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您好好養病,等龍體痊癒了。一起去海邊試航好不好?」
雍正微笑點頭,很是誇獎了永璧一番:「好孩子,皇瑪法就知道這事兒難不住你。這麼些年來,你為大清實在貢獻良多。」
「甚至為了研究這事兒,連自己的婚期都一拖再拖。你大哥這兒,都已經快有二阿哥了。你小子還遲遲未大婚,比起那什麼儀式,皇瑪法啊,更想參加你的婚禮。」
永璧俊臉一紅:「那,那皇瑪法也要快點好起來才行啊!過了試航,孫兒就請您降旨,擇吉日成婚好不好?」
這哪能不好呢!
在一眾孫兒之中,雍正最喜歡永瑛,永璧次之。最讓他驕傲自豪的,也是他們哥倆。以至於他想起來就要調侃弘晝兩句,說他哪兒哪兒都不行,只躺贏一道無人能及。
前半輩子靠福晉,後半輩子靠兒子。
對此,弘晝欣然接受。特別真實的跟他展示了,什麼叫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雍正笑:「好,如果朕能撐過這一遭的話。」
聽他出此不吉之語,在場諸人齊齊皺眉,更加小心伺候著。
太醫院最頂級的國手十二時辰隨時伺候,御藥房中用得著的好藥源源不斷,如流水般拿出來。
連舒舒也再度拿起鍋鏟,頻頻奉上藥膳。
真·能想的法子都想了,能做的努力也都做了。雍正還是一天比一天的虛弱起來,整日裡昏昏沉沉的,清醒時候越來越少。
不用誰說起,只看到他的模樣,都能讓人想到油盡燈枯四字。弘曆、弘晝、弘曕三個當兒子的,跟永璧等一眾孫兒跟十三這個親弟輪流入侍。
永瑛?
他是不輪班的,倔強的太孫不聽任何人勸告。只特別固執地守在九州清晏,日日侍奉在他皇瑪法身側。
事必躬親。
孝順之名,聲聞朝野。
任誰見了,都得道一聲至賢至孝。連弘晝都點頭:「皇阿瑪倒是沒白疼你小子!」
難得清醒的雍正瞧了,卻只滿滿心疼:「你這孩子,怎這般不珍惜自己身體?死生常理,朕,咳咳,朕都這把年紀,便走了也是喜喪,何至乖孫如此?」
永瑛哭,豆大的淚珠一顆一顆砸在雍正手背上,也砸進他心裡:「道理孫兒都懂,但是……嗚嗚嗚,孫兒就是捨不得您。」
「從小,就是您教導孫兒,對孫兒萬般寵愛。沒有您,就沒有今日的孫兒。」
雍正艱難抬手,為他拭淚:「都當了阿瑪的大阿哥了,還這麼哭鼻子,不怕被你兒子笑話?乖啊,人生百年,終究難逃一死。當日若不是乖孫那奮勇一腳,踹碎了那幾個妖道的陰謀。沒準啊,皇瑪法這會子墳頭草都長一人高了。哪還有這雍正盛世?」
「可……」
「沒什麼可不可的!」雍正擺手:「去,讓所有人都進來吧,朕有話要說。」
永瑛紅著眼睛點頭,將允祥這個叔爺跟自家阿瑪、伯父叔父與諸位哥哥,弟弟們都喚了進來。還有張廷玉、鄂爾泰、訥親等一眾大臣。
又親手扶著雍正半坐起來,熟練他身後墊了靠枕。
還給端了杯水來潤喉。
雍正笑:「朕年事已高,此番症候又來勢洶洶,自感怕是難逃此劫。太孫永瑛龍章鳳姿,天縱奇才,允文允武。」
「又被朕悉心教導多年,在朕大行之後,必能擔起江山重任,當大清引上更強更好的路上。」
「願諸君能盡心竭力,如輔佐朕一般,悉心輔佐太孫。」
為防孫兒面對他當年所遭受的質疑與詆毀,雍正早早就決心趁著自己還算清醒,儘早公布遺詔。
所以,在永瑛痛哭下跪,群臣齊齊勸說的檔口。他就已經令人取了詔書,命十三弟當眾宣讀。
起初,允祥當然是拒絕的。
但架不住皇帝四哥一臉求懇地看著他:「十三弟該最知道,朕當年痛苦折磨。永瑛也是你參與教養的,你難道捨得他被惡意詆毀?」
捨不得侄孫徒弟,也捨不得親哥的允祥還能怎樣?
