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她形容道:「衛娘娘如今像是已將我當親女兒看了, 倒讓我覺著受寵若驚了。」
霍去病知自己向劉徹表了心意,大約不會瞞兩家的長輩,便也就立刻明白了緣由,含笑問道:「你覺著不習慣嗎?」
「倒也不是。」曹盈初時覺著奇怪,後面倒也適應了——如果真沒法習慣,她也不會仍常往宮中去了。
「我就是有點想不通緣由,因為就連我娘也變得怪怪的,說你去北邊為國謀事,怕是你娘會擔憂,竟帶著我去你娘那裡走動了兩回讓她安心。」
第一次去的時候鬧得衛少兒和陳掌都忐忑地出門相迎,坐立不安了好一會兒。
不過也不知平陽公主與衛少兒偷偷說了什麼,竟哄得衛少兒放下了忐忑心。
第二次再去的時候,衛少兒雖緊張,但也能順著平陽公主的話與她說說笑笑了。
霍去病看著曹盈的目光越漸柔和。
曹盈又說了些瑣事,才覺察到自己與他久未相見,卻一直在說自己這邊發生的事。
她有些愧疚自己表現欲太強了,都沒問霍去病的情況。
便漸止了話,想要作一個傾聽者聽聽霍去病在朔方的見聞。
霍去病體察她的心思,見她確實想聽,便說起了那座平地建起的朔方城。
邊鎮本該是苦寒之地,但是這座完全新建的城池象徵著劉徹的功績,又需承抵禦匈奴的任務,劉徹自然不可能許朔方城只是一座小破的城池。
所以雖然繁華不可能比得上京都長安,但是該有的設施一個也沒有少。
且更重要的是,整座朔方城都仿佛洋溢著希望。
遷居過去的十萬眾皆是原本無屬地之人,大部分都是未有罪行的奴隸或是已走投無路的佃戶。
抵達朔方城後,他們不但依劉徹的承諾擁有了良民的身份,還擁有了屬於他們的一片待開墾田地,未來一下就明亮了起來,怎麼可能讓他們不欣喜呢?
「因而他們居朔方僅小半年工夫,那裡已是田壟阡陌人來人往,甚至時常舉行買賣集會,倒又引了許多行商往那裡去,更顯得繁榮。」
霍去病略描述了自己見到的熱鬧場面,就發現自家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透露出不掩飾的歡喜。
他忍不住道:「等驅了匈奴,確保邊鎮徹底安寧,我就帶你去那裡,讓你能夠踏足那片已屬大漢的土地。」
曹盈因為身體和身份的原因,兩世都沒有離開過長安,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長安城外建成的上林苑。
陡然聽見霍去病這樣許諾,她一下就愣住了。
她微張了口,想說她從來沒想像過自己能夠行去那麼遠的地方,母親和兄長大約也不會許她去與長安氣候截然不同的地域。
說不出口的還有她大約前世在夢中,是通過他的眼見識過那座興旺起來的城池的。
雖然時隔太久,她對朔方城的印象只剩下一個模糊的概念輪廓,但能再聽他親口描述,她便又能將整座城於心中重新勾勒出來。
所以即便不能去,也沒有關係。
然而少年郎沒有要聽她這些理由的意思。
霍去病將她不安交握起的雙手直接覆住,淺笑問她:「你想親去朔方城看看嗎?」
她想。
曹盈腦海中充斥的繁雜理由都被這兩個字代替了。
那曾經讓她覺著能夢中借他的眼看見都是奢望的場景,她怎麼可能會不想去親眼看看。
廣袤無垠的天空下,那片仿佛同樣沒有邊際的茂盛草原,拔地而起的城池銘刻著大漢的印記,輕易就能引得她心潮澎湃。
她只是一直不能去而已。
但是現在霍去病問的她是想不想親去,說的是他會帶她去。
她根本也沒有理由懷疑他的承諾,他總是能夠實現他說出的話。
所以曹盈向霍去病點了一下頭,又點了一下。
淚珠不受控制地從她的眼眶中摔了出來,砸在了地上。
可她洶湧的情緒不甘心只以淚水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又化作了言語:「我想去看的,真的可以嗎?」
霍去病先是被她流淚驚著了,但很快發現她只是因為高興才落淚,沒有因此勾起病痛。
他舒了一口氣,重露出笑容,卻是鄭重向曹盈道:「可以,但你得答應我一定照顧好自己,將自己養得更健康些。北邊風大,我可不想你被風從我身邊捲走。」
曹盈應承了下來。
她說到做到,在問過周先生,知道她如今的身體調養得已可以正常用些精細膾炙的肉食後,即便不喜歡肉帶著的腥氣,也會說服自己克服心理障礙吃下去。
所以陪伴她快一個月又將往朔方去的霍去病也漸放下了對她的擔憂,預備出發了。
然而在霍去病離開長安城之前,長安又發現了一件大事。
長安城門衛來報,有兩個形容落魄的人著匈奴服飾,持十年前流通、年號更替後早已不復再用的通關文書,自陳歸國,請入長安。
若僅是如此,他們這一路往長安來,怕是早在剛入關時就已被攔下了。
但是當先一人卻是手持漢節,雖漢節上的節旄已只余寥寥,但仍能辨得出那確實是一柄漢節。
證明他的身份確實是大漢的使節。
