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還有那個叱吒風雲的共產國際的中國通米夫。26歲時首先提出中國革命的民主革命性質和分階段設想,被史達林稱讚為是個貢獻;後來又主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改組,扶持王明上台。1938年37歲時,死於史達林的大清洗。
還有那個曾給中國革命以巨大影響的鮑羅廷。
1927年7月27日,鮑羅廷從武漢起程,離開他為之奮鬥了4年的中國。當他在鄭州期間,中國共產黨人武裝反抗蔣介石的八一南昌起義消息像火焰一樣傳播開來。領導這場起義的,是他的學生和崇拜者周恩來。但他什麼也沒有說。瘧疾仍然在折磨著他。他胳膊上仍然打著石膏。他的身體已經垮了,精神也基本垮了。
8月3日,當八一南昌起義部隊開始南下的時候,鮑羅廷乘車悄悄離開了鄭州。
就如史達林後來對毛澤東講「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一樣,在史達林那裡失敗者是必受譴責的,不論史達林原來怎樣信任你抑或你實際上多麼忠實於史達林本人。「廣州的列寧」鮑羅廷回國後失去了信任,當了造紙和木材聯合公司副經理。他對這項新的業務一竅不通。木材和造紙與操縱國民黨和共產黨、指揮一場大革命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他極不適應,也干不好。不久被解職,去做工廠廠長。還是不稱職,又一次遭到批評。
已經十分低調的鮑羅廷內心的火焰還沒有熄滅。他相信還有偉大的革命在等待著他。他開始研究印度,研究在印度開展革命的可能性。但他名氣太大了,不可能再去印度擔當革命的代理人。德國的蘇聯問題專家克勞斯·梅內特說,鮑羅廷給人一種「被廢棄了的火車頭鏽在岔道上的感覺」。
他的確像一輛鏽在岔道上的舊蒸汽機車頭。中國大革命對他就像消散的蒸氣,成為一場遙遠的夢。外國記者問他的過去,鮑羅廷總是守口如瓶。
他諸事不順。擔任《莫斯科每日新聞》主編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迅速奪去了他大兒子弗雷德的生命。
鮑羅廷日益變得淡泊,看破一切,與世無爭。
他最後還是爭了一次。
1948年底,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告訴他,他從前的中國夥伴們馬上要掌握政權了。她還帶來了一本介紹中國共產主義和毛澤東的書稿。那是在延安走訪了毛澤東,在解放區待了很長時間後寫出來的。書中未提蘇聯對毛澤東理論的發展有何貢獻,卻著意批判了那些「曾在外國學習,特別是在莫斯科,他們能夠整段背誦引用馬克思、列寧和史達林的話,對中國的實際問題則無知到了極點」的教條主義者。
這本書因此不允許在蘇聯出版。最後一次激動的鮑羅廷打破了對中國問題長達20年的痛苦沉默:「中國人不是在節節勝利嗎?他們的理論不可能都是錯的!」這是別人聽到他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
這一態度給他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為毛澤東的反教條主義叫好,自己又是猶太人,鮑羅廷被扣上「民族主義者」、「同外國民族主義者有牽連」的帽子。他1903年脫離「崩得」加入布爾什維克。到了1949年,仍然被認為是一個「崩得」。
1949年2月4日,鮑羅廷在莫斯科被捕入獄,被認定為蘇維埃政權的敵人。
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結束三大戰役,全國勝利指日可待。
鮑羅廷活到67歲。1953年9月3日,《紐約時報》駐莫斯科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首先報導了鮑羅廷去世的消息。他死在伊爾庫茨克附近的一個集中營里。時間是1951年5月29日。他在集中營僅僅活了兩年。
