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你都不配,這天下還有誰配得上?」

  雍正精神越發不濟,便也沒有與他再細說什麼。只一個一個的,見了自己的晚輩與重臣。尤其囑咐了弘晝,讓他一定一定繼續鹹魚下去。莫對永瑛執政指手畫腳,試圖外行指導內行。

  不然的話……

  雍正眯眼:「永瑛身為人子,礙於孝道不好對你如何,朕卻饒不了你的。昔太甲不明,伊尹方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的典故,你還記得吧?」

  嘶!

  這,這哪是在問他還記不記得?分明是在明示他規矩一些,別把自己浪成第三個這樣的典故!!!

  皇阿瑪為了永瑛,可真是用心良苦。

  弘晝搖頭失笑,隨即握拳做發誓狀:「皇阿瑪放心,兒子生來就是一條鹹魚,這輩子都沒打算翻身。再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好好的太上皇不做,非要當攪屎棍。」

  這麼有味道的發言,硬是聽得雍正心下一梗,不明白裕貴妃怎麼就生了這麼個玩意!

  但,他要是真能說到做到,倒也免了許多麻煩。

  雍正揮手,示意糟心兒子趕緊走,換弘曕進來。弘晝點頭,依言退下,出去後就紅了眼圈兒。素來不信奉神佛的和親王都開始燒香拜佛了,祈求老父親能逃過此劫。

  然而次日,永瑛起床幫他梳洗的時候,還是發現他最最敬愛的皇瑪法在睡夢中含笑而逝。永瑛哀痛不已,痛苦之間,守在外間的弘曆、弘晝、弘曕並諸位皇孫等相繼奔入,哭聲四起。

  可再怎麼哀痛,永瑛也還是得打起精神來,操辦皇瑪法的後事。

  務必讓他老人家享盡哀榮。

  如今國庫府庫皆充裕,沒有銀錢上的煩擾。太孫,哦不,現在該說新君了,新君雖然處處大辦,卻也處處踩著禮制的最高標準,並沒有什麼逾越。

  丁點勸諫餘地都沒給御史言官們留,自然平平順順沒有絲毫妨礙。

  二十七日釋服後,永瑛給自家皇瑪法恭上了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的諡號,廟號世宗。擬與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合葬於泰陵,敦肅皇貴妃年氏從葬。

  新帝登基,屬於雍正的時代徹底落下帷幕,永瑛的時代正在緩緩到來。

  作者有話要說:  詔書是雍正遺詔原文,當然關於永瑛的部分是蠢作者編的。

  真實的雍正遺詔並沒有對渣渣龍很多誇獎,只說他很得康熙偏愛。但是,那爺倆康熙六十年才於牡丹台初見……

  昔太甲不明這段出自三國演義,是說君主不賢可以廢之。此處雍正用來嚇唬弘晝,讓他乖乖的,別仗著自己是太上皇就作天作地,否則……

  諡號就是雍正原本的諡號。

  第101章 、相守

  兒子升級成了新皇,舒舒跟弘晝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當了太上皇跟太后。

  婆婆裕貴妃也數連跳,被尊為太皇太后。

  明黃色朝服被捧來的時候,耿氏都哭了:「哀家當年就不甚得寵,初初入潛邸的時候啊,就想著頂好能獨善其身。結果命好,有了妊。先帝爺子嗣少,哪怕我兒荒唐了些,該有的啊,也斷斷少不了。」

  「打那以後,哀家的心愿就變成了好好撫養兒子。待他平安長大,能當個郡王、貝勒之流,接她老娘出去享福。」

  「哪想著康熙爺大行,竟選了先帝繼任?從裕嬪到裕妃到如今,真是,跟做夢似的。不不不,哀家便做夢,都沒敢這麼想過!有如今,多虧了舒舒你。」

  是你把弘晝這根荒唐苗扳正了,也是你能生會養……

  這話舒舒能認?

  肯定不啊!

  趕緊舌燦蓮花,好一陣的彩虹屁。把婆婆恭維得飄飄欲仙,順便把功勞什麼的,都歸到自家爭氣的好大兒身上。

  並打心眼裡覺得,是他出息又孝順。

  天賦過人,又勤勉踏實。小小年紀就入了先帝跟怡親王的眼,加以栽培。若非他足夠優秀,守孝歸來的渣渣龍不能出給先帝獻丹藥的昏招。先帝也未必能下定決心,越過兒子培養孫輩。

  而今,優秀的兒子不但將阿瑪額娘跟瑪嬤奉為太皇太后、太上皇與太后。還將兩個妹妹都加封固倫公主,永璧這個和親王世子升級為和親王。

  早就被雍正封為親王,享受一應待遇,卻沒有封號的永琨也擁有了自己封號——勇!

  咳咳,小子自己軟磨硬泡,磨來的。

  立志當大清版冠軍侯的他,覺得自己有萬夫不當之勇。

  但永瑛遺憾地告訴他,雍正十年先帝就下旨封了固倫純愨公主的額駙博爾濟吉特氏策凌為超勇親王。那位擊敗準噶爾兵、駐守阿爾泰。還曾率軍打出光顯寺大捷。生前勇武無極,死後配享太廟。

  可稱得上人臣之最。

  知道大哥對自己愛護與為難的永琨拱手:「臣弟實在喜歡這個字,不如皇兄幫著記下吧。等將來,弟弟有了實績,配得上這個封號了,再來領取?」

  永瑛點頭,應下了此事。

  然後,原本就很用功的小親王更加上進了。

  永瑛登基,已經誕下嫡長子的婉瑩自然正位中宮。兩位側福晉,因隨駕時間尚短,又沒有生育之功。俱只封了嬪位,其餘幾位更是只貴人常在之流。

  只嬪位以上,才有可能獨居一殿。

  而永瑛安排兩位一住翊坤宮,一住景仁宮,一人領兩個貴人或者常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