宮人來報這件事的時候,曹盈與霍去病都在衛子夫的宮室里。
霍去病知自己向劉徹表了心意,大約不會瞞兩家的長輩,便也就立刻明白了緣由,含笑問道:「你覺著不習慣嗎?」
「倒也不是。」曹盈初時覺著奇怪,後面倒也適應了——如果真沒法習慣,她也不會仍常往宮中去了。
「我就是有點想不通緣由,因為就連我娘也變得怪怪的,說你去北邊為國謀事,怕是你娘會擔憂,竟帶著我去你娘那裡走動了兩回讓她安心。」
第一次去的時候鬧得衛少兒和陳掌都忐忑地出門相迎,坐立不安了好一會兒。
不過也不知平陽公主與衛少兒偷偷說了什麼,竟哄得衛少兒放下了忐忑心。
第二次再去的時候,衛少兒雖緊張,但也能順著平陽公主的話與她說說笑笑了。
霍去病看著曹盈的目光越漸柔和。
曹盈又說了些瑣事,才覺察到自己與他久未相見,卻一直在說自己這邊發生的事。
她有些愧疚自己表現欲太強了,都沒問霍去病的情況。
便漸止了話,想要作一個傾聽者聽聽霍去病在朔方的見聞。
霍去病體察她的心思,見她確實想聽,便說起了那座平地建起的朔方城。
邊鎮本該是苦寒之地,但是這座完全新建的城池象徵著劉徹的功績,又需承抵禦匈奴的任務,劉徹自然不可能許朔方城只是一座小破的城池。
所以雖然繁華不可能比得上京都長安,但是該有的設施一個也沒有少。
且更重要的是,整座朔方城都仿佛洋溢著希望。
遷居過去的十萬眾皆是原本無屬地之人,大部分都是未有罪行的奴隸或是已走投無路的佃戶。
抵達朔方城後,他們不但依劉徹的承諾擁有了良民的身份,還擁有了屬於他們的一片待開墾田地,未來一下就明亮了起來,怎麼可能讓他們不欣喜呢?
「因而他們居朔方僅小半年工夫,那裡已是田壟阡陌人來人往,甚至時常舉行買賣集會,倒又引了許多行商往那裡去,更顯得繁榮。」
霍去病略描述了自己見到的熱鬧場面,就發現自家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透露出不掩飾的歡喜。
他忍不住道:「等驅了匈奴,確保邊鎮徹底安寧,我就帶你去那裡,讓你能夠踏足那片已屬大漢的土地。」
曹盈因為身體和身份的原因,兩世都沒有離開過長安,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長安城外建成的上林苑。
陡然聽見霍去病這樣許諾,她一下就愣住了。
她微張了口,想說她從來沒想像過自己能夠行去那麼遠的地方,母親和兄長大約也不會許她去與長安氣候截然不同的地域。
說不出口的還有她大約前世在夢中,是通過他的眼見識過那座興旺起來的城池的。
雖然時隔太久,她對朔方城的印象只剩下一個模糊的概念輪廓,但能再聽他親口描述,她便又能將整座城於心中重新勾勒出來。
所以即便不能去,也沒有關係。
然而少年郎沒有要聽她這些理由的意思。
霍去病將她不安交握起的雙手直接覆住,淺笑問她:「你想親去朔方城看看嗎?」
她想。
曹盈腦海中充斥的繁雜理由都被這兩個字代替了。
那曾經讓她覺著能夢中借他的眼看見都是奢望的場景,她怎麼可能會不想去親眼看看。
廣袤無垠的天空下,那片仿佛同樣沒有邊際的茂盛草原,拔地而起的城池銘刻著大漢的印記,輕易就能引得她心潮澎湃。
她只是一直不能去而已。
但是現在霍去病問的她是想不想親去,說的是他會帶她去。
她根本也沒有理由懷疑他的承諾,他總是能夠實現他說出的話。
所以曹盈向霍去病點了一下頭,又點了一下。
淚珠不受控制地從她的眼眶中摔了出來,砸在了地上。
可她洶湧的情緒不甘心只以淚水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又化作了言語:「我想去看的,真的可以嗎?」
霍去病先是被她流淚驚著了,但很快發現她只是因為高興才落淚,沒有因此勾起病痛。
他舒了一口氣,重露出笑容,卻是鄭重向曹盈道:「可以,但你得答應我一定照顧好自己,將自己養得更健康些。北邊風大,我可不想你被風從我身邊捲走。」
曹盈應承了下來。
她說到做到,在問過周先生,知道她如今的身體調養得已可以正常用些精細膾炙的肉食後,即便不喜歡肉帶著的腥氣,也會說服自己克服心理障礙吃下去。
所以陪伴她快一個月又將往朔方去的霍去病也漸放下了對她的擔憂,預備出發了。
然而在霍去病離開長安城之前,長安又發現了一件大事。
長安城門衛來報,有兩個形容落魄的人著匈奴服飾,持十年前流通、年號更替後早已不復再用的通關文書,自陳歸國,請入長安。
若僅是如此,他們這一路往長安來,怕是早在剛入關時就已被攔下了。
但是當先一人卻是手持漢節,雖漢節上的節旄已只余寥寥,但仍能辨得出那確實是一柄漢節。
證明他的身份確實是大漢的使節。
宮人來報這件事的時候,曹盈與霍去病都在衛子夫的宮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