只好無奈答應!
在他四哥的含笑傾聽中,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統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為首務。而敬天法祖本於至誠之心,不容易一息有間。」
「是以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朕蒙皇考聖祖仁皇帝為宗社臣民計,慎選於諸子之中……」
「廿八年來,竭力殫心,朝乾夕惕。勵精政治,不憚辛勤;訓誡臣工,不辭諄復……」
「太孫和親王嫡長子永瑛,秉性仁慈,上孝親長,下友愛手足。龍章鳳姿,允文允武,自幼撫育宮中,得朕悉心教導,必能克繼大統!」
因皇上這會子還好好的,允祥只念了之後的種種囑咐。略過了最後的持服二十七日釋服等等。
也略過了皇兄賜自己日後改回胤字,晉鐵帽子王,日後世襲罔替之事。
讓雍正皺眉:「十三弟,你這就不實誠了,朕的一片心意,怎被你給隱匿起來了?」
允祥將聖旨交到永瑛手裡,而後輕撩衣袍端端正正跪下:「皇兄隆恩,臣弟自然受寵若驚。但如張廷玉,鄂爾泰兩人一般配享太廟便足見恩寵了,實不用……」
雍正擺手:「十三弟不必再言,自雍正初年到如今,你為大清,為朕付出多少辛勞苦勞,立下多少赫赫功勳,朕心裡有數,天下臣民亦有數。」
雍正微笑點頭,很是誇獎了永璧一番:「好孩子,皇瑪法就知道這事兒難不住你。這麼些年來,你為大清實在貢獻良多。」
「甚至為了研究這事兒,連自己的婚期都一拖再拖。你大哥這兒,都已經快有二阿哥了。你小子還遲遲未大婚,比起那什麼儀式,皇瑪法啊,更想參加你的婚禮。」
永璧俊臉一紅:「那,那皇瑪法也要快點好起來才行啊!過了試航,孫兒就請您降旨,擇吉日成婚好不好?」
這哪能不好呢!
在一眾孫兒之中,雍正最喜歡永瑛,永璧次之。最讓他驕傲自豪的,也是他們哥倆。以至於他想起來就要調侃弘晝兩句,說他哪兒哪兒都不行,只躺贏一道無人能及。
前半輩子靠福晉,後半輩子靠兒子。
對此,弘晝欣然接受。特別真實的跟他展示了,什麼叫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雍正笑:「好,如果朕能撐過這一遭的話。」
聽他出此不吉之語,在場諸人齊齊皺眉,更加小心伺候著。
太醫院最頂級的國手十二時辰隨時伺候,御藥房中用得著的好藥源源不斷,如流水般拿出來。
連舒舒也再度拿起鍋鏟,頻頻奉上藥膳。
真·能想的法子都想了,能做的努力也都做了。雍正還是一天比一天的虛弱起來,整日裡昏昏沉沉的,清醒時候越來越少。
不用誰說起,只看到他的模樣,都能讓人想到油盡燈枯四字。弘曆、弘晝、弘曕三個當兒子的,跟永璧等一眾孫兒跟十三這個親弟輪流入侍。
永瑛?
