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衝擊力極強。

  優點是,經常能打出以弱勝強,斬殺敵酋的爆擊效果。

  缺點是,如果玩得不好,容易變成浪戰,被敵人抓住破綻。

  所以薛仁貴可以為將。

  是唐軍中頂級的騎兵戰術大師。

  但他的戰略大局上,稍遜半籌,距離頂級名將的境界,還差了一線。

  如今在大唐,除去老一輩名將,年青一代將領中,在大局觀和戰略上,玩得最好的首推裴行儉。

  能主持安西都護府,保持對整個西域的大兵團震懾。

  其次就要數蘇大為。

  無論是身為熊津都督府,還是為一軍先鋒,他都打出漂亮戰績。

  屬於給什麼資源,都能搭台唱戲的智將。

  甚至有人戲稱,別看蘇大為生得黑炭也似,又是身高八尺的猛將,但他用兵,卻如繡花一般綿密。

  慣於螺螄殼裡作道場。

  你給他數千人也行,你給他萬餘人也行。

  你給他數萬,掌一地都督府,他也行。

  蘇大為現在唯一差的,就是獨自執掌十萬人以上的大兵團,消滅敵國的戰績。

  從過往的戰績里,他執掌最多時是熊津都督府五萬唐軍。

  這裡的兵,指的是大唐府兵,胡人僕從不算在裡面。

  除去蘇大為,王方翼大概也接近名將的層次。

  裴行儉、蘇大為與王方翼,都是擁有方面之帥,可以獨領一軍的能力。

  而薛仁貴稍遜半籌。

  再往下,程務挺似乎還不錯,但尚缺戰功。

  黑齒常之、沙吒相如、婁師德、王孝傑等不錯,有為大將的實力,但也都缺乏獨領一軍的戰績。

  還需要慢慢打熬資歷。

  再下面,則是郭待封、阿史那道真、李辯、高崇文、李謹行、崔器等人,又稍遜一籌,屬於優秀將領,但還未到大將層次。

  「總管,你在想什麼?」蘇大為不覺走神,被王玄策的聲音重新拉回現實。

  他借著舉杯道:「剛才想起以前在百濟作戰之事,對了……」

  蘇大為話題一轉,向王玄策道:「你們北路軍,這一路兵卒狀況如何?高原反應……呃,吐蕃瘴氣厲害,中原人來這裡,頗不適應。」

  「可說呢。」

  王玄策嘆了一聲:「昔年出使,我數次經過吐蕃,知道這邊地勢陡峭,氣也比較稀薄,稍不留神便是喘不上氣,此次行軍一路上,最麻煩的就是出現瘴氣症狀。

  好在軍中多備了防疫的藥丸,還有孫老神仙的弟子隨行在軍中,一路幫著不適的兵卒熬藥診治,沒有出什麼大問題,就是減員有些麻煩。

  我們出來時帶著五萬餘人,到邏些,沿路竟有上萬人犯病,其中重者有數千人,無法再繼續趕路,只有暫住在胡族牧民家中休養。」

  見蘇大為微微點頭,王玄策想了想又道:「既然提及此事,就不能不提另一件事。」

  「何事?」

  「軍心思歸啊。」

  王玄策嘆道:「不知總管的前鋒軍如何,我跟著王將軍這支軍,路上花了半年時光,到了這邊後,天寒地凍,士卒冬衣不足,常有巡守凍掉手指。

  還有凍耳朵和凍爛腳趾者,不可勝數。

  幸而肉食倒是不缺。

  軍中已多有怨言,我聽到下面兵卒們都說想回家。」

  「從長安出發,到如今,已經快一年半了,誰不想回家。」

  蘇大為苦笑起來。

  「我方才還和文生他們說,想長安了,想長安的美酒,好食,也思念長安的親人們,不知他們現在如何了。」

  王玄策輕摸著自己的絡腮鬍子:「我倒是習慣了,當年出使天竺,一次就要花上數年時間,啊,我記得當時太宗在世,我們唐軍對外征戰,一般以半年為期,出動兵卒不過五萬。

  每次都是速戰速決,搶掠大量的牛羊財富回長安。

  那時大軍每次回長安,必過朱雀大街,獻俘誇功,沿路彩樓上的小娘子們,拋出鮮花與彩綢,歡聲雷動。」

  王玄策感慨:「還是那時候好啊,折衝府的士卒也輕鬆些,現在一用兵,便是經年累月,士卒艱苦,不得還鄉。」

  蘇大為一時不由沉默。

  他是從基層斥候隊正做起,又一手帶兵,豈能不知底層辛勞。

  只是……

  安文生此時停下手裡的筷箸,從袖裡取出一塊雪白的綢帕,輕輕擦拭著手指上的油漬,向著王玄策道:「王郎君見過太宗吧?我一直是閒散人,倒還未曾親眼目睹天顏。」

  「見過。」

  一提起太宗李世民,王玄策精神一振,興致勃勃的道:「當年出使天竺,是太宗皇帝親口下令,我在大殿中,叩謝天子……」

  下意識舉杯喝了一口酒,王玄策顯然談興起來了:「要說我大唐的魂魄,懼是由太宗而來。」

  「哦?此話怎講?」

  「但凡開國,一國之精神魂魄,皆由立國者創造,大唐雖自高祖起兵,然而直到太宗登極,命李績出兵,遠征東突厥,一戰滅了歷經兩朝,雄踞草原,對大唐最大的威脅東突厥。

  正是這立國一戰,才徹底奠定我大唐之魂。

  太宗皇帝,也才被大唐萬民,乃至草原萬民所接受,稱為天可汗。」

  安文生與蘇大為、李博對視一眼。

  王玄策說得隱晦,但大家心裡清楚,李世民剛登基時,因為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