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

  「此案,李義府找不出任何問題,他只是在郭行真和賀蘭敏之之間,分別說出了一些『事實』而已。」

  蘇大為重點咬住了事實二字。

  「他這是洞悉人心,利用了二者的矛盾。」

  李博道:「這讓我想起戰國時,吳起之事。」

  「著《吳子兵法》的吳起?」

  「是。」

  李博道:「周安王姬驕十五年,魏相公叔痤害怕吳起對自己的威脅,向手下謀士求教。

  謀士說,這件事容易,吳起這人確實有能力,但自視甚高,受不了委屈,剛極易折。

  於是謀士為公叔痤定計。

  公孫痤先邀請吳起到府上做客。

  公孫痤的夫人,是魏國一名公主。

  席前,故意表現夫人蠻橫無禮。

  這之後,公孫痤再去跟魏王說,吳起是賢人,不知會不會在魏國久留。

  魏王於是問怎麼辦。

  公孫痤說這事容易,請大王把公主嫁給吳起。

  如果吳起答應了,那就是有心在魏國久待,如果拒絕,那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結果,魏王果然賜婚,而吳起拒絕。

  等拒絕魏王賜婚後,吳起才反應過來。

  他越想越怕,覺得魏武侯已經動了殺心,連夜逃去了楚國。」

  李博緩緩道:「李義府此番作為,頗有當年公孫痤坑害吳起的味道。

  我一直在想,若是賀蘭敏之動手,他手下那麼多異人,若動手必然是雷霆萬鈞的殺局,所以那次刺殺,理當不是他做的。

  按此反推,只有郭行真的嫌疑最大。

  現在才知道,原來是李義府在背後挑唆。

  而且就算陛下知道,也挑不出任何錯處。

  這是洞悉人心,利用人心自己的私慾。

  比陽謀更加高明。

  檀道濟的三十六計里,開篇就點明: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正是此謂。」

  高大虎一直沉默著,直到此刻才開口道:「賀蘭敏之和郭行真,還有李義府,他們都是武后的人,何致如此?」

  蘇大為搖了搖頭:「新人與舊人,一碗水總難端平,郭行真與賀蘭敏之,作為武后身邊新舊兩大勢力的代表,私下並不和睦,甚至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關鍵在太子那。」

  李博一點就透:「郭行真與太子走得太近,帶給賀蘭敏之極大的威脅。」

  「應該是這樣。」

  蘇大為點點頭,自己這一次,確是被李義府、郭行真和賀蘭敏之給當槍使了。

  若自己帶有立場,攻擊任何一方,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將鍋扣在賀蘭敏之頭上,可能會和武媚娘產生間隙。

  若是指認郭行真,則可能會得罪太子。

  而李義府,他可是李治的白手套,指認他,瘋了不成。

  高大虎在一旁忍不住道:「不是……我說,我們在這裡討論這些有啥意義。」

  「要說沒意義嘛,也還有點意義。」

  蘇大為笑道:「至少明白武后身邊的情況,以後不會不明不白的給人當槍使,還替人數錢。」

  「呸,以阿彌你的頭腦,我就不信這長安,還有誰能騙過你。」

  「那可未必。」

  蘇大為笑了笑,沒有順著這話題說下去。

  但他心裡卻想著,天下的聰明人多了去了。

  要想事事明白,最需要的或許不是頭腦,而是權力。

  「對了,接下來我要重新做我的不良帥了,都察寺這邊,我還是兼著。」

  「怎麼會如此?」

  「這是陛下的意思……」

  「為何?」

  「因為李義府,其實並不算是武后的人,嚴格來說,他其實是陛下的人。」

  「呃?」

  「武后手裡,對朝堂沒有任何有效的影響力,唯一傾向與他的許敬宗和李義府,與其說是她的人,不如說是陛下的人,投靠武后,和投靠陛下,你說正常人會怎麼選?」

  「那天下人都說他倆是武后人的。」

  「障眼法罷了,他們是陛下的『黑手套』,一些髒活,用他們去做了,武后來背負罵名,這事武后心裡也明白,但她絕不會拒絕。」

  「此次之事,其實是陛下已經警惕武后身邊的郭行真和賀蘭等人勢力膨脹太快,欲令兩者相互攻伐,自損實力,李義府,不過是執行陛下的意志。」

  「這些,有證據嗎?」

  「沒有,都是我猜的,不過,就算有證據又如何?難不成我還能去告陛下?」

  蘇大為搖頭道:「我相信,我的猜測,應該八九不離十了,所以這種結局,已經是最好的。

  我把過失扛下來,賀蘭與郭行真都受到處罰,李義府受到斥責,只有陛下高高在上。

  不動聲色間,將武后身邊的羽翼打壓,繼續保持內外平衡。」

  「陛下才是真正的高手。」

  「不說這個了,還是想想,如何做好我的不良帥吧……」

  蘇大為感覺,方才衝出口說的這番話,其實也有些過了。

  其實不應該在李博和高大虎面前說這些。

  但胸中頗有些意氣,不吐不快。

  畢竟,他是在百濟和高句麗戰場上,出身入死的大唐將領。

  在戰陣間,憋了一肚皮話,本來想跟李治提提意見,建議一些有利於軍中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