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嗨依。」

  雪子微微頷首:「雪子明白。」

  ……

  整個五六月,唐軍的攻勢好像放緩下來。

  在攻下肥前、肥後之後,唐軍大量的力量都放在了整理內部,吸納倭人降軍,以及在肥前和肥後進行土地革命之上。

  有了這個緩衝時間,倭國王族上下,終於得到喘息的機會,開始大量徵召僕從,號召各地藩主勤王。

  一時間,整個九州戰雲密布,風雨欲來。

  雙方都是像是在拚命蓄積力量的猛獸,在準備著最後一擊。

  對於唐軍來說,在倭島畢竟是客軍。

  蘇大為手下兵卒都是來自府兵,來自百濟熊津都督府。

  在百濟已經駐守快兩年時間,將士思歸。

  這決定了,他不可能在倭國停留太久,不戰則已,一戰必須將倭國平定,將倭王高市擒回長安,才算竟全功。

  這才是他決定從天草登陸,向肥前肥後蠶食之策的根本。

  若從別的地方登陸,所受的阻力會更大,更難站穩腳跟,耗時會更久。

  要是直接從筑前和筑後進行登陸戰。

  以倭國王都的守備力量,以九州最繁華的筑前地區的兵源,只有區區兩千四百人的唐軍,很大可能會陷入人民戰的泥沼里。

  看起來離倭國的首都最近,實際上卻是最難被攻克的。

  而且蘇大為需要掀起倭國底層去推翻上層武士貴族的力量,就必須從窮困地區開始。

  所謂「農村包圍城市」。

  這一點,自然是身邊諸將所不知道的。

  他們只是覺得蘇大為的決定,令人迷惑。

  但是最終的戰果,卻一再說明,蘇大為的決定是正確的。

  肥前和肥後不像是天草那種窮困地區,乃是九州腹心精華所在。

  這兩個月時間,唐軍通過繳獲和抄沒,抄那些倭國本地土藩和地主,簡直賺到盆滿缽滿。

  雖然這些本地地主還比不上大唐一個下等縣的土財主,但架不住量大啊。

  兩千多唐軍在肥前肥後這些地方,一個個犁過去。

  不知多少世家藩主從此除名。

  唐軍一個個財富飛快的積聚,而跟著唐軍作戰的僕從軍,那些倭奸,也跟著喝到肉湯。

  唐軍吃肉,大家喝湯。

  剩下帶不走的田產,封賞給那些聽從唐軍「反正」的底層農戶,破產手工業者。

  一時間,唐軍所過之處,都是山崩海嘯的「板載」。

  而唐軍以戰養戰,不斷的吸納倭人僕從,從肥前肥後兩地,聚起青壯兩萬人。

  這兩萬人,將成為蘇大為攻取筑前的主力。

  一邊用厚幣重賞激勵,一邊日夜操練。

  而這些底層倭人特別能吃苦耐勞,嗷嗷叫著都要替大唐蘇都督效死命。

  有時候,蘇大為心裡也會忍不住想,若自己手下有一支這樣的唐軍就好了。

  自己令旗所指,這樣的軍隊,會不假思索的替自己去平定一切目標。

  可惜……

  眼下還做不到。

  唐軍皆由府兵構成。

  府兵制近些年雖然越來越脆弱,但虎死架不倒,架子仍在。

  任何人也休想在其中做些什麼。

  況且,以李治的精明,也絕不會允許任何人打軍隊的主意。

  安文生曾經問過蘇大為。

  他來打倭國,是不是為了躲避聶蘇?

  又或者是和倭國有些別的私怨?

  這些,或許都是理由之一,但卻不是絕對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其實安文生能猜到一些。

  但他絕不會提,蘇大為也絕不會說出來。

  這幾年,大唐雖然還是那個大唐,但內里已經變化了許多。

  自從長孫無忌死後,李治身體漸漸大不如前,患了痛風和頭風的毛病。

  看上去雖然還是英明睿智的帝王,但不知是不是報復長孫無忌之前對朝政的把持,李治變得極為專斷。

  朝常上容不得不同的意見。

  沒有什麼關隴又或者山東門閥顯示存在的空間。

  只有一黨獨大,那就是帝黨。

  只要是李治的心腹,哪怕不是最合適的人選,也必然受到重用和提拔。

  如之前的王文度。

  反過來,就算你有才幹,因為你是太宗朝的舊臣,你是門閥出身,也會受到猜忌。

  像劉仁願、劉仁軌,都險些死於李義府之手。

  而最近的一樁事,更令蘇大為心中生出許多郁堵。

  之前長安縣令從裴行儉換到趙持滿。

  趙持滿是長孫詮的外甥,受到長孫無忌案的牽連,頗受上面猜忌。

  但是通過蘇大為的了解和觀察,這趙持滿其實人不錯。

  工書、善騎射,力能搏虎,而且為人仁厚。

  之前蘇大為在長安縣處理的案子,趙持滿都會審閱,但只要斷案公正,他從不亂插手。

  但是現在,趙持滿死了。

  明面上,據說是受到長孫無忌案子的牽連,不知是哪個挖墳的,把那件案子又探出來,攀誣趙持滿也參與其中,最後被李治下獄,嚴刑拷問。

  趙持滿在獄中堅決不認罪,說你們可以殺死我,但讓我做出虛假供詞,承認與長孫無忌一同陰謀反叛是不可能的。

  最後,趙持滿死於獄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