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本是一代猛將,大唐英傑,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死後屍體被拋於城西,被野狗所噬,無人敢去料理。

  所有人都知道,是為了什麼。

  最後是萬年縣縣令王方翼感嘆:「從前,欒布為被殺害的彭越大哭,這是講求情誼的最大義舉;周文王下令掩埋已經朽爛的骨骸,這是施行最大的仁政。

  跟朋友斷絕義氣,蒙蔽主上的仁德,這樣的人怎麼能侍奉國君呢。」

  說完後,親自去城西收殮了趙持滿的遺骸,並按禮儀將其埋葬。

  這件事,為武皇后所惡。

  一度要將王方翼下獄。

  最後是李治出面,說王方翼沒錯,將其保下來。

  這件事,只是大唐無窮事件里,微不足道的一件。

  但蘇大為,卻聽到另一個版本。

  據都察寺高大龍此次過來,帶來的消息。

  趙持滿是觸怒了武媚娘。

  當初查倭人間諜的案子,涉及都察寺蛇頭被人殺死。

  後來賀蘭敏之曾在中間插手,並一度曾想刺殺蘇大為。

  最後這件案子雖然看在武媚的面子上,給輕輕抹過了。

  但關於蛇頭被殺案的卷宗資料,還是歸在長安縣裡。

  沒人想到,趙持滿居然會看到這案子的資料,並且記在了心上。

  也沒人會想到,趙持滿居然這麼大膽,敢去查賀蘭敏之。

  蘇大為知道此事的前因後果,概嘆良久。

  心中充滿對趙持滿的愧疚。

  如果不是當年自己隨口一句話,將蛇頭的案子卷宗歸到長安縣。

  就不會有之後的事了。

  可是當時誰能想到,朝廷居然會變成這個樣子。

  因言獲罪?

  政治風氣怎麼會如此。

  許多東西,已經悄然改變了。

  李治與武媚娘長留在洛陽,並下詔封洛陽為神都。

  朝野中,大家都議論紛紛,懷疑李治是想遷都。

  另外,停工很久的大明宮,再度開始建設。

  召集了匠作大匠閻立本做監督和設計。

  大唐的風氣,越來越向繁華前進,上層的貴族生活越來越奢華。

  但這一切,卻與底層無關。

  府兵制,這一大唐開國之基,就像是跌到了底層。

  朝廷的賞賜越來越薄。

  據說府兵里已經有逃兵役的現象。

  可惜這一切,似乎並沒有引起李治的警覺。

  蘇大為也不知他們是如何想的,也管不到這些。

  但是他很清楚,許多事已經在變化了。

  開始他來百濟,固然是想為李大勇報仇,想報李大勇和丹陽郡公對自己的恩情。

  但是到了後來,他越來越身不由已的開始考慮一些事。

  一種不安和危機感,不斷在逼近。

  他知道,李治並不像是太宗李世民。

  終太宗一朝,受到政治清算的人並不多。

  但是從李治朝開始,大搞誅連和政治清算,整個朝局充滿了風險。

  蘇大為開始並不像太過涉入朝局,但是到了他今天的位置,不論願不願意,也已經涉入太深了。

  說起來,他是武媚娘的人。

  必然會受到武媚娘的庇護,不用擔心身後事。

  但細想就知實情可能並非如此。

  趙持滿的事件,可以看做一個風向。

  蘇大為當年,可是在武媚娘面前,數次提到趙持滿,並說此人不錯,希望武媚娘能夠善用此人。

  若用之於軍陣上,以趙持滿的能力,定然能替大唐取得優勢。

  但是結果卻完全不像是蘇大為想的那樣。

  一旦觸動了賀蘭敏之,這位武順的兒子。

  武則天完全沒有顧忌蘇大為的面子。

  趙持滿的下場如此悽慘。

  若真有一天,回到長安,與賀蘭敏之再發生一些衝突事。

  武媚娘,會站在哪一邊?

  如果是過去,蘇大為會自信滿滿的說,阿姊會護著我。

  但是現在,他心中沒有任何把握。

  除了武媚娘這裡,李治那邊,其實也有問題。

  通過這些年的觀察,蘇大為發現,李治其實很記仇的。

  他心裡不會真正信任任何人。

  哪怕是武媚娘這邊,李治也有意無意的防一手。

  比如說對自己的任用,李治之前是有一些手段在限制的。

  當年自己與李治第一次見時,便毫不留情的沒給這位新皇面子。

  後來每次想起來,都是太過孟浪了。

  李治真的忘記了嗎?

  從李治收拾長孫無忌和一些老臣上看,恐怕不是如此。

  李治是那種對他好,未必能記住,但傷害過他,他是會隱忍,直到你以為他忘記了,他會直接將你推入深淵的人。

  從帝王之術上,這種人當然是一個很厲害的帝王。

  但從別的方面,從做臣子上看,那就十分危險了。

  第八十四章 會戰

  為什麼不在攻下百濟,守住泗沘後迴轉長安?

  蘇大為又不傻,朝廷局勢如此,他此次回去,按功勞怎麼也能往上再挪一挪位置。

  只怕到那個時候,只怕會更加顯眼,越發靠近朝堂漩渦中心。

  蘇大為心裡,並不想淌那種渾水。

  但這種事,能拖一時,拖不了一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