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頁
馬兄知道自己的發明非常重要,但並不認為重要到朝廷會專門派繡衣使來過問的地步,那麼就肯定是有人犯了事,故此動用繡衣使前來捉拿了。
他臉色大變之際,他身旁的諸葛卻輕搖羽扇,嘆了口氣:「諸位可是來拿我的?」
「不敢,不敢,奉命來請諸葛先生入京。」繡衣使者中為首的躬身行禮,態度倒是極為恭敬。
「不曾想都二十餘年了,你們竟然還在找我。」諸葛苦笑了一下:「我這才返還不久,你們便發現了我!」
「也是先生不曾有意遮掩行藏,否則我等哪裡能找得到,畢竟這二十餘年來,先生也回過大秦不只一次。」為首人笑吟吟道。
馬兄有些莫名其妙地瞅了一眼諸葛先生,此人與他結識的時間其實並不長,但黃鶻號在連續失敗之後能夠成功,實在與此人點撥有密切關係。他雖然不知道此人做了什麼事情,致使皇城司在時隔二十餘年之後仍然苦苦追蹤,但想到趙和器量宏大,自己在造成黃鶻號之後多少能在趙和面前說上話,當即大著膽子道:「這位、這位諸葛先生有、有大才,我、我正要向陛下舉薦,諸位切不可、不可失禮!」
他不敢阻攔繡衣使行事,但是想著能夠給諸葛先生爭取更好的待遇。
「馬先生且放心,我等請諸葛先生,可不敢失禮,二十餘年前,諸葛先生便有大功於陛下,便是曾侯對此也是念念不忘,每有軍務難決,便嘆息若諸葛先生在側就好了。」繡衣使笑吟吟向馬兄解釋了一句,倒不象是傳聞中的那樣難以應對。
馬兄心稍稍放了下來,卻不知這與他在皇城司的檔案記錄有關。就不說他當初算是趙和親自過問過的人,就是黃鶻號,也足以讓他成為尚書學士,從而重新進入趙和的視野之中,更何況在檔案中他是個純粹的學者,對朝廷體制沒有半點威脅,繡衣使自然不會故意為難他了。
想了一想,馬兄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不知你們請諸葛兄去,是為了何事?」
「一個麼,自然是因為陛下和曾侯都思念諸葛先生,希望諸葛先生能為國出力,二個麼……」那繡衣使說到此處時,臉色的笑容突然一斂,終於露出幾分陰鷙:「也想向諸葛先生打聽打聽,江充其人,究竟是死是活了。」
即便是馬兄這樣的純粹學者,聽到「江充」這個名字之時,也不禁寒顫了一下。
江充自然是死了的,無論是在大宛死掉的那一個,還是後來自稱卞道人死於銅宮的那一個,事後證明都是江充——他二人其實都一直在用江充這個名字進行活動。但是,這二十年內,國內雖然大體太平,可總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假借江充之名行事,頗弄出了不少是非,就是職方司被削權的那件關於皇后冊立的舊事裡,也被自稱「江充」的人摻合進去了。
諸葛先生搖著扇子,微微笑道:「我此次歸來,也確實是想就此事給個交待。馬兄且放心,我先行一步,在洛京恭候馬兄,到時再為馬兄賀!」
他說完之後,坦然前行,便隨那些繡衣使去了。馬兄在後看著他的背影,欲言又止,雖然對趙和他是很放心的,但不知為何,此時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第九五章、尾聲三
「諸位,這一路上,我們見識過許多造化奇景,當真是鬼斧神工一般。但今日此地,我們見識的將是與人有關的奇景,這便是破邪谷。想來諸位皆知,四十餘年前,便是在此處,我新秦天子炮擊邪物綠芒,猛將解羽飛刀取下邪物性命……」
拿著一個大喇叭的導遊用沙啞的嗓子不停地說著,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過去,唯有一名年輕人靠在車窗處,出神地向著外邊眺望。
這年輕人穿著新秦常服——這種兼收秦人服飾和西域胡服風格的常服在推廣之時曾經引起喧然大波,幾乎整個大秦都因此進行了一場爭辯。保守派痛斥其是棄華夏之衣冠而行夷狄之惡禮,而改革派則讓保守派不許吃胡麻、核桃、葡萄,因為這些都是源自於胡人的物產,激進派更是讓保守派穿獸皮茹毛飲血去,甚至有人編排傳說中教人養蠶繅絲的嫘祖,說她讓人穿上動物吐出的絲,乃是讓人「衣冠禽獸」,然後便有人在報紙上說,蠶乃是蟲,非禽非獸,並且普及了一番大秦新進出現的一門學科「物種學」,將世間生物皆分綱化目,於是這場爭論便開始歪題,最終變成了什麼樣種類的動物如何烹製味道更美。
而這新秦常服也因此不聲不響地推廣起來,因為其便捷的緣故,也因為大秦的成衣製造業的發展,相對更為便宜也更適合勞作時穿的新秦常服成為絕大多數人日常便服。不過原來的服飾也還在,大多數是在節慶或婚禮等重大禮儀時節被穿出來。
年輕人有些疲倦,這是難免,無論誰坐了十天的火車之後,都會這麼疲倦。
「到此處,我們的這條西線之旅便告一終點,再往前去,便是撒瑪爾罕——但是如今撒瑪爾罕尚未通火車,諸位就只能在這破邪谷城轉乘馬車了。」導遊又道:「這裡就必須提一提咱們這條大西線,諸位可知此鐵路是何時開始建的?」
「道統二十五年正月,天子在開春議政會上提出要建鐵路直通撒瑪爾罕,道統三十年五月開建,道統三十五年建成通至于闐,道統四十二年通至大宛貴山……」
