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年若是知道有這種地圖,我們去天竺,不知可以少走多少彎路。」

  高崇文以一種略帶誇讚炫耀的語氣道:「這種地圖,是總管所制,現在兵部都用它來代替原來的舊圖,總管叫他沙盤。」

  王玄策訝然:「原來是蘇總管所制,果真天縱之才。」

  「慚愧……」

  蘇大為帶著其餘諸將,也走到沙盤前,一起商討用兵之事。

  他摸了摸臉頰,還好麵皮夠厚。

  「此物既然用泥捏木雕,為何要叫沙盤?」

  「呃,因為我是在沙地里,用木枝隨手比劃時,想到此物的。」蘇大為隨口編了個理由。

  「原來如此。」

  「我們此次行軍路線,在圖上已經標出來了,王大夫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路線,或者有什麼建議可以討論一下。」

  王玄策點點頭,手指摸著先鋒軍前進的箭頭,喃喃道:「當下大唐在吐谷渾一線布置的兵馬,主要有三處,分別為瓜州、甘州、涼州。

  我看標註的行軍路線,大抵也是沿這條線去。

  這條線與河西重疊,沿路補給充足,而且有很多商旅、消息也暢通,是最理想的行軍路線。」

  停了停,王玄策接著道:「當年我與玄奘法師去天竺,也都是從河西之地,過西域諸國,然後翻躍山嶺,前過吐蕃和勃尼,才到天竺。」

  蘇大為目光隨著他的手指掠過。

  看到大軍從長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過河西走廊,也就是後世的甘肅。

  過武威、酒泉、敦煌,至西域諸國,經過高昌、焉耆、龜茲、于闐等國,翻躍崑崙山脈,至喜瑪拉雅山脈,有一個缺口,騎兵從那邊下天竺,是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沖入天竺之後,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適合騎兵展開。

  當年王玄策借吐蕃和勃尼兵,正是從這裡沖向天竺。

  而這處豁口,蘇大為也不陌生。

  正是後世中原與阿三衝突的邊界西段,俗稱,阿克賽欽地區。

  此時聽著王玄策將路線的地理,和當年破天竺的情況一一說出。

  再想到千年之後,真有一種歷史照進現實之感。

  「傳統上,甘、涼和瓜州都可以對吐谷渾用兵,但是最好的,仍然是涼州至武威這一路,從這裡繼續向前,翻躍大非川,後面是一馬平川的草場,而且有充足的水源補給。

  適合我們騎兵展開。

  對了,這旁邊有一面大湖,寬及八百里,吐蕃人稱之為『措溫布』,意為藍色的海。」

  蘇大為和蘇慶節、安文生、李辯等人的目光隨之落在沙盤上,一片象徵藍色湖泊的區域。

  蘇大為心中暗道:這隻怕就是後世的青海湖了。

  「此湖是鹹水,對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

  臨行前,太宗賜給她能夠照出家鄉景象的日月寶鏡。

  途中,公主思念起家鄉,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看見了久違的家鄉長安。

  她淚如泉湧,將日月寶鏡扔出手去,沒想到那寶鏡落地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措溫布』。」

  王玄策說著,手指在青海湖的位置重重指了指。

  「這裡附近是吐谷渾最好的馬場,而且動物頗多,我軍從武威過來,一是容易補充水源,適合騎兵展開,二是容易因糧於敵,解決糧草問題。

  還有最重要的是,這個方向有伏俟城。

  是過去吐谷渾人的王城。

  若是我們奪下這裡,宣布吐谷渾復國,將會對吐蕃的占領,製造不少麻煩,甚至可以爭取忠於吐谷渾王的軍民,來投靠。」

  蘇慶節忍不住贊道:「臨行前,英國公和蕭尚書也是這般說,說翻躍大非川這一路線,如果打下來,好處極多,可以助吐谷渾王復國,以牽制吐蕃。

  如今王大夫只是看地圖,便能說出這些。

  簡直如掌上觀紋一般。」

  蘇大為在一旁笑道:「王大夫當年憑著借來的一萬餘吐蕃兵,便能打破天竺,他的用兵水準,自然不差。」

  「蘇總管謬讚了,我曾推敲過總管幾次用兵之法,十分佩服。」

  王玄策謙虛道。

  蘇大為看了一眼安文生,轉向王玄策:「其實我想問王大夫,除了走涼州和武威,翻躍大非川這一路,還有沒有別的適合進兵的路線?」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邏娑道前總管蘇大為,統步騎兵一萬二千五百,其中騎兵六千,輜重無算,戰馬兩萬匹,甲兵四千五百。

  這些甲兵中,弓弩並陌刀兵二千五百。

  每人配弓一把、箭三十,背後交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

  此外騎兵也各有弓一把,箭三十,槍一條,橫刀一口。

  另外此軍中所配弩,有伏遠弩射程三百步,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角弩射程二百步,單弓弩射程百六十步。」

  「據信,此軍中還配有一種新型車弩,傳有十二石之強,以軸轉車張弦開弓,弩臂上有七條矢道,居中的矢道擱一支巨箭,長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鐵葉為翎,左右各放三支略小的箭矢,諸箭一發齊射,所中無不披靡。」

  夜幕下,一個含混不清的聲音仿佛在呢喃。

  薄薄的煙霧中透著寒氣。

  一身白衣的鶴郎君,立於黑霧中,向著遠處一塊巨石上的高大身形,一臉恭敬的鞠躬行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