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將吐蕃人從各處抽調回來的勤王軍隊,一一吃掉。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先挑弱的,打了之後,再吸納降卒,再分散打散到唐軍中。

  數月過後,蘇大為麾下兵馬,由二萬,膨脹到七萬餘人。

  人多了,吃飯的嘴也多了。

  不過這好辦。

  邏些是吐蕃國都,附近不缺牧場。

  蘇大為便慨他人之慷,帶著麾下這些僕從,縱兵劫掠。

  他們多吃一頭羊,邏些城的吐蕃貴人們,就得少吃一頭羊。

  而那些降卒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但漸漸的,跟著唐軍劫掠牧場,每日吃羊肉吃得滿嘴流油。

  也就忘了自己原來的出身了。

  吐蕃軍中,除了少數貴族,大部份是牧民,以及奴隸。

  蘇大為重點吸納奴隸和牧民,又設「訴苦大會」,令這些降卒揭發吐蕃貴人對他們的壓迫和折磨。

  這些吐蕃人,也都漸漸歸心。

  安心做大唐僕從。

  到了這個時候,蘇大為麾下實力雄厚,而且以吐蕃人為主,再也不懼高原反應。

  對打下邏些更有信心。

  而在蘇大為從大非川插向吐蕃的同時,從大唐北路,安西都護府方向,也有一支兵馬,悄然向吐蕃進發。

  這支人馬,集合了蘇大為和安西所有能戰的將領。

  如李辯、程務挺、高崇文、婁師德、契必沙明,阿史那摸末,黑齒常之、沙吒忠義等人。

  以王方翼為主將,繞過叢山峻岭,兜了一個大圈,從天竺方向,反攻向吐蕃。

  自古疆藏只有一條古道相連。

  即後世中原與阿三爭奪之地。

  北路大軍走這條道,無疑是有風險的。

  如果吐蕃人派兵埋伏在這裡,有天險之利,難以攻克。

  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蘇大為這支先鋒軍攻得太狠了,邏些城裡的貴人下令四方勤王,居然把原本留守在古道看住天竺方向的吐蕃兵,全撤了回去。

  結果就是讓王方翼帶著唐軍,大搖大擺的從這裡突入進來。

  如入無人之境。

  今天是兩路大軍相聚的日子,白天蘇大為已經見過王方翼。

  除了軍務,也稍敘了一下當年在長安舊情。

  現在入夜,蘇大為召北路隨軍的王玄策過來喝酒,卻是有一些別的緣由。

  第六十五章 大唐的魂

  「王郎君,你隨北路軍一路過來,翻山躍嶺,這一路,可沒少吃苦頭吧?」

  安文生從一旁接過話頭:「從天山南麓翻過雪山,要深入敵境,繞道邏些,光是路程就用去半年之久,還不算準備的時間,將軍與諸將士風餐飢雪,以人力挑戰自然,文生敬佩。」

  說話間,安文生舉起酒杯向王玄策敬酒。

  「安將軍太客氣了。」

  王玄策舉杯相迎,一飲而盡。

  他摸了一下自己頷下鬍鬚道:「路雖難走,不過當年我去天竺出使時,也算是走過數遍,艱難是有一些,但比之總管這邊,親冒矢石,我們北路已經好得太多了。

  我們的敵人只有天氣,只有崇山,而總管不光同樣面臨這些,還要面對論欽陵、祿東贊,這些吐蕃名將。」

  「對了,北路是由王方翼掛帥吧?王方翼用兵如何?」

  「這個倒有些難為我了。」

  王玄策放下酒杯,沉吟道:「我們途中主要是趕路,還有解決糧草後勤問題,大仗沒有遇到,小仗打過一些,光憑這些,還無法完全看出王將軍的用兵之道,不過我聽說王將軍在安西裴大都護帳下,一向以勇猛善戰聞名,胡人聞之而喪膽。」

  停了一停,他接著道:「我看他一路上,用兵極為謹慎,每到一地,必先打探好地形,緊派斥候,前路探明清楚,再分兵為犄角,留出預備隊,派出先鋒前行,才肯讓大軍過去。」

  「勇猛和謹慎?」

  蘇大為在一旁笑道:「王將軍以前曾為長安縣君,與我倒是有一段緣份,能將勇猛和謹慎都發揮到極致,那便是名將之姿了。」

  王玄策笑道:「大概如此吧,我在總管和王將軍面前論用兵,卻有些班門弄斧了。」

  「喝酒!」

  蘇大為舉起杯,安文生和李博、王玄策等均一起舉杯,共飲了一杯。

  一旁的親衛上來,用小刀將烤肉切割好,分到眾人盤中。

  「天氣又冷了,胡天八月即飛雪,我看吐蕃這邊也差不多。」

  「這鬼天氣,夜裡凍死人,還是在帳中喝酒吃肉烤火暖和。」

  一邊閒談,蘇大為心裡卻將王方翼與薛仁貴用兵相比較。

  二者同為猛將類型。

  但聽王玄策所說,王方翼還兼有謹慎。

  相比之下,薛仁貴作戰風格一向大膽。

  他當年出頭,便是在遼東戰場上,單人獨騎闖入萬軍之中,救出上官。

  敢在千軍萬馬中,玩斬將奪旗的猛將,可想而知。

  他的心裡,就不帶怕的。

  這是薛仁貴的特點,他雖然身形並不是傳統猛將那種力士型。

  但膽量奇大,箭法極精。

  而且天生神力,武藝超群。

  每戰,必先身先士卒,單人突陣,經常玩出陣斬敵方大將的絕活。

  這是薛仁貴獨有的個人魅力。

  他的麾下與他一樣,都是亡命突陣的猛將風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