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這些夫妻之情,父子之情,哪裡能比得上母子之情。

  他下意識迴避,一旦皇后知道這一件事情之後。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只是同樣即便是再迴避,這一件事情,也迴避不了的。

  他連忙放棄儀仗,直入後宮之中。

  在坤寧宮之中,看見了皇后。

  這個時候相伴一身的皇后,已經瘦的不成樣子了,整個人都脫了形,如果不是幾十年的相伴,彼此之間的了解深入骨髓之中,朱祁鎮恐怕都不敢相認了。太孫與宮中大小嬪妃皇子,公主都在側,黑壓壓一片人。

  朱祁鎮就好像沒有看見這些人,撲到了皇后床前,眼淚就先流了下來,說道:「梓潼。」此刻似乎所有的言語表達能力,都受到了限制,朱祁鎮哽咽的什麼都說不出來了。

  說什麼都多餘的。

  皇后聽了這一聲,本來迷糊的雙眼,緩緩的聚焦。張張嘴,想要說話,卻說不出來。

  朱祁鎮連忙接過湯藥,餵皇后幾口,皇后才算是緩過來一點。

  朱祁鎮說道:「放心,有朕在,誰也搶不走你。」

  「陛下。」皇后說道:「臣妾能再見陛下,也沒有什麼遺憾了,只有一個念想,還請陛下答應。」

  朱祁鎮說道:「你說。」

  皇后說道:「老大這孩子的事,我知道怨不得你,他愛走極端,誰能想到,只是陛下既然已經立了太孫,就應該遵守承諾,不要變更。也算是我最後一次求陛下了。」

  朱祁鎮表情猛地一滯。

  這一件事情,是他一直想的事情。

  他已經六十多歲了,雖然看上去很健康,但是在太子死後,他的所有頭髮一日之間都白了。

  此刻他真的成為老朽了。

  這一次出巡,從身體與心理,深深的摧殘了他的健康。

  他走一段路,都有一種氣喘吁吁的感覺。

  大明未來的繼承人,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局面了。

  但是選誰?

  朱祁鎮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傳子與傳孫。

  傳子最大的問題是,他幾個兒子,都沒有當做皇帝繼承人來培養,並不是說他們沒有這個能力,事實上能將自己的封國管理好,他每一個兒子都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但是他們並沒有作為太子培育,在朱祁鎮有意為之下,他們身邊的勢力與大明中樞的各股勢力,根本就是隔絕的。也就是說不管那一個兒子繼承皇位,朱祁鎮就必須對而今政治結構進行一番大換血。

  整個太子的勢力,都要進行大清洗,包括南洋與西洋。

  而朱祁鎮而今恰恰沒有精力,完成這件事情了。

  傳子有問題。

  那麼傳孫就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子的定位。

  太子謀逆而死,太子失去繼承權,他失去的他的繼承權,而是他這一脈的繼承權,這就是一個很嚴肅的宗法問題,按理說太孫的繼承權也會被質疑的。

  而且不管太子是怎麼死的,其中與朱祁鎮都有關係,讓太孫登基,難道將來不怕有一天太孫為太子翻案嗎?

  到時候,朱祁鎮的身後名怎麼辦?

  當然了,朱祁鎮不擔心什麼身後名,但是他擔心的卻是他一系列改革,有了被掀翻的切入口。西華門之變,已經讓太子的勢力與忠於朱祁鎮勢力深深的結下了梁子。

  朱祁鎮不清理是有礙於朝廷穩定,特別是南洋與西洋的穩定。

  朱祁鎮擔心,操之過急。恐怕新入大明版圖的西洋與南洋會出大亂子,而並不是不想清洗。

  在政壇之上,每一個人代表都不是自己,或者不僅僅是自己。

  每一個選擇都如此嚴重的後遺症,根本沒有什麼兩全其美之策。

  朱祁鎮正在細細思量之中,還沒有想要立即下決定,這關乎到大明今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政局,非思慮萬全,怎麼肯下定論。

  只是面對皇后如此哀求,朱祁鎮一下子想到了當年母后臨終的時候。

  因為自己一年之差,讓孫家落得如此下場,朱祁鎮卻是在政變之後,才知道這一點的。

  說實話,朱祁鎮對會昌伯孫家,是有不滿。但是卻沒有想到讓他們一家落得如此地步。對於孫家的下場,朱祁鎮固然有些同情,卻也身懷戒懼。

  朱祁鎮一念之差,一言之失。後果之大,很多時候,不是他自己說能了解與控制的。

  今日朱祁鎮一旦拒絕。就等於將太孫等人打入另冊。

  孫家也就罷了。

  畢竟與朱祁鎮的血親比較遠,朱祁鎮從小都沒有在孫家那裡得到多少幫助。朱祁鎮僅僅是同情而已。同情是同情,絕對不會手下留情。而今之天下,已經沒有會昌伯孫家了。但是如果太孫等人,也落得如此下場。

  卻是朱祁鎮萬萬不想看到的。

  而今皇后卻一下子將他逼得了非此即彼的關頭。

  朱祁鎮看了一眼,跪在一邊伺候的太孫。忽然心中一動,暗暗苦笑,說道:「沒有想到,我臨老了,卻被老婆將了一軍。」

  如果說朱祁鎮剛剛沒有反應過來,而今卻明白了,今日的局面,錢皇后是算定了。

  要知道錢皇后不顯山不露水,卻不是無知婦人。她是得太皇太后之真傳的。

  不輕易發言,一發即中。

  朱祁鎮心中暗道:「罷罷罷。我也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