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枚右耳的金環,隨著這個動作也一起晃動,閃動著光芒。

  「你以為唐軍是在試探,那其實是一支偏師,你以為那是要增援伏俟城,奪吐谷渾,但那支唐軍卻翻躍大非川,擊敗了悉多於。

  以為那唐軍人少,但統率者,是唐軍中最擅長徵召僕從的蘇大為。

  蘇定方用兵……

  厲害啊。

  我就怕,要是真讓蘇大為糾集起數萬兵力,萬一真被他找到空處,穿過烏海防線。

  只怕真的會兵臨邏些。

  聽聞……蘇大為在百濟時,曾數次發動奇襲疾攻,頗得蘇定方真傳。」

  「不會的!」

  副將聲音有些激動,以致於高亢起來:「大將,他們的謀略,您不是已經猜到了嘛,既然看破了,便不足為慮。」

  「是啊,是啊……」

  論欽陵喃喃自語,他的眼神有一瞬間的迷惘,那雙黑色的瞳子裡,如雪域高原上莽莽的冰川,藏著太多的神秘。

  副將一時看得呆了。

  耳中只聽到論欽陵的聲音:「希望這次我能跟上蘇定方的速度。」

  「一定,一定能。」

  「機會還是有的,蘇定方必竟是老了,病了,否則這種任務,應該是他親自領兵,就像幾年前一樣,一千人便能大破論莽熱八萬。

  當時若不是他在軍中病了,直接突破烏海,撲向邏些,勝負還真未可知。

  幸好,天佑我吐蕃。

  現在他就算還能為唐軍出謀劃策,但是精力也不可能有過去那麼好,一定會有所遺漏……

  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論欽陵說著,一隻手按在副將的肩膀上。

  這隻肩膀,還很年輕,很稚嫩,但已經足夠讓人感到信賴。

  論欽陵從這肩膀下,感受到勃勃的生機。

  一股血脈相連的感覺,令他不由微笑起來。

  「弓仁,我的孩子,我跟你說這麼多,你很聰明,應當已經猜到了。」

  弓仁,論欽陵的獨子。

  這些年來,一直隨在論欽陵身邊,隨著他東征西討,耳濡目染。

  也是論欽陵悉心培養的繼任者。

  論欽陵還在壯年,但他成婚早,弓仁如今已經十九歲。

  十九歲早已成年。

  可以託付重任了。

  「父親,請您吩咐。」

  迎著論欽陵充滿殷切的目光,弓仁的喉頭蠕動了一下。

  他看到了期盼,看到了器重,看到了勉勵。

  不知為何,胸膛中,像是有一股火在燃燒。

  「好,我要你做的事是……」

  論欽陵雙手捧起弓仁的臉,用自己的額頭觸在兒子的頭上,用只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細細囑託。

  ……

  廣袤的牧場邊,代表唐軍的大旗在風中招展。

  中軍營帳中。

  蘇大為向著左右看了一眼:「接下來,能做到哪一步,便看諸位的了。」

  阿史那道真帶來了一折衝府的兵力。

  蘇大為本身有三千人,戰後折兩百,傷四百。其中大部份是輕傷。

  唐軍大多有鐵甲,只有步卒是少量皮甲,損傷也主要在步卒中。

  兩兵合在一處,現在可用之兵是,精銳三千七百人。

  另外還要加兩千多的輜重兵,那便是五千七百人。

  新徵召了吐谷渾人,有一萬人。

  現在蘇大為手裡,共有兵馬一萬五千七百。

  這個數字,已頗為可觀。

  當然,吐谷渾人還沒經過整訓,其作戰能力,以及忠心還存疑。

  打打順風仗可以,要是打硬仗,還得靠唐軍自身。

  「我們此次出大非川,其實有三種作戰目地,第一是調動吐蕃的兵馬,令他們在河西的防線出現漏動;第二是將吐蕃趕來追擊我軍的兵馬,一一吃掉。

  這算是圍魏救趙的法子。

  最後一步,也是最大的願景,便是能直插吐蕃腹心。

  將他們的後方攪亂,消滅他們的戰爭潛力。

  最好的結果,是將他們都城邏些打破。

  這便是陛下封邢國公為邏些道大總管,封我為前總管的意義所在。」

  蘇大為吸了口氣,繼續道:「無論實現哪個目標,在我們與吐蕃的爭鋒中,都是有意義的,如果能多實現一些,那就更好。」

  說到這裡,蘇大為抬頭掃視眾人:「這一仗,在目前這個階段,與我們當年征西突厥有些類似,我們需要時間,將吐蕃人派來的追兵一股一股吃掉,同時不斷搜捕草原上的吐谷渾人,將他們征為我們大唐的僕從軍。」

  「總管,如果有人不願呢?」

  一名都尉忍不住出聲問。

  「不願?」

  薛仁貴在一旁,冷笑一聲:「慈不掌兵,何須多問。」

  都尉閉嘴了。

  這不是在國內的治安戰,而是對外的征戰。

  蘇大為拾起一根方才喝肉湯用的勺子,用勺柄敲了敲陶碗。

  這個動作和聲音,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他身上。

  「我提醒各位,薛將軍所說是對的,吐蕃現在不是我們大唐的蕃屬,他們吞併了吐谷渾,拒絕了天可汗的調停,並且殺了吐谷渾王,這是公然對唐法的挑釁。

  對我大唐朝貢體系的破壞。

  對這種國,我們只能視為敵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