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丹尼爾·雅各布斯說:「這顆曾在中國上空閃爍得如此光亮而短促的明星,燃為難以尋覓的灰燼,融合在西伯利亞勞改營外冰冷的土地之中。」
1957年1月,周恩來總理訪問蘇聯。繁忙的外交活動之餘,他特意抽時間拜訪鮑羅廷的夫人法尼亞·謝苗諾夫娜。20年代在中國,人們習慣稱她為「范婭」。憔悴的謝苗諾夫娜拿出一張鮑羅廷身穿中國絲綢襯衫的照片,和一條她用俄文繡的「永恆的友誼和紀念」的絲巾遞給周恩來。端詳著泛黃照片上三十多年前的鮑羅廷,和滲透著衷心祝願的絲巾,周恩來千言萬語一時難以啟口。他緊緊握住謝苗諾夫娜的手,說:「請多多保重。凡是幫助過中國革命的外國友人,中國人民都不會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會永遠記住鮑羅廷。」
鮑羅廷一直到1964年才恢復名譽。起因是中蘇分裂。莫斯科為證明蘇聯長期以來一直關心中國革命,重新抬出了鮑羅廷。
1964年6月30日,鮑羅廷80歲誕辰。當年廣州的同伴切列潘諾夫將軍在《莫斯科真理報》里頁上發表文章:《一個列寧主義的革命者》,旁邊附有一張鮑羅廷在中國拍的照片。結尾處說:「1949年2月,在史達林搞個人崇拜期間,M.M.鮑羅廷開始遭受迫害,並於1951年去世。現在,黨已為他恢復了名譽。」
因為中國,他失掉了名譽。又因為中國,他恢復了名譽。
鮑羅廷曾經有過許多頭銜,許多化名;參加過許多組織,經歷過許多風浪。活著的時候有人請他講講傳奇經歷,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在冰天雪地里出生的……在陽光下長大,不是嗎?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鮑羅廷回國去搞木材和造紙的時候,陳獨秀在國內成了托派領袖。他1932年10月在上海被捕,國民黨江蘇省高等法院審訊他,名律師章士釗自告奮勇為他辯護。為不致罪,章士釗說陳獨秀是三民主義的信徒,議會政治的政客,組織托派也為反共等;章士釗辯護詞未完,陳獨秀拍案而起:「章律師之辯護,全系個人之意見,至本人之政治主張,應以本人文件為根據。」
還有那個曾給中國革命以巨大影響的鮑羅廷。
1927年7月27日,鮑羅廷從武漢起程,離開他為之奮鬥了4年的中國。當他在鄭州期間,中國共產黨人武裝反抗蔣介石的八一南昌起義消息像火焰一樣傳播開來。領導這場起義的,是他的學生和崇拜者周恩來。但他什麼也沒有說。瘧疾仍然在折磨著他。他胳膊上仍然打著石膏。他的身體已經垮了,精神也基本垮了。
8月3日,當八一南昌起義部隊開始南下的時候,鮑羅廷乘車悄悄離開了鄭州。
就如史達林後來對毛澤東講「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一樣,在史達林那裡失敗者是必受譴責的,不論史達林原來怎樣信任你抑或你實際上多麼忠實於史達林本人。「廣州的列寧」鮑羅廷回國後失去了信任,當了造紙和木材聯合公司副經理。他對這項新的業務一竅不通。木材和造紙與操縱國民黨和共產黨、指揮一場大革命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他極不適應,也干不好。不久被解職,去做工廠廠長。還是不稱職,又一次遭到批評。
已經十分低調的鮑羅廷內心的火焰還沒有熄滅。他相信還有偉大的革命在等待著他。他開始研究印度,研究在印度開展革命的可能性。但他名氣太大了,不可能再去印度擔當革命的代理人。德國的蘇聯問題專家克勞斯·梅內特說,鮑羅廷給人一種「被廢棄了的火車頭鏽在岔道上的感覺」。
他的確像一輛鏽在岔道上的舊蒸汽機車頭。中國大革命對他就像消散的蒸氣,成為一場遙遠的夢。外國記者問他的過去,鮑羅廷總是守口如瓶。
他諸事不順。擔任《莫斯科每日新聞》主編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迅速奪去了他大兒子弗雷德的生命。
鮑羅廷日益變得淡泊,看破一切,與世無爭。
他最後還是爭了一次。
