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打高句麗時,士兵全都賜勛一級。

  每戰必勝,出征時間短,還享有極大的戰爭紅利,這樣的老大誰不喜歡。

  喊天可汗,那可是真心實意。

  不光唐人愛戴,連跟著李世民混的那些異族藩將,也是感激涕零,感激天可汗帶著大家發家致富,過上好日子。

  太宗朝時有記載,朝廷每次徵兵,征百得千,征千得萬。

  這都是有事實依據的。

  對大唐百姓來說,當兵,就相當於農活空閒里出城打零工了。

  跟著朝廷干,出去幾個月,回來就抱幾頭羊,致富奔小康。

  花的時間短,致富機會大,危險係數還低。

  回回都是大勝,跟著後面追著敵人屁股砍,再滿山遍野抓羊抓馬就成了。

  這種好事,誰不想參加。

  但是李治朝,到龍朔年間,這事已經干不下去了。

  參軍打仗,不再是好事,而是掉腦袋的苦差。

  蘇大為把這些弄清楚,再聯繫到李勣那句「效法老夫舊例」,這不就是要學他把繳獲的戰利物資給將士們分了,以此來維持士氣嗎?

  可特麼的,這活在貞觀年間能做,到如今還能做嗎?

  這是與皇帝李治爭利啊。

  李勣這番暗示,擺明了就是士氣要維持,事情你去做,但鍋不幫你背,你自己頂住。

  「老狐狸!」

  蘇大為除了在肚子裡罵幾聲,也沒別的好辦法。

  條件就是這麼個條件。

  仗還是要打。

  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泉蓋蘇文的確是死了。

  屍骨都涼透了。

  高句麗這方面是極力的掩蓋,但終究是瞞不過去。

  大唐龍朔二年。

  高句麗泉蓋蘇文死,長子泉男生繼任莫離支。

  泉男建趁示男生出巡的機會,自任莫離支,與泉男產共同發兵討伐泉男生。

  泉男生逃跑,駐守另外的城邑,讓他兒子泉獻誠到唐朝求救。

  十月,朝廷任命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泉男生。

  任命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擔任嚮導。

  俗稱,帶路黨。

  又任命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並令百濟熊津都督蘇大為出兵,共同討伐高句麗。

  十一月,龐同善大破高句麗軍,泉男生率領部眾與龐同善會合。

  李治下詔,任命泉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

  冬,十二月,李勣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出現在軍中。

  並且李勣欽點,以熊津都督蘇大為為行軍副大總管,以進攻高麗。

  龐同善、契苾何力仍任行軍總管,及安撫大使。

  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及帶方刺史劉仁軌等,都受李勣和蘇大為指揮。

  歷史走向,已與蘇大為熟知的大相逕庭。

  原本李勣出征高句麗,應該到乾封年間(公元666年以後),但是現在不過龍朔二年,這一切就已經發生了。

  泉蓋蘇文的死,也比原本歷史上早了幾年。

  並且蘇大為的名字,居然出現在此次大唐征高句麗的高級將領中。

  史書上都沒記載。

  可以說,蘇大為從軍數年,從當年征西突厥時的軍中斥候隊正,到蘇定方麾下前鋒。

  到征百濟時作為情報頭子活動。

  後又協助蘇定方和劉仁願穩定百濟局面。

  直到王文度暴斃,他被臨危受命,成為代都督。

  到撲滅百濟叛亂,一戰擒獲扶餘豐等人,並在白江指揮當時身為白衣的劉仁軌,大破倭軍。

  最終因功,得授熊津都督一職。

  再到此次,李勣征高句麗,徵調他為行軍副大總管。

  蘇大為從初入軍中的基層將領,實現個人的三級跳,一躍來到唐軍高級將領之階。

  戰爭,是最好的晉升之機。

  危險與機遇並存。

  蘇大為現在也不清楚,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到來,引起的蝴蝶效應,改變了這些歷史。

  但是身處其中,他也沒功夫想那些哲學問題。

  全部的精力,都要用來應付眼前的亂局。

  泉蓋蘇文是死了。

  他的三個兒子是內亂了。

  但虎死架不倒,高句麗的國力依然十分強大。

  要想吞併這個東亞小霸主,並不輕鬆。

  此時,因為高句麗內部的混亂,整個戰場局勢也變得越發撲朔迷離。

  用蘇大為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半島局勢越亂,實力就越分散。

  越有利於客場作戰的唐軍。

  這兩月里,唐軍的攻勢十分猛烈,李勣親自帶兵,取了十六城。

  契苾何力和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等人,也各有斬獲。

  蘇大為這邊,領唐兵兩千餘人,率新羅僕從軍一萬,以及徵召倭國僕從軍一萬人,從百濟進兵,威逼高句麗大同江一線。

  這兩月下來,只攻下了三城。

  這個進度不算快,但因為大同江再過去,便是高句麗都城平壤。

  所以蘇大為這邊,以一支偏師,承受了高句麗人最猛烈的抵抗。

  據聞泉男建已經調集了八萬援軍,沿江布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