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暗中買通了賀蘭敏之手下一位異人。

  借他之手,設計了逃奴刺殺之事。

  如此一來,蘇大為必然震怒。

  而此事,查到最後,一定會查到賀蘭敏之頭上,成為刺向賀蘭敏之的一把利劍。

  這上面的分析,有論據支撐嗎?

  有的。

  昨夜抓到的那名在牙醫鋪子縱火之人,正是事件參與者。

  在經過連夜審問後,天明前,他吐露了李義府曾對賀蘭敏之提過蘇大為要回京。

  後來又有郭行真,與他暗中聯繫。

  拿到這份供詞,蘇大為當時就懷疑,這一切,其實是李義府在背後主導。

  只是一直沒想通李義府這麼做的目地是什麼?

  是與賀蘭敏之有仇,還是想要打壓郭行真?

  這些疑問,直到方才,在李治面前時,終於想明白了。

  李義府用的是陽謀,目地,並非是要置賀蘭敏之或郭行真與死地,而是打壓和削弱這兩者。

  有了這個把柄,究竟如何處罰,全在李治一念之間。

  這件事,也許並非是李義府的意思。

  而是方才隱在煙霧後,李治的暗示。

  第二十四章 忌憚

  打壓和控制武后的勢力,使其處在絕對安全的位置,來左右和平衡朝局,一直是李治既定的策略。

  這幾年,武媚娘雖然在朝中無法拓展,但賀蘭敏之、郭行真,這些人,從另一方面,增強了武媚娘的實力。

  就算如此,李治此前也根本沒把這些人放在眼裡。

  為何會選在這個時候,借李義府之手,做這樣的事?

  答案,其實就在蘇大為身上。

  蘇大為,大唐熊津都督,挾平百濟、高句麗、倭國的大勝回長安。

  而蘇大為,身上有深刻的武后鉻印。

  這樣的人回朝,足以打破原本的朝局平衡。

  小小的一樁刺殺案,用的幾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就能實現打壓蘇大為、賀蘭敏之,和郭行真這三方的目地。

  受損最大的,自然是武后。

  而得利的,只能是天皇李治。

  這一切,都是蘇大為自己琢磨出來的。

  並沒有證據來證明。

  有些事,除了當事者,旁人或許永遠也無法知道真相。

  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蘇大為已經感受到從李治身上所露出來的,一種忌憚之意。

  有功不賞,是主君大忌。

  這次蘇大為回來,除了正四品下的封爵開國伯,以及受勛輕車都尉,並沒有得到任何實權。

  這對於他在百濟戰場上立的功勞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現在,問題解決了。

  蘇大為受到李治的斥責,繼續做他的不良帥。

  一切,似乎並無變化。

  武后的實力,也沒有得到任何增強。

  這是最好的結果。

  對蘇大為來說,這一切,並非無法接受。

  才回長安短短數天,便捲入李義府、賀蘭敏之、郭行真以及武媚娘和李治的權力漩渦中。

  比他過去在長安任何一個時候,更要心累。

  他的心裡,倒寧願離這種漩渦遠一點。

  只不過,方才在出殿時,看到李義府那隱含得意的嘴臉,終究沒忍住,話語中透出譏誚。

  算了,管他李義府如何想,只求個念頭通達。

  那些話和情緒憋在心裡,才會把人憋出病來。

  至少讓李義府明白,他蘇大為也不是好惹的。

  又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這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蘇大為從大明宮走出,一眼看到等候在道旁的高大虎和李博二人。

  「你們怎麼在這?」

  蘇大為詫異問。

  陽光下,一向沉穩的高大虎,臉色暗沉,昨夜連夜的審訊和辛勞,疲憊都寫在臉上。

  在他身旁的李博,則是臉現憂色。

  「寺卿,結果如何?」

  他們都是靠著蘇大為才能在長安立足腳根,若蘇大為有失,他們也將受到牽連。

  「算是過關了。」

  「那就好。」

  李博聞言,臉上露出如釋重負之色。

  這一夜不光蘇大為大耗心力。

  他們這些跟著蘇大為的人,也是心力交瘁,要承受著內外壓力。

  「對了寺卿,具體是怎麼回事,能跟我們說說嗎?」

  李博與蘇大為的關係,更像是古之客卿,算是心腹,所以有些話,他能問。

  高大虎雖然依附關係沒那麼強,但也可視為蘇大為的黨羽,因此有些話也不避諱。

  蘇大為笑道:「左右無事,你們想知道,我就說說。」

  想了想,他先沒說李治,而是將自己之前的推測說了一遍。

  「這個案子,昨夜初始懷疑是賀蘭敏之,後來又查出可能是郭行真嫁禍,實則都不是。」

  「因為李義府在裡面?」李博問。

  蘇大為頗有幾分讚許的道:「李郎果然聰明。」

  「昨天聽到縱火燒牙醫鋪子那個異人,招出李義府曾與賀蘭敏之提及你要回長安,我便在心中有所懷疑,只是一直沒想通他的目地是什麼。」

  李博沉吟道:「他與寺卿之前並無交集。」

  「之前是沒有。」

  蘇大為沒有繼續說李義府,而是道:「賀蘭敏之有動手的動機,但他並不蠢,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那名異人,是被郭行真暗中收買,這一點無疑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