1948年底,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告訴他,他從前的中國夥伴們馬上要掌握政權了。她還帶來了一本介紹中國共產主義和毛澤東的書稿。那是在延安走訪了毛澤東,在解放區待了很長時間後寫出來的。書中未提蘇聯對毛澤東理論的發展有何貢獻,卻著意批判了那些「曾在外國學習,特別是在莫斯科,他們能夠整段背誦引用馬克思、列寧和史達林的話,對中國的實際問題則無知到了極點」的教條主義者。
這本書因此不允許在蘇聯出版。最後一次激動的鮑羅廷打破了對中國問題長達20年的痛苦沉默:「中國人不是在節節勝利嗎?他們的理論不可能都是錯的!」這是別人聽到他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
這一態度給他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為毛澤東的反教條主義叫好,自己又是猶太人,鮑羅廷被扣上「民族主義者」、「同外國民族主義者有牽連」的帽子。他1903年脫離「崩得」加入布爾什維克。到了1949年,仍然被認為是一個「崩得」。
1949年2月4日,鮑羅廷在莫斯科被捕入獄,被認定為蘇維埃政權的敵人。
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結束三大戰役,全國勝利指日可待。
鮑羅廷活到67歲。1953年9月3日,《紐約時報》駐莫斯科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首先報導了鮑羅廷去世的消息。他死在伊爾庫茨克附近的一個集中營里。時間是1951年5月29日。他在集中營僅僅活了兩年。
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丹尼爾·雅各布斯說:「這顆曾在中國上空閃爍得如此光亮而短促的明星,燃為難以尋覓的灰燼,融合在西伯利亞勞改營外冰冷的土地之中。」
1957年1月,周恩來總理訪問蘇聯。繁忙的外交活動之餘,他特意抽時間拜訪鮑羅廷的夫人法尼亞·謝苗諾夫娜。20年代在中國,人們習慣稱她為「范婭」。憔悴的謝苗諾夫娜拿出一張鮑羅廷身穿中國絲綢襯衫的照片,和一條她用俄文繡的「永恆的友誼和紀念」的絲巾遞給周恩來。端詳著泛黃照片上三十多年前的鮑羅廷,和滲透著衷心祝願的絲巾,周恩來千言萬語一時難以啟口。他緊緊握住謝苗諾夫娜的手,說:「請多多保重。凡是幫助過中國革命的外國友人,中國人民都不會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會永遠記住鮑羅廷。」
鮑羅廷一直到1964年才恢復名譽。起因是中蘇分裂。莫斯科為證明蘇聯長期以來一直關心中國革命,重新抬出了鮑羅廷。
1964年6月30日,鮑羅廷80歲誕辰。當年廣州的同伴切列潘諾夫將軍在《莫斯科真理報》里頁上發表文章:《一個列寧主義的革命者》,旁邊附有一張鮑羅廷在中國拍的照片。結尾處說:「1949年2月,在史達林搞個人崇拜期間,M.M.鮑羅廷開始遭受迫害,並於1951年去世。現在,黨已為他恢復了名譽。」
因為中國,他失掉了名譽。又因為中國,他恢復了名譽。
鮑羅廷曾經有過許多頭銜,許多化名;參加過許多組織,經歷過許多風浪。活著的時候有人請他講講傳奇經歷,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在冰天雪地里出生的……在陽光下長大,不是嗎?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鮑羅廷回國去搞木材和造紙的時候,陳獨秀在國內成了托派領袖。他1932年10月在上海被捕,國民黨江蘇省高等法院審訊他,名律師章士釗自告奮勇為他辯護。為不致罪,章士釗說陳獨秀是三民主義的信徒,議會政治的政客,組織托派也為反共等;章士釗辯護詞未完,陳獨秀拍案而起:「章律師之辯護,全系個人之意見,至本人之政治主張,應以本人文件為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