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朕意已決。」

  李治在武媚娘的攙扶下,目光環視殿中文武諸臣,緩慢,但卻堅定道:「無人不想安定,無人渴望戰爭,但若吐蕃非要一意孤行,侵吞我大唐蕃屬。

  那便雷霆並舉,滅此朝食。

  大唐非好戰,只為懲罰不義而興兵。

  明日,朕要看到兵部的摺子,此次出兵多少,糧草如何,戰略若何,拿出一個章程來。」

  李治方才還是一副精力不濟,咳喘的模樣,但是說這番話時,居然一氣呵成。

  他的兩眼閃動著懾人的光芒,有鯨吞萬里之氣概。

  直到此時,蘇大為才看到了李治的另一面。

  作為大唐雄主的一面。

  「方略訂好後,朕要在半月見到府兵出長安,擊吐蕃。」

  這話說出來,李勣、蕭嗣業,甚至蘇大為和蘇慶節,李思文,幾名武臣一齊出列疾呼。

  「陛下,征吐蕃路途遙遠,而且兵甲、糧草、人員調動,恐非一日之功,半個月,絕無可能。」

  「陛下,若太過倉促,只怕準備不足,吐蕃和吐谷渾那邊環境有異於中原,兵卒過去,大半水土不服。」

  「且地形多山,我軍需要仰攻,攻山的話,重甲騎也不得施展。」

  「陛下……」

  「都住口。」

  武媚娘厲聲喝道:「軍中有難處,難道陛下不知?此事非止軍事,更關係到大唐國威,那麼多蕃屬國都看著,若大唐不能迅速反應,以天兵臨吐蕃,今後大唐要如何坐鎮西域?

  此戰,非爭軍勝,更要爭人心。

  兵可速發,絕不可耽擱。」

  這話說出來,李勣和蕭嗣業一時語塞。

  道理我都懂,可真要那麼玩,半個月的動員你想將吐蕃趕出吐谷渾,豈非兒戲?

  「還有一事。」

  李治喘息了一會,目光環顧李勣和蕭嗣業:「朕以為,此戰的目標不妨大一些,除了將吐蕃人趕出吐谷渾,朕,還要看到大唐的旗幟,插上邏娑。」

  邏娑是吐蕃的都城,即後世拉薩。

  這話出來,整個大殿又是死一樣的沉寂。

  不光李勣變了臉色,就連許敬宗和郝處俊,都是一臉冷汗。

  陛下真的動怒了。

  這是想要將吐蕃滅國啊!

  李治本人可能不太清楚高原地形,但李勣、蕭嗣業和許敬宗等人,多少有一些耳聞。

  何況,吐蕃如今的國力,比之顛峰時的高句麗也不遑多讓,想要一戰滅其國,這……

  很有難度。

  蘇大為目光掃了掃眾人,主動站出一步,向李治和武媚娘叉手禮道:「陛下,臣有一言。」

  殿上李勣、蕭嗣業的目光向他看過來。

  李思文、蘇慶節用眼角餘光後望。

  許敬宗向這邊矚目。

  郝處俊看向他面色不善。

  武媚娘扶著氣喘急促的李治坐下,向蘇大為道:「阿彌有何見地?」

  「陛下方才的要求,希望速速出兵,最好是半月出兵,就兵馬調動來說,有難度。」

  見李治目光變冷,蘇大為接著道:「但有辦法可以克服。」

  「什麼辦法?」

  「陛下所慮者,是如今雲集長安的各國使節,若吐蕃吞併吐谷渾之事傳開,大損國威,所以要立即反應,派大軍出征,以定那些蕃屬和酋長之心。

  若為此,其實派一支偏師出長安,做樣子即可。

  甚至可以多派兵馬,出城後虛打旗號,入夜後悄然回城。

  這樣,既安定人心,又不會令大軍倉促起行。

  其後兵部可以制訂軍略,做好萬全準備,再派真正大軍出擊。」

  「以一支偏軍,虛張聲勢?」

  武媚娘看了一眼李治。

  見到皇帝陛下眉頭皺起,手指在大椅扶手上,輕輕敲擊著,似乎在推演利弊。

  蕭嗣業拱手道:「陛下,蘇大為此計可行,半月之期府兵連糧草無法保障,以臣之見,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

  郝處俊在一旁道:「但此計可以瞞一時,卻無法瞞太久,若是遲遲沒有唐軍與吐蕃交戰的消息,只怕終究會散了人心。」

  蘇大為立刻道:「可以把虛做實,派一支偏軍先去增援,鞏固吐谷渾至大唐邊境一線的防禦,同時刺探敵情,收集情報,甚至可以使間,用各種手段去遲滯吐蕃對吐谷渾的占領,為後續大軍到來做準備。

  同時吐蕃也必然防備著我們的報復,短時間內,他們能保持警惕,但若稍長一點,必然會放鬆,反而容易露出破綻。」

  說著,看向郝處俊道:「至於說外蕃屬國的心,他們的酋長和使節現在長安,看到大軍出征,便夠了,等消息一來一回,後續大軍,估計已經到達吐谷渾,與吐蕃開戰了。」

  李勣一直拈鬚思索,沒有表態。

  直到此刻,他才微微頷首道:「陛下,依老臣之見,此計可行。」

  坐在椅中沉默的李治,深深看了李勣一眼。

  他是怒。

  怒的是即將出行泰山封禪,即被吐蕃此舉悍然打臉。

  怒的是吐蕃公然挑釁天可汗和宗主國的威嚴。

  更怒的是,吐蕃對他的欺騙。

  之前,針對吐蕃對吐谷渾的侵吞,李治以天可汗的身份,向吐蕃贊普去信,要求吐蕃退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