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

  雪子一拉臉色鐵青的伏見鳥取,頭也不回地走掉。

  那速度,跟逃走一樣。

  「一枚,再多也沒有了。」

  遠遠傳來雪子含恨的話。

  蘇大為,嘴角微微一翹,笑得十分開心。

  聶蘇在一旁這時才得空抽回自己的手,掩口輕笑道:「阿兄,你剛才把那兩人欺負慘了,我看他們好像都快哭了。」

  「怎麼會,我這人綽號誠實可靠小郎君,做生意童叟無欺。」

  聶蘇笑得彎下腰,很是辛苦的忍住:「阿兄,就沒見你這樣的人,把人算計得死死的。」

  「阿彌這人,向來是做得一手好生意。」

  外面,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接著是帳簾一掀,高大龍從外面走進來。

  大唐龍朔三年(公元663),春三月。

  李勣攻占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留契苾何力守城。

  完成這一壯舉,比原本歷史上要提前了四年。

  此時,高句麗集齊十五萬大軍駐紮遼水,沿岸布防。

  還有數萬靺鞨兵據守南蘇城。

  契苾何力指揮唐軍攻擊,擊敗敵軍,斬首一萬多級,乘勝攻占七座城。

  於是率軍返回與李勣匯合,一起攻占辱夷、大行兩座城,攻克扶餘。

  李勣攻下高句麗十六座城。

  泉男建派兵攻擊唐軍龐同善、高侃在新城的軍營,被唐軍援兵,薛仁貴率軍擊破。

  薛仁貴此前一直在天山南疆作戰。

  大唐龍朔元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

  李治詔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

  臨行,李治特在內殿賜宴,在席間對薛仁貴說:「古代有善於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看看。」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李治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

  薛仁貴臨陣,以蘇大為所贈神弓,連發三箭,隔八百餘步射死三人。

  一時鐵勒軍心動搖,軍陣大潰。

  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

  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兄弟三人。

  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而正是通過此一戰,薛仁貴一舉洗涮之前征高句麗不利的恥辱,得到李治的調令,命其率軍火速增援遼東戰場。

  此時,在遼東廣袤的黑土地上,大唐與高句麗的戰爭,已經進入最關鍵時刻。

  高侃進軍到金山,即後世遼寧昌圖西。

  與高句麗數戰不利。

  關鍵時刻,又是薛仁貴率軍橫擊,大破高句麗軍,斬首五萬餘級。

  攻占南蘇。

  即後世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

  並占據木底、蒼岩等二城,與泉男生的僕從軍匯合。

  此後,高句麗聚兵再戰。

  被薛仁貴率三千人大破之。

  薛仁貴此次殺高句麗,簡直是殺瘋了。

  好像要把鬱積了十數年的怨氣,一股發泄出來。

  此戰殲敵盈萬,並攻占扶餘城(後世遼寧四平)。

  扶餘川中四十餘城聽及薛仁貴到來,懾於其威名,皆望風歸降。

  平壤城中的泉男建大驚失色,拚命搜刮,再起兵五萬救扶餘城。

  結果在薛賀水(又稱薩賀水,後世丹東西南趙家溝河)與李勣軍遭遇。

  連薛仁貴都打不過,遇到老辣的李勣,高句麗人死得更快。

  一戰之後,高句麗援軍盡沒。

  唐軍斬獲不可勝數,乘勝攻占大行城(後世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

  就在此時,一個消息震驚四方。

  一直在百濟境內,與高句麗隔河對峙,沉寂了數月的蘇大為軍,擊破高句麗軍,揮師直進,包圍高句麗都城平壤。

  此一戰,蘇大為一舉殲滅高句麗八萬守軍。

  率領三萬倭國僕從,一萬餘新羅精銳,再加新晉新羅王金法敏派出的兩萬僕從軍,共計六萬大軍,兵臨平壤城下。

  一時間,整個遼東戰場陷入空前的死寂。

  無論敵我雙方,都嗅到了高句麗末日的氣息。

  蘇大為這一戰打得太狠了,八萬高句麗軍,幾無活口。

  第一百零九章 盛唐

  當在遼東前線,剛渡過遼河的李勣收到戰報時,驚得從座上跳起,在軍帳里連轉了數圈,最後舉起此信高呼:「嗟夫,吾果然沒看錯他!」

  這個他,自然只有蘇大為。

  在遼東一線,李勣運籌幃幄。

  唐軍數十員名將,十幾萬大軍分進合擊,大肆攻取。

  但是這一切,都比不上蘇大為這一戰的威風。

  此戰前,蘇大為按兵不動,悄悄蓄積大同江水,攔堤築壩。

  又花了數月之功,才在枯水季將水壩蓄上,又悄然令河流改道。

  待到春暖花開,水流漸急時,突然掘開堤壩。

  洶湧的大同江水,瞬間吞沒了高句麗軍的營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