年輕人小聲地嘀咕道。
他臉色大變之際,他身旁的諸葛卻輕搖羽扇,嘆了口氣:「諸位可是來拿我的?」
「不敢,不敢,奉命來請諸葛先生入京。」繡衣使者中為首的躬身行禮,態度倒是極為恭敬。
「不曾想都二十餘年了,你們竟然還在找我。」諸葛苦笑了一下:「我這才返還不久,你們便發現了我!」
「也是先生不曾有意遮掩行藏,否則我等哪裡能找得到,畢竟這二十餘年來,先生也回過大秦不只一次。」為首人笑吟吟道。
馬兄有些莫名其妙地瞅了一眼諸葛先生,此人與他結識的時間其實並不長,但黃鶻號在連續失敗之後能夠成功,實在與此人點撥有密切關係。他雖然不知道此人做了什麼事情,致使皇城司在時隔二十餘年之後仍然苦苦追蹤,但想到趙和器量宏大,自己在造成黃鶻號之後多少能在趙和面前說上話,當即大著膽子道:「這位、這位諸葛先生有、有大才,我、我正要向陛下舉薦,諸位切不可、不可失禮!」
他不敢阻攔繡衣使行事,但是想著能夠給諸葛先生爭取更好的待遇。
「馬先生且放心,我等請諸葛先生,可不敢失禮,二十餘年前,諸葛先生便有大功於陛下,便是曾侯對此也是念念不忘,每有軍務難決,便嘆息若諸葛先生在側就好了。」繡衣使笑吟吟向馬兄解釋了一句,倒不象是傳聞中的那樣難以應對。
馬兄心稍稍放了下來,卻不知這與他在皇城司的檔案記錄有關。就不說他當初算是趙和親自過問過的人,就是黃鶻號,也足以讓他成為尚書學士,從而重新進入趙和的視野之中,更何況在檔案中他是個純粹的學者,對朝廷體制沒有半點威脅,繡衣使自然不會故意為難他了。
想了一想,馬兄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不知你們請諸葛兄去,是為了何事?」
「一個麼,自然是因為陛下和曾侯都思念諸葛先生,希望諸葛先生能為國出力,二個麼……」那繡衣使說到此處時,臉色的笑容突然一斂,終於露出幾分陰鷙:「也想向諸葛先生打聽打聽,江充其人,究竟是死是活了。」
即便是馬兄這樣的純粹學者,聽到「江充」這個名字之時,也不禁寒顫了一下。
江充自然是死了的,無論是在大宛死掉的那一個,還是後來自稱卞道人死於銅宮的那一個,事後證明都是江充——他二人其實都一直在用江充這個名字進行活動。但是,這二十年內,國內雖然大體太平,可總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假借江充之名行事,頗弄出了不少是非,就是職方司被削權的那件關於皇后冊立的舊事裡,也被自稱「江充」的人摻合進去了。
諸葛先生搖著扇子,微微笑道:「我此次歸來,也確實是想就此事給個交待。馬兄且放心,我先行一步,在洛京恭候馬兄,到時再為馬兄賀!」
他說完之後,坦然前行,便隨那些繡衣使去了。馬兄在後看著他的背影,欲言又止,雖然對趙和他是很放心的,但不知為何,此時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第九五章、尾聲三
「諸位,這一路上,我們見識過許多造化奇景,當真是鬼斧神工一般。但今日此地,我們見識的將是與人有關的奇景,這便是破邪谷。想來諸位皆知,四十餘年前,便是在此處,我新秦天子炮擊邪物綠芒,猛將解羽飛刀取下邪物性命……」
拿著一個大喇叭的導遊用沙啞的嗓子不停地說著,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過去,唯有一名年輕人靠在車窗處,出神地向著外邊眺望。
這年輕人穿著新秦常服——這種兼收秦人服飾和西域胡服風格的常服在推廣之時曾經引起喧然大波,幾乎整個大秦都因此進行了一場爭辯。保守派痛斥其是棄華夏之衣冠而行夷狄之惡禮,而改革派則讓保守派不許吃胡麻、核桃、葡萄,因為這些都是源自於胡人的物產,激進派更是讓保守派穿獸皮茹毛飲血去,甚至有人編排傳說中教人養蠶繅絲的嫘祖,說她讓人穿上動物吐出的絲,乃是讓人「衣冠禽獸」,然後便有人在報紙上說,蠶乃是蟲,非禽非獸,並且普及了一番大秦新進出現的一門學科「物種學」,將世間生物皆分綱化目,於是這場爭論便開始歪題,最終變成了什麼樣種類的動物如何烹製味道更美。
而這新秦常服也因此不聲不響地推廣起來,因為其便捷的緣故,也因為大秦的成衣製造業的發展,相對更為便宜也更適合勞作時穿的新秦常服成為絕大多數人日常便服。不過原來的服飾也還在,大多數是在節慶或婚禮等重大禮儀時節被穿出來。
年輕人有些疲倦,這是難免,無論誰坐了十天的火車之後,都會這麼疲倦。
「到此處,我們的這條西線之旅便告一終點,再往前去,便是撒瑪爾罕——但是如今撒瑪爾罕尚未通火車,諸位就只能在這破邪谷城轉乘馬車了。」導遊又道:「這裡就必須提一提咱們這條大西線,諸位可知此鐵路是何時開始建的?」
「道統二十五年正月,天子在開春議政會上提出要建鐵路直通撒瑪爾罕,道統三十年五月開建,道統三十五年建成通至于闐,道統四十二年通至大宛貴山……」
年輕人小聲地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