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是能力強者,或許能順利推行。

  若是一個能力弱者,只怕連吐蕃和吐谷渾那些僕從軍都彈壓不住。

  更惶論要遠征怛羅斯,掃平大食人和叛亂的胡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蘇大為身上。

  心知蘇大為其實是最佳的人選。

  但偏偏所有人都沒開這個口。

  就連皇帝李弘都不敢出聲。

  蘇大為若走,朝中眼下看似平靜的局面立時就被打破。

  到時誰能保證,太后與新帝這兩者,不會發生激烈的政爭?

  畢竟,不惜一切攥奪權力的種子,自魏晉南北朝起。

  自曹氏協天子以令諸侯。

  自司馬氏篡魏立晉。

  自五胡亂華,城頭變幻大王旗。

  自隋,自大唐玄武門。

  這血腥的種子,便已經種下了。

  權力鬥爭,便是這般赤裸裸的,毫無親情可言。

  武媚娘能迫害被貶的王皇后及族人,對蕭淑妃下手。

  對長孫無忌一族趕盡殺絕。

  她的底線操守到底有多少?

  這個時候,恐怕連李弘都不敢相信。

  不會以為,對方是自己母親,就會容忍自己分享權力。

  不久前,駕崩的李治……其死因,疑竇叢叢。

  已經在李弘心中埋下一個疙瘩。

  沉默,大殿上一片沉默。

  直到,有一個聲音打破了難言的沉默。

  一員大將主動站出,叉手向武媚娘及李弘行禮道:「天后,陛下,臣願自薦為總管,統馭征西兵馬。」

  說話者,一身龜背魚鱗甲,頭戴鳳翅吞天盔。

  雙肩乃獅子獸吞口。

  左腕護盾,右腕魚鱗甲翼。

  腰下護裙片片摺疊,隨著動作,如荷擺漣漪。

  雙腳鐵胎,腳尖做獅型獸吞狀。

  正是如今大唐邢國公,蘇慶節。

  蘇慶節去歲被蘇大為的事連累,已經去掉實權軍職。

  直到如今才調回中樞。

  在兵部下行走。

  以文職居多。

  但他此次上殿,竟穿著征戰沙場的戰甲。

  可見來之前,蘇慶節已經有了毛遂自薦,主動請攖的念頭。

  這一次站出來,聲音鏘鏗有力,氣吞萬里如虎。

  殿上群臣微微吃驚。

  發出一片低聲議論。

  將軍隊列里,各衛大將軍,及軍中將領也忍不住竊竊私語。

  顯然,蘇慶節主動請攖,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包括蘇大為都向他看過去。

  眼中有一絲意外。

  武媚娘不動聲色,先是眸光掃過太子李弘。

  再看向蘇慶節。

  最後投向蘇大為。

  她要確定。

  蘇慶節主動站出來,究竟是蘇大為的指使,還是太子的想法。

  至於蘇慶節本人的想法……

  武媚娘對蘇慶節過去並未太過關注。

  此人本事是有的。

  大唐如他這般本次的人不多。

  卻也不少。

  蘇慶節或許可為方面之將。

  但是距離統帥,還差了一層。

  武媚娘雖然不懂戰陣之事,但是她懂看人。

  在她眼裡,如今環顧大唐,能為一方帥才的人,只有裴行儉與蘇大為。

  程名振與高侃勉強算半個。

  余者皆為將才。

  可為方面之將。

  但是不足以將兵十萬,統懾大局。

  也就是說,只有像蘇大為和裴行儉這樣的帥才,才能主持十萬人以上的大戰役。

  才能推動滅國級別的戰爭。

  而高侃和程名振,比他們就稍遜半籌。

  但是作為都護,鎮守一方,他們還是稱職的。

  能穩住當地都護府的局面。

  剩下的人里,像薛仁貴、蘇慶節、黑齒常之等,雖然也參加過不少戰陣。

  也被稱之為「名將」。

  但名將與名將不同。

  名將,也有含金量的差別。

  似蘇大為與裴行儉這種,能滅敵國,能打大戰役,能鎮守方面,做一方統帥的帥才。

  是名將金字塔的頂級。

  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的短板。

  像高侃、程名振、劉仁軌這種,除了有名將之姿,能攻堅執銳,有高明的戰術素養。

  能獨領一軍之外。

  還有獨自鎮守一方的能力。

  但是缺了統懾十萬人以上級數,滅國大戰的能力。

  所以要次一等。

  而像薛仁貴和蘇慶節這種,有極高戰術素養,有獨領一軍的能力,有臨陣破敵的威勢。

  但戰略眼光上還未至大成。

  鎮守一方的文治上,仍有短板。

  更別提滅國級別的統帥能力。

  所以更次之。

  而這次大唐要擺平西域叛亂,抵擋入侵至碎葉水的大食軍。

  算是什麼級別的戰役?

  此前,唐軍在西域已經兩次大敗。

  損兵折將。

  兵員損失多達十幾萬人。

  叫得上名字的將領,多達數百人。

  以後預備接替薛仁貴和婁師德、阿師那道真等二代將領的第三代名將種子,戰死數十人。

  更不提為了支援這十幾萬大軍,在後方動員所消耗的數十萬民夫。

  海量的糧草、財賦、以及各類資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