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來也巧,她暫住的這件客房,只需推開窗子,便能遠遠望見她住了許多年的小院。

  只是顧忌許多,不敢貿然過去。

  雲喬信得過陳景的籌劃,可世上終歸沒有萬無一失的事,何況裴承思也不是聽什麼信什麼的蠢人。

  尤其是裴承思昏迷前最後那句意味不明的話,雲喬每每想起,都會覺著,裴承思興許一清二楚。

  哪怕在說了「從頭開始」後她有意逢迎,哪怕裴承思看起來欣喜若狂,實際上,他心中如明鏡一樣。

  正因如此,雲喬離京之後並沒直接回來,接連改了數次路線,直到如今才輾轉歸鄉。而直到此時,也依舊沒能回到家中去看看,怕留下行跡,落到裴承思眼中。

  好在她並沒什麼牽掛,特地回鄉,也並非是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不過是為了全自己的念想。

  雲喬在鎮上留了幾日,旁敲側擊打探一番,得知曾有一隊人馬過來,在自家附近停留。

  這種事情在小鎮上並不常見,眾人還未曾揣測議論過。

  雲喬對此並不意外,她折了枝行將落盡的桂花,與岳蔭一道收拾行囊,啟程到別處去。

  想著等過個三年五載,再回來。

  裴承思會惦記她一時,但朝中那麼多政務,後宮遲早也會有更多美人,自然就將她拋之腦後。

  到那時,他興許早就忘了桂花鎮這麼個地方。

  作者有話說:

  今天在醫院耽誤了挺久,狀態也不太好,這章短小點orz

  第62章

  入冬後一場大雪,天徹底冷了下來,放眼望去,四下皆是白茫茫一片。

  陳景撣去肩上細碎的落雪,踏進紫宸殿。

  才一進門,過於濃重的安神香氣味撲面襲來,他不由得皺了皺眉,隨後又聽見暖閣傳來低低的咳嗽聲。

  早前在秋獵時受的傷過重,裴承思修養許久,可直到如今,仍舊沒能調養過來。

  太醫明面上沒敢多提,陳景私下問過,說是這極可能留下舊疾,冬日易復發。

  「非是臣等不盡心,只是聖上傷及肺腑,偏又因著皇后之死五內鬱結,無可排解……」老太醫同他感慨,「就算是華佗在世,怕也無能為力。」

  雲喬的離去,對裴承思而言,是難以釋懷之事。

  陳景雖早有預料,但那時裴承思的反應之大,仍舊讓他有些意外。

  當初裴承思從昏迷中醒來,隔窗瞥見那火光,雖還沒弄清來龍去脈,但在宮人們面面相覷的沉默之中,似是有所感應,驟然吐血。

  隨後又陷入昏迷。

  太醫們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心再次高高懸了起來,手忙腳亂地診脈救治。

  這倒是讓陳景的行事便利不少。

  他代為料理行宮事宜,在裴承思昏迷之時,為「陳皇后」之死蓋棺定論。

  將這個自己早前幫著裴承思捏造出的身份,葬在佛堂大火之中。

  而裴承思醒來,得知他的安排之後,勃然大怒,甚至摔了手邊的藥碗,斥責他「越權」、『擅作主張「。

  這麼久以來,裴承思無論私下對陳家有任何意見,從未當面發作過,還是頭一回這樣毫不遮掩地宣洩。

  陳景立時下跪請罪,隨後有理有據地回話。

  畢竟那夜大火沖天而起,整個佛堂燒得一塌糊塗,隨行朝臣、行宮侍從無人不知,絕非能輕易遮掩之事。

  更何況皇后屍身已經尋著,如何能按下消息?

  裴承思仍舊不依不饒,質問道:「既是面目全非,太傅又怎能確定那是皇后?」

  「金玉飾物尚存,若非皇后,又會是誰?」陳景佯裝驚訝反問,而後道,「事發突然,臣知聖上不願信,只是事實擺在那裡,朝臣皆知……還請聖上節哀。」

  也不知究竟是無法接受,還是心有疑慮,話說到這般地步,裴承思仍不肯認下雲喬之死。

  但此事由不得他。

  畢竟就算再怎麼疑心,他也沒法憑空尋出雲喬來,皇后之死,又豈是想壓就能壓得下來的?

  在朝臣們的一再催請之下,裴承思終於在離開行宮之前,頷首承認此事,以皇后之禮下葬。

  塵埃落定。

  回京之後,裴承思又臥床修養些時日,方才臨朝,隨後以雷霆手腕處置了趙、虞兩家及其一干黨羽。

  趙家早就失了聖心,本就是苟延殘喘,朝臣們對此並不意外。可沒幾個人料到,聖上竟會對虞家出手。

  眾所周知,聖上當年流落在外,得虞氏庇護。

  而虞氏一族回京後,榮寵有加,是毋庸置疑的朝中新貴,上趕著巴結的人不計其數。

  虞家不比平侯,在朝中沒什麼根基,一家老少全靠裴承思提攜,收拾起來毫不費力。

  裴承思能將虞氏抬起來,也能打壓下去。

  一夕之間,便是雲泥之別。

  再有就是,後宮那位寧嬪不知因何緣故觸怒聖上,褫奪封號,降為了最末等的采女,還遭了禁足。

  朝堂與後宮,都好似翻天覆地,一時間惹得人心惶惶。

  幸而在此之後,便沒再生出什麼變故。

  但朝臣們都能看出來,他們這位聖上沒了以往的溫和,待人處事凌厲許多,仿佛大病一場後,脫胎換骨。

  就連陳景,在面對他之時,都額外打起三分精神。

  陳景緩步踏進暖閣,見著了正在窗邊看雪的裴承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