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對此,雲珞表示,「投資前制定專屬計劃,投資後必須嚴格執行。」
「說了低估區域買,一直持有,以後作為養老金補充,那就永遠別賣。」
「簡單的事情持續做,不要把問題搞得太複雜。那樣不僅自己會累,還容易虧錢。」
「有空閒時間,多想想怎麼搞副業賺錢。投資指數基金,一個禮拜查看一次足夠了。」
「我明白。」金瑤咬緊牙關,反覆告誡自己管住手。
作者有話要說:
最粗暴的理解方式:
pe=10等於利潤全部分紅,十年回本,年化收益率10%。
實際分紅只是30%,其餘全部再投入,擴大生產,所以收益率>10%。
**
作者科普
有一個「蛋卷指數估值」(雪球出產),常見的指數pe、pb都能查到。
平常軟體看見的指數都不計算分紅。
計算分紅的指數,叫做全收益指數。(數據比較難查,有些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官網可查,有些查不到)
兩者有什麼分別?
舉例。
上證紅利(又名紅利指數),2004年12月31號成立,基值1000。
到2020年2月20日,指數2660。
15年時間,漲幅166%,平均年化收益約為6.7%,表現不算好。這一方面是因為2004年估值較高,目前估值偏低,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沒算分紅。
到2020年2月20日,全收益指數4342。
15年時間,漲幅434.2%,平均年化收益約為10.2%。
【對於成長型股票/指數來說,利潤往往再投資,分紅金額極小,正常指數和全收益指數差別不大】
【對於分紅型股票/指數來說,年年高比例分紅,不算分紅=少了30%的收益】
**
道瓊指數最早1884年開始編制,首次被公布時,指數是40.94點。
經歷了136年,2020年2月20號收盤時,指數29219.98。(年化5%)
恒生指數基期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數定為100。
經歷了56年,2020年2月20號收盤時,指數27609.16。(年化10.65%)
【都沒算分紅】
【長期呈上漲趨勢】
【成份股經常更換,指數永遠保持活力】
**
510300(滬深300)、510050(上證50)、510880(上證紅利),這些都是年年分紅的場內ETF基金。
目前國內類似的分紅基金較少,不過從2019年開始,國內指數基金爆發式增長,湧現了很多新產品。
**
1996年,巴菲特曾說,「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蒂莫里•費里斯」提問:「巴菲特先生,如果你只有30來歲,沒有什麼其他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假設你已經有些儲蓄足夠維持你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麼你該怎麼辦?
巴菲特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米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相當於國內的滬深300】
第六十二章 資產配置7
指數上上下下, 高低起伏。
過了一年,金瑤終於意識到,這是熊市。並不會像牛市一樣越漲越高, 再也不給買入機會。
相反, 每隔半年, 總會有一個相對低點,方便她分批買入。
與其時刻關注股市變動, 不如像系統建議的那樣專心工作, 又或者搞副業賺錢, 加大投資。
僅僅一年時間,金瑤便深刻體會到購買指數基金的好處。
過去回溯歷史數據還不覺得, 如今每次定投, 都會記錄當日pe、pb。過了一段時間再看, 同樣的估值水平,基金價格確實會明顯上漲。
到了年初, 基金準時分紅, 分紅率大約為買入價的4.2%。
跟歷史數據相比,分紅金額一年比一年高。正如系統所說,同樣的pe, 經營規模越大,每年賺的錢越多。
「我好像明白所謂的基金是怎麼一回事了。」金瑤喃喃自語。
比起複雜的理論說明,長達一年的投資筆記、帳戶盈利更能說明問題。
雲珞問,「真弄懂了?」
金瑤點頭, 「這一年看理財書、逛論壇,再加上一邊做投資筆記一邊實踐, 我覺得差不多領會。」
雲珞:「嘴上說的好聽沒用,做套試題, 讓我看看理解到位不到位。」
「沒問題。」金瑤鄭重應下,「試題在哪兒?拿出來吧。」
雲珞:「按我說的去論壇搜。」
金瑤按照指示搜索,發現系統讓找的是個帖子。帖主寫了一大段文字,從各個角度批判定投、批判股票、批判指數基金。
雲珞:「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雲珞:「請宿主從帖子裡找出錯誤觀點,逐一反駁。」
雲珞:「我會根據你的回答進行評分。」
如果能準確說出別人錯在哪兒,那就證明,宿主的確已經掌握知識點。
「好。」金瑤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挑戰。
**
【買股票相當於賭博。】
金瑤:「錯誤。投機相當於賭博,價值投資相當於成為優秀公司股東,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長期持有股票/基金,必定會遇上黑天鵝事件,所以其實也是在賭。】
「說了低估區域買,一直持有,以後作為養老金補充,那就永遠別賣。」
「簡單的事情持續做,不要把問題搞得太複雜。那樣不僅自己會累,還容易虧錢。」
「有空閒時間,多想想怎麼搞副業賺錢。投資指數基金,一個禮拜查看一次足夠了。」
「我明白。」金瑤咬緊牙關,反覆告誡自己管住手。
作者有話要說:
最粗暴的理解方式:
pe=10等於利潤全部分紅,十年回本,年化收益率10%。
實際分紅只是30%,其餘全部再投入,擴大生產,所以收益率>10%。
**
作者科普
有一個「蛋卷指數估值」(雪球出產),常見的指數pe、pb都能查到。
平常軟體看見的指數都不計算分紅。
計算分紅的指數,叫做全收益指數。(數據比較難查,有些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官網可查,有些查不到)
兩者有什麼分別?
