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就側面證實了,此事確與賀蘭敏之,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看來此案,還得落在賀蘭府上。」

  高大虎在一旁看了看蘇大為的臉色:「要不要我帶幾個人,把賀蘭敏之……」

  「不可。」

  李博與蘇大為幾乎同時開口否定。

  「賀蘭敏之是武后的外甥,有這層關係在,除非有絕對的證據,否則輕易動不得。」

  蘇大為在一旁點點頭,肯定了李博的判斷。

  動賀蘭敏之,他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但有一點,便是顧忌著賀蘭敏之、武順,與武媚娘的關係。

  要麼不動,要動,就要把事做絕。

  打蛇不死,反受其噬。

  在這之前,任何引起對方警覺的動作,都是不智的。

  蘇大為沉吟著,目光在那份供詞上反覆看著。

  還在思索。

  李博在一旁道:「寺卿,依你看,這事會是賀蘭做的嗎?會不會有人嫁禍呢?」

  「也不無這個可能,若是有人嫁禍的話……」

  蘇大為抬頭看向高大虎:「賀蘭最近與誰結仇,或者說,誰最想看到賀蘭敏之出事?」

  高大虎聞言,笑了起來:「那自然是郭行真。」

  「郭行真?」

  高大虎壓低聲音道:「我也是留心這個案子,昨日方查到這方面的情報,武后身邊,以賀蘭敏之和明崇儼為首的一派,與郭行真等為首的道士,頗有讎隙,雙方勢成水火。

  賀蘭曾想扳倒郭行真,但未能如願。」

  蘇大為眼睛一亮,抬頭看了一眼李博。

  剛好看到對方眼睛閃過明悟之色。

  「如此一來,動機便有了。」

  一件案子,最難的其實就是判斷幕後之人的動機。

  一個合理的動機,是一切案件的起點。

  哪怕中間如何變化曲折,只要找到這個起點,便如找到繩結的線頭,所有的疑問,便可迎刃而解。

  在後世,還有一個詞來形容,便是「受益方」。

  一件案子當迷霧重重,看不清本來面目時,可以從最後的受益方,倒推案情。

  「大虎,你派人把那蛇頭帶到偏廳去,我一會要親自問話。」

  「是。」

  看著高大虎匆匆安排人去辦。

  蘇大為走回自己的公案前,提起毛筆,沾了沾硯台中的墨汁,沉思片刻,在紙上刷刷落筆。

  這次的刺殺案,對方真正的意圖,並非是殺死自己。

  那麼,從這個結果來看,刺殺事件,會引發什麼?

  引發蘇大為的震怒,引起李治的重視,各方關注下,必定要有一個結果呈給李治。

  於是破案的壓力和動力,便有了。

  不論是否蘇大為來查這個案子,順著此案的行兇者追查,都不難查到王氏。

  到這裡線索是斷了。

  但兇手牙齒中的毒,是最明顯的提示。

  此種蛇毒,長安各處醫鋪都沒有。

  只有為太治李弘治病,才弄到一些赤煉蛇毒。

  而這毒,是掌在道士郭行真手裡。

  到這裡,一切矛頭都指向郭行真。

  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

  看上去,似乎是郭行真動的手。

  但,郭行真與蘇大為並沒有明顯的仇怨,此前也沒見過面。

  並沒有足夠的理由和動機,去做行刺蘇大為之事。

  按通常的逆向思維,有可能是郭行真的敵人,想借蘇大為之手,將郭行真除去。

  這個人,除了賀蘭敏之還能有誰?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疑點。

  首先,據蘇大為對賀蘭敏之的了解,他雖然有動機,但是卻欠缺這種城府和頭腦。

  設個陷阱,集合人力直接下手刺殺,直來直往,才更符合賀蘭敏之的個性。

  而且整個布局,看似簡單,其實細察之下,卻極為複雜,有著極深的謀略。

  這不像是年輕人能想出來的局。

  更像是一個狡猾的中年人,精於人心算計,深黯各方勢力矛盾,才能做出的布局。

  所以蘇大為,更傾向於,這是郭行真假借刺殺之事,欲打擊賀蘭敏之。

  真相如何,還需要後續的查探和證據支撐。

  從當下掌握的情報來看,行刺案的幕後兇手,便在賀蘭敏之與郭行真之間。

  必是此二人中的一個。

  暫時,思路先推進到這裡。

  若想得出最終的結論,還得有更多的證據支撐。

  蘇大為提筆,重重點了一點。

  「寺卿?」

  李博在一旁,小聲提醒。

  「知道,現在去蛇頭那邊。」

  蘇大為站起身,手掌一抹,將寫滿字的紙,再次化為粉末,片字不留。

  寫這些,只為了幫助他的思路,做思維導圖。

  絕不可留下任何字。

  在都察寺內,任何案件,都以保密為第一。

  「對了,李主薄。」

  蘇大為與李薄一起向外走去,在他耳邊小聲道:「之前提起的那件事,你與大虎,暗中清點一下,有可疑之人,報與我。」

  「喏。」

  李博心領神會。

  刺客行刺之事,除了可能借蘇大為這把刀去殺人。

  還帶來另一個副作用。

  就是令蘇大為意識到,都察寺可能被人摻了沙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