作麼!」郭安說到這裡,聲音壓低了一些:「監國太子態度如何,是塞防派,還是海防派?」
道統四十五年開始,當國四十餘年已經七十餘歲的趙和在皇后王鹿鳴病重之時,為了多有點時間陪護,便以皇長子趙鈺為監國太子,此時趙鈺已經四十歲。最初時趙鈺只是負責處理一般事務,國家的大政方針,還是要由趙和親自決斷,但如今五年過去了,趙和升為上皇、趙鈺繼位的消息都從洛陽傳到了破邪鎮。
事實上當這條單線修成之後,原先反對這條鐵路的人立刻就發現它帶來的好處。這不僅僅有政治上的——以前此起彼伏的西域小部族叛亂,在鐵路修成後的第二年便立刻消失,那些原本桀傲不馴的蠻胡,個個都變得能歌善舞起來,而在高原之上時不時作一下的羌狄,也盡皆安份守己,再也不敢窺探河西走廊。這還是經濟上的:來自西域的蜜瓜,原本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偶爾吃上一吃,如今洛陽乃至江南的富裕人家,都能趕著時間嘗嘗鮮了。
更何況,這條鐵路橫貫關中,支線至晉地,煤、石脂等等物產礦藏,源源不斷地被送至咸陽、洛陽,然後在這兩地周邊的工坊里變成工業品,再運到各處去。其結果是大秦的鐵器價格在短短五年內降到了當初的六分之一,而鐵工具的推廣,又使得農業、礦業產量激增,整個大秦,都因此而受益。現在人們已經將這條鐵路與當初聖祖皇帝建大運河相提並論,覺得是足以同大禹比較功勞的偉業了。
不過年輕人心中,覺得這條鐵路比起大運河更重要。
當然,後來鐵路延伸到了大宛貴山城。事實上,大西線玉門到于闐段只能說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而于闐到貴山段則是虧本運行。不過此時已經年邁的天子趙和對此倒是毫不吝嗇,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凡是算帳,不可只看金錢」。這條鐵路延伸至貴山之後,自洛陽到貴山也只需要十天——這不是單騎快馬的十天,而是千軍萬馬的十天,這也就意味著,原來的大宛真正將成為大秦的郡府,河中地區這塊大陸中心地帶,將真正屬於大秦!
年輕人此次來破邪谷,便是為此。
他可不是坐在前方的那個老年旅遊團的成員,他是大秦禮部鎮撫司的一名郎官。
以他這樣的年紀,能夠進入大秦中樞,雖然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郎官,就要多虧科舉制了。此時大秦的科舉制已經確定為每年一次,原因就在於大秦發展太快、擴張太速,急需大量的官員。
就在年輕人胡思亂想之時,車門終於打開了。
久違的新鮮空氣從外頭傳了進來,雖然這「新鮮」空氣里還是夾雜著烤肉味、酒味和油漬味等等莫名其妙的味道,總比車廂里的氣味要好些。年輕人拎著自己的行李箱走了出去,迎面便看到一個與他年紀相差不大的人舉著牌子,上書「班英」二字,當即便走了過去。
「我便是班英。」年輕人對舉著牌子的人道。
「啊,我是郭安。」來接的人笑道,「班學弟,我是安西學宮道統四十屆,你應該是四十二屆?」
班英微微一愣:「原來是學兄……我說怎麼有些眼熟,郭安……北州郭氏?」
郭安哈哈一笑:「家裡可不許我擺出這個名頭來,班學弟,你是班起居後人?」
班直因為給趙和當了數十年的起居郎,始終未曾升遷轉官,故此有個雅號班起居。最初時他有點憤憤不平,但後來卻又引此為傲,雖然未能升遷轉官讓他遺憾,但起居郎乃是天子近臣,他在許多事情上都能在趙和面前發話,因此沒有人敢因為他官職微小而瞧不起。
班英一笑:「可以這樣說吧,班起居乃家伯祖。」
兩人寒喧了一番,套了近乎也稍稍了解了對方的出身,都明白對方的來意了。
「班學弟隨我來,我已經備好了馬。」郭安招呼道。
兩人出了擁擠的車站,便看到了眼前的破邪鎮。
這是一座原本不存在的小鎮,大秦在過去的若干年間裡,駐軍最遠處便在破邪鎮,這裡駐有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的三千名軍士,初時為的是防備零散火妖,後來則是為了向河中諸國表示大秦的存在。為了給這三千名軍士服務,有百餘戶人家開始在此定居,後來隨著局勢的平穩,商旅、朝貢、使團等等往來此間,於是此地便熱鬧起來,漸漸成了如今這樣的一個小鎮。全鎮不算軍士,人口有一萬二千餘人,換作四十餘年前,這裡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座邦國了,但在大秦,這裡只能算是一座還算繁華的邊陲小鎮。
「學弟,電報之中,有些事情說不清楚,你自洛陽來,當知曉洛陽的事情,朝廷對撒瑪爾罕究竟是何種態度?」兩人出了車站上了馬,郭安便迫不及待地向班英問道。
「朝廷對撒瑪爾罕的態度是一貫的。」班英含糊地道。
「呵呵,學弟不要糊弄我,朝廷的態度是一貫的,但是,如今朝廷不是有動作麼!」郭安說到這裡,聲音壓低了一些:「監國太子態度如何,是塞防派,還是海防派?」
道統四十五年開始,當國四十餘年已經七十餘歲的趙和在皇后王鹿鳴病重之時,為了多有點時間陪護,便以皇長子趙鈺為監國太子,此時趙鈺已經四十歲。最初時趙鈺只是負責處理一般事務,國家的大政方針,還是要由趙和親自決斷,但如今五年過去了,趙和升為上皇、趙鈺繼位的消息都從洛陽傳到了破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