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冷老闆放心,咱們是絕對不會讓那些奸商得逞的!」
「這監督也不是白辛苦諸位的,只要能抓住別的米商派來的人,他們買下的米,交回米行,告發之人便可半價買下。」
利益總是驅使人行動的最佳力量,百姓一生庸碌,為餬口費盡心機,能用一樣的價錢買兩斗米,對他們來說便是天大的好處,何況還有別的米商高出數倍十倍的米價壓著。於是,餘杭城中的百姓都與冷氏米糧行合作,一連幾天都揪出十幾個其他米行的奸細,冷氏米糧行也如許諾的那般,將追回的米糧半價賣給揭發之人。
如此持續了七八天,便再也沒有別的糧行派人來了。
「少爺,咱們怎麼辦?」鄭家米行里,管事為難地問道。
「我爹的飛鴿傳書到了嗎?」
恰在此時,夥計將信件送了上來。「少爺,老爺的信。」
鄭公子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冷笑道:「我爹已經探聽清楚消息,冷氏的大米最多不超過二百萬石,哼,還想跟我鄭家作對?我倒要看看,誰耗得過誰!告訴餘杭城裡的鄭家米行,從現在開始,關門閉戶,不再賣米!」
「少爺,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沒有百姓來跟咱們賣米了,那些達官貴人……」管事遲疑。
鄭公子也略遲疑,最後退了一步:「派人秘密將米糧送到各個官紳府上,務必小心行事。」
「那這米價……」管事又問道。
「還按照原來的收!」鄭公子眼中閃過狠厲之色,「總之,先用這個冬天,將冷氏米行拖垮再說。周家想跟鄭家作對?哼!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一聲令下,鄭家所有米行鋪子都關了門。隨即,更多的百姓只能選擇去冷氏米糧行買米,冷氏米糧行的倉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空了下去。
傳言也在百姓中間悄悄地蔓延了。
「冷老闆真厲害,他就開了幾天的鋪子,鄭家米行在餘杭就做不下去了。」
「你想得太簡單了,鄭家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關門呢?別的不說,鄭家收了江南上千萬石米糧呢,若是真的關門了,難道這上千萬石的米就爛在倉庫里麼?鄭家米行關門,不過是想大家都慌了,哄搶冷氏的米,讓冷氏一家米行供應整個餘杭城的百姓。等冷氏的存糧賣完了,他們就能抬起更高的米價,到時候……就算是周家也沒辦法。」
聞者不禁下了一身冷汗,「鄭家好毒的心腸!難得有家賣良心價大米的,他們竟然要把冷氏逼上絕路!」
「生意場上就是這樣,誰本事大,誰就能活。」說話的人嘆了口氣,「就是不知道,冷氏的米被賣完之後,咱們這些窮苦百姓怎麼辦。一百文一斗的米我是買不起的,賣兒賣女也買不起。」
「那……那若是真的到了冷氏的大米賣光的時候,咱們該怎麼辦?」周圍的人惶惶不安,「難道要餓死麼?」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那人又道,「咱們相互監督,讓每家少買點米,只要能撐到開春,鄭家三個月沒有生意,自己肯定撐不下去。那些達官貴人可不吃陳米,明年夏天新米一出,就算江南再欠收,冷氏也有新米上來了,咱們還是有米吃。至於鄭家……哼!他們既然想斷了咱們老百姓的活路,咱們也能跟冷氏一起,斷了他們的生路!那上千萬石的米就等著爛在倉庫里吧!」
「對!」周圍的人叫嚷起來,「就讓鄭家嘗嘗咱們的厲害!老百姓怎麼了?螞蟻多了能啃大象呢!」
從這一天起,到冷氏米糧行買米的百姓更多了,但每個百姓都默契地只買足夠口糧就行了,多了不買。如此,冷氏米糧行支撐了一個多月,竟是以一己之力,將餘杭百姓都養了起來。
如此一來,鄭家米行不禁慌了起來,好在鄭家除了餘杭的米行之外,其他州縣也有米行。他們正想在其他州縣提高米價,然而不知怎麼回事,一夜之間,江南各個州府里都出現了冷氏米行,而且每一家冷氏米糧行都與餘杭一樣,米價實惠。百姓們早聽說了餘杭的米價低廉,本來想湧入餘杭購買的,沒想到自家門前也有了平價大米,自然樂得拋棄鄭家。鄭家在江南的米鋪只能在偏僻之地才能賣出,而這時間富豪官紳到底是少數,只有平頭百姓才是買米的主體。
一夜之間,形勢逆轉,鄭家上下陷入了舉棋不定狀態,漸漸形成了兩派人。一派覺得應該與周家修好,將手上囤著的上千萬石米平價售出,如此可以挽回一點損失。而另一派則認為,周家不足為懼,冷氏支撐不了整個江南的米糧供需。
「春稻要七月才能收,這會兒還沒到正月,難道冷氏還能變出米來,支撐到七月?」最終還是鄭老爺子一錘定音,「鄭家丟不起這個臉,絕不認輸!」
另一邊,周聘婷與樓如逸也清楚,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季度的米糧交戰,而是周家和鄭家在爭奪米糧市場的主導權。
「冷先生那邊怎麼說?」周聘婷問道:「他還能支撐多久?」
「冷先生說,如今存糧最多只能支撐到四月,五六七這三個月,不知如何是好。」大總管周義眉頭也皺了起來,「小姐,冷先生也著急了,但他要我跟小姐傳個話,說是他不願認輸。」
「不願認輸就好。」周聘婷轉頭問道,「船隊之事如何?」