舉例。
上證紅利(又名紅利指數),2004年12月31號成立,基值1000。
到2020年2月20日,指數2660。
15年時間,漲幅166%,平均年化收益約為6.7%,表現不算好。這一方面是因為2004年估值較高,目前估值偏低,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沒算分紅。
到2020年2月20日,全收益指數4342。
15年時間,漲幅434.2%,平均年化收益約為10.2%。
【對於成長型股票/指數來說,利潤往往再投資,分紅金額極小,正常指數和全收益指數差別不大】
【對於分紅型股票/指數來說,年年高比例分紅,不算分紅=少了30%的收益】
**
道瓊指數最早1884年開始編制,首次被公布時,指數是40.94點。
經歷了136年,2020年2月20號收盤時,指數29219.98。(年化5%)
恒生指數基期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數定為100。
經歷了56年,2020年2月20號收盤時,指數27609.16。(年化10.65%)
【都沒算分紅】
【長期呈上漲趨勢】
【成份股經常更換,指數永遠保持活力】
**
510300(滬深300)、510050(上證50)、510880(上證紅利),這些都是年年分紅的場內ETF基金。
目前國內類似的分紅基金較少,不過從2019年開始,國內指數基金爆發式增長,湧現了很多新產品。
**
1996年,巴菲特曾說,「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蒂莫里•費里斯」提問:「巴菲特先生,如果你只有30來歲,沒有什麼其他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假設你已經有些儲蓄足夠維持你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麼你該怎麼辦?
巴菲特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米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相當於國內的滬深300】
第六十二章 資產配置7
指數上上下下, 高低起伏。
過了一年,金瑤終於意識到,這是熊市。並不會像牛市一樣越漲越高, 再也不給買入機會。
相反, 每隔半年, 總會有一個相對低點,方便她分批買入。
與其時刻關注股市變動, 不如像系統建議的那樣專心工作, 又或者搞副業賺錢, 加大投資。
僅僅一年時間,金瑤便深刻體會到購買指數基金的好處。
過去回溯歷史數據還不覺得, 如今每次定投, 都會記錄當日pe、pb。過了一段時間再看, 同樣的估值水平,基金價格確實會明顯上漲。
到了年初, 基金準時分紅, 分紅率大約為買入價的4.2%。
跟歷史數據相比,分紅金額一年比一年高。正如系統所說,同樣的pe, 經營規模越大,每年賺的錢越多。
「我好像明白所謂的基金是怎麼一回事了。」金瑤喃喃自語。
比起複雜的理論說明,長達一年的投資筆記、帳戶盈利更能說明問題。
雲珞問,「真弄懂了?」
金瑤點頭, 「這一年看理財書、逛論壇,再加上一邊做投資筆記一邊實踐, 我覺得差不多領會。」
雲珞:「嘴上說的好聽沒用,做套試題, 讓我看看理解到位不到位。」
「沒問題。」金瑤鄭重應下,「試題在哪兒?拿出來吧。」
雲珞:「按我說的去論壇搜。」
金瑤按照指示搜索,發現系統讓找的是個帖子。帖主寫了一大段文字,從各個角度批判定投、批判股票、批判指數基金。
雲珞:「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雲珞:「請宿主從帖子裡找出錯誤觀點,逐一反駁。」
雲珞:「我會根據你的回答進行評分。」
如果能準確說出別人錯在哪兒,那就證明,宿主的確已經掌握知識點。
「好。」金瑤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挑戰。
**
【買股票相當於賭博。】
金瑤:「錯誤。投機相當於賭博,價值投資相當於成為優秀公司股東,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長期持有股票/基金,必定會遇上黑天鵝事件,所以其實也是在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