他是不輪班的,倔強的太孫不聽任何人勸告。只特別固執地守在九州清晏,日日侍奉在他皇瑪法身側。
事必躬親。
孝順之名,聲聞朝野。
任誰見了,都得道一聲至賢至孝。連弘晝都點頭:「皇阿瑪倒是沒白疼你小子!」
難得清醒的雍正瞧了,卻只滿滿心疼:「你這孩子,怎這般不珍惜自己身體?死生常理,朕,咳咳,朕都這把年紀,便走了也是喜喪,何至乖孫如此?」
永瑛哭,豆大的淚珠一顆一顆砸在雍正手背上,也砸進他心裡:「道理孫兒都懂,但是……嗚嗚嗚,孫兒就是捨不得您。」
「從小,就是您教導孫兒,對孫兒萬般寵愛。沒有您,就沒有今日的孫兒。」
雍正艱難抬手,為他拭淚:「都當了阿瑪的大阿哥了,還這麼哭鼻子,不怕被你兒子笑話?乖啊,人生百年,終究難逃一死。當日若不是乖孫那奮勇一腳,踹碎了那幾個妖道的陰謀。沒準啊,皇瑪法這會子墳頭草都長一人高了。哪還有這雍正盛世?」
「可……」
「沒什麼可不可的!」雍正擺手:「去,讓所有人都進來吧,朕有話要說。」
永瑛紅著眼睛點頭,將允祥這個叔爺跟自家阿瑪、伯父叔父與諸位哥哥,弟弟們都喚了進來。還有張廷玉、鄂爾泰、訥親等一眾大臣。
又親手扶著雍正半坐起來,熟練他身後墊了靠枕。
還給端了杯水來潤喉。
雍正笑:「朕年事已高,此番症候又來勢洶洶,自感怕是難逃此劫。太孫永瑛龍章鳳姿,天縱奇才,允文允武。」
「又被朕悉心教導多年,在朕大行之後,必能擔起江山重任,當大清引上更強更好的路上。」
「願諸君能盡心竭力,如輔佐朕一般,悉心輔佐太孫。」
為防孫兒面對他當年所遭受的質疑與詆毀,雍正早早就決心趁著自己還算清醒,儘早公布遺詔。
所以,在永瑛痛哭下跪,群臣齊齊勸說的檔口。他就已經令人取了詔書,命十三弟當眾宣讀。
起初,允祥當然是拒絕的。
但架不住皇帝四哥一臉求懇地看著他:「十三弟該最知道,朕當年痛苦折磨。永瑛也是你參與教養的,你難道捨得他被惡意詆毀?」
捨不得侄孫徒弟,也捨不得親哥的允祥還能怎樣?
只好無奈答應!
在他四哥的含笑傾聽中,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統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為首務。而敬天法祖本於至誠之心,不容易一息有間。」
「是以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朕蒙皇考聖祖仁皇帝為宗社臣民計,慎選於諸子之中……」
「廿八年來,竭力殫心,朝乾夕惕。勵精政治,不憚辛勤;訓誡臣工,不辭諄復……」
「太孫和親王嫡長子永瑛,秉性仁慈,上孝親長,下友愛手足。龍章鳳姿,允文允武,自幼撫育宮中,得朕悉心教導,必能克繼大統!」
因皇上這會子還好好的,允祥只念了之後的種種囑咐。略過了最後的持服二十七日釋服等等。
也略過了皇兄賜自己日後改回胤字,晉鐵帽子王,日後世襲罔替之事。
讓雍正皺眉:「十三弟,你這就不實誠了,朕的一片心意,怎被你給隱匿起來了?」
允祥將聖旨交到永瑛手裡,而後輕撩衣袍端端正正跪下:「皇兄隆恩,臣弟自然受寵若驚。但如張廷玉,鄂爾泰兩人一般配享太廟便足見恩寵了,實不用……」
雍正擺手:「十三弟不必再言,自雍正初年到如今,你為大清,為朕付出多少辛勞苦勞,立下多少赫赫功勳,朕心裡有數,天下臣民亦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