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那個孤島台灣。

  1985年9月20日,鄧小平說了一段話:「我們擔心蔣經國不在了,台灣走向混亂。不管怎樣,現在台灣和我們還有共同點,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但如蔣經國不在了,就可能真正出現兩個中國。」

  說完上述話兩年零四個月,蔣經國在台灣黯然去世。「台獨」勢力像一台接通電源的引擎,開始加速運轉。形勢發展被鄧小平言中。海峽兩岸風起雲湧。

  1920年夏,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剛滿16歲,是同學中最年輕的。

  1925年底,蔣經國赴莫斯科留學,剛滿15歲,也是同學中最年輕的。

  兩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相遇,成為同學。兩人個子都不高,排隊時經常站在一起。

  60年後,兩人各自一方,主持海峽兩岸的大局。鄧小平對對岸的老同學,充滿希望。

  但歷史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

  中國統一的使命,留給了後人。

  還有那個每年都要引發爭議的靖國神社。

  除了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的那些甲級戰犯、以永田鐵山為首的巴登巴登「三羽烏」及以「三羽烏」為首的昭和軍閥集團成員,骨灰幾乎都存于靖國神社內。每年參拜不參拜,在日本政界竟然成為一張可以隨時甩出也可以隨時收回的撲克牌,在東北亞政治牌桌上甩來甩去,翻雲覆雨,年年激起層層波瀾。

  已經垮掉的蘇聯。

  依然追求「脫亞入歐」的日本。

  日益繁榮富強、卻仍然有待統一的中國。

  無終結的歷史。

  一位文學家說,無終結便是一切的終結。

  叱吒風雲的人物紛紛消失之後,歷史便成為一筆巨大的遺產,完整無缺地留給了我們。

  蘇東坡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毛澤東說: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一個民族,就這樣開始了其偉大的復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