樓如逸估計著時間:「現在的話,蜀中的米也差不多到了。」
「這監督也不是白辛苦諸位的,只要能抓住別的米商派來的人,他們買下的米,交回米行,告發之人便可半價買下。」
利益總是驅使人行動的最佳力量,百姓一生庸碌,為餬口費盡心機,能用一樣的價錢買兩斗米,對他們來說便是天大的好處,何況還有別的米商高出數倍十倍的米價壓著。於是,餘杭城中的百姓都與冷氏米糧行合作,一連幾天都揪出十幾個其他米行的奸細,冷氏米糧行也如許諾的那般,將追回的米糧半價賣給揭發之人。
如此持續了七八天,便再也沒有別的糧行派人來了。
「少爺,咱們怎麼辦?」鄭家米行里,管事為難地問道。
「我爹的飛鴿傳書到了嗎?」
恰在此時,夥計將信件送了上來。「少爺,老爺的信。」
鄭公子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冷笑道:「我爹已經探聽清楚消息,冷氏的大米最多不超過二百萬石,哼,還想跟我鄭家作對?我倒要看看,誰耗得過誰!告訴餘杭城裡的鄭家米行,從現在開始,關門閉戶,不再賣米!」
「少爺,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沒有百姓來跟咱們賣米了,那些達官貴人……」管事遲疑。
鄭公子也略遲疑,最後退了一步:「派人秘密將米糧送到各個官紳府上,務必小心行事。」
「那這米價……」管事又問道。
「還按照原來的收!」鄭公子眼中閃過狠厲之色,「總之,先用這個冬天,將冷氏米行拖垮再說。周家想跟鄭家作對?哼!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一聲令下,鄭家所有米行鋪子都關了門。隨即,更多的百姓只能選擇去冷氏米糧行買米,冷氏米糧行的倉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空了下去。
傳言也在百姓中間悄悄地蔓延了。
「冷老闆真厲害,他就開了幾天的鋪子,鄭家米行在餘杭就做不下去了。」
「你想得太簡單了,鄭家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關門呢?別的不說,鄭家收了江南上千萬石米糧呢,若是真的關門了,難道這上千萬石的米就爛在倉庫里麼?鄭家米行關門,不過是想大家都慌了,哄搶冷氏的米,讓冷氏一家米行供應整個餘杭城的百姓。等冷氏的存糧賣完了,他們就能抬起更高的米價,到時候……就算是周家也沒辦法。」
聞者不禁下了一身冷汗,「鄭家好毒的心腸!難得有家賣良心價大米的,他們竟然要把冷氏逼上絕路!」
「生意場上就是這樣,誰本事大,誰就能活。」說話的人嘆了口氣,「就是不知道,冷氏的米被賣完之後,咱們這些窮苦百姓怎麼辦。一百文一斗的米我是買不起的,賣兒賣女也買不起。」
「那……那若是真的到了冷氏的大米賣光的時候,咱們該怎麼辦?」周圍的人惶惶不安,「難道要餓死麼?」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那人又道,「咱們相互監督,讓每家少買點米,只要能撐到開春,鄭家三個月沒有生意,自己肯定撐不下去。那些達官貴人可不吃陳米,明年夏天新米一出,就算江南再欠收,冷氏也有新米上來了,咱們還是有米吃。至於鄭家……哼!他們既然想斷了咱們老百姓的活路,咱們也能跟冷氏一起,斷了他們的生路!那上千萬石的米就等著爛在倉庫里吧!」
「對!」周圍的人叫嚷起來,「就讓鄭家嘗嘗咱們的厲害!老百姓怎麼了?螞蟻多了能啃大象呢!」
從這一天起,到冷氏米糧行買米的百姓更多了,但每個百姓都默契地只買足夠口糧就行了,多了不買。如此,冷氏米糧行支撐了一個多月,竟是以一己之力,將餘杭百姓都養了起來。
如此一來,鄭家米行不禁慌了起來,好在鄭家除了餘杭的米行之外,其他州縣也有米行。他們正想在其他州縣提高米價,然而不知怎麼回事,一夜之間,江南各個州府里都出現了冷氏米行,而且每一家冷氏米糧行都與餘杭一樣,米價實惠。百姓們早聽說了餘杭的米價低廉,本來想湧入餘杭購買的,沒想到自家門前也有了平價大米,自然樂得拋棄鄭家。鄭家在江南的米鋪只能在偏僻之地才能賣出,而這時間富豪官紳到底是少數,只有平頭百姓才是買米的主體。
一夜之間,形勢逆轉,鄭家上下陷入了舉棋不定狀態,漸漸形成了兩派人。一派覺得應該與周家修好,將手上囤著的上千萬石米平價售出,如此可以挽回一點損失。而另一派則認為,周家不足為懼,冷氏支撐不了整個江南的米糧供需。
「春稻要七月才能收,這會兒還沒到正月,難道冷氏還能變出米來,支撐到七月?」最終還是鄭老爺子一錘定音,「鄭家丟不起這個臉,絕不認輸!」
另一邊,周聘婷與樓如逸也清楚,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季度的米糧交戰,而是周家和鄭家在爭奪米糧市場的主導權。
「冷先生那邊怎麼說?」周聘婷問道:「他還能支撐多久?」
「冷先生說,如今存糧最多只能支撐到四月,五六七這三個月,不知如何是好。」大總管周義眉頭也皺了起來,「小姐,冷先生也著急了,但他要我跟小姐傳個話,說是他不願認輸。」
「不願認輸就好。」周聘婷轉頭問道,「船隊之事如何?」
樓如逸估計著時間:「現在的話,蜀中的米也差不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