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8頁
這是太子為自己的準備的,一點也沒有毒藥的各種難聞的味道,反而有一種香甜的味道。
太子心中暗道:「或許今日之事,早有徵兆,太子渠壞,太子還能活嗎?去休,去休。」
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政治上的死亡,甚至要比身體上的死亡更加難以接受,今日的局面,太子非常清楚。他在政治上已經死亡了。這副臭皮囊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太子一口將這蜜丸吞下來,卻卡在喉嚨之中,咳嗽了好一陣子才咽了下去,太子只覺得渾身五臟六腑都被這咳嗽震動的移位,難受之極,似乎有東西想要從胸腹之中飛竄出來。
這也是太子為什麼這麼著急的另外一個原因。
他久在南洋,多病纏身,等不了太久了。
太子死亡這一件事情,是在第二天才被人發現的,報到了朱祁鎮身前。
朱祁鎮正在讓懷恩梳頭。聽見這個消息,猛地起身,崩斷了不知道多少根白髮。說道:「你說什麼?」
以懷恩為首的所有太監,都跪在地面之上,大氣也不敢喘。
只有剛剛報信的那個太監,說道:「太子,太子,太子沒了。」
朱祁鎮猛地坐在椅子上,似哭似笑地說道:「好,好,好,死的好。死的好。」
太子之死,不知道讓內外多少大臣安心,特別是那些平叛有功的大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太子復起,而今卻是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也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比如與太子有牽連的人。
以太子奪門這一件事情說引發的政治危機,還不等朱祁鎮去解決,就因太子之死,而去了大半。
這豈不是一件好事,大好事嗎?
但是朱祁鎮卻不知道怎麼的,不知不覺淚流滿面,似乎當年那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朝氣蓬勃,騎著白髮,手持弓箭,說道:「父皇,我去也。」隨即消失在天邊。
此刻他真的走了。
朱見濬這三個字,雖然墨跡未乾,但也寫進歷史。
這一瞬間,朱祁鎮有了深深的厭倦感,對於所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有了深深的厭惡感,捫心自問,這麼多年來,他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他不知道。
他一刻也不想待在南京了。不過他還不能立即走,有一件事情,他還要做,就是太子的後事。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
太子的後事安排的很快。
朱祁鎮將太子葬在孝陵一側。雖然規格不高,這是以孝陵的規模來說的,其實比朱祁鎮給自己準備的寢陵相差不大。
似乎他想用這一點,來彌補自己對兒子虧欠。
或許朱祁鎮之前從來想到的是作為大明接班人的太子,而不是他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濬。父子決裂如此,死的固然去了,但是活著的人,也承受不住,似乎做一些事情,才覺得好受一些。
太祖皇帝將懿文太子朱標葬在一側,朱祁鎮也就他的太子葬在另外一側。或許讓他下去向太祖皇帝傾述委屈吧。
為這個陵墓,朱祁鎮一口氣砸出百萬兩,三個月完工。
但是在完工之前,朱祁鎮就離開南京回京了。
在回京的路上,各地藩王的奏疏,就已經到了,就太子這一件事情發表意見,還有一些人隱晦的說,大明天下不可長久無儲君,請定國本。
一時間他的很多兒子,都紛紛有人擁護。
朱祁鎮似乎忽然之間發現自己所有的兒子,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遠朝三皇五帝的聖君之才,其中呼聲最高,居然是五皇子伊王,他之前怎麼不知道啊?
朱祁鎮此刻正是一肚子無名火,親自批閱這些奏疏,對於這些上奏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就一個字貶,西洋之地新定,還缺少官員,朱祁鎮將這些人全部打發了過去,朱祁鎮從南京北上,在徐州換鐵路,在路上一共一個半月左右。
貶斥了二百多名大小官員。
幾乎一天貶斥三個以上。
這是朱祁鎮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一時間,天下百官,掩氣吞聲,不敢有一言。
之前的朱祁鎮是講道理的,而今朱祁鎮是不講道理的。朱祁鎮也知道,這樣做其實並不好,但是火氣上來,無從壓制。陡然發現,這樣的效果非常好。
果然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朱祁鎮之前大多以朝廷大局為重。很少沒有來由的發脾氣,這也讓很多大臣都有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也讓群臣有些放肆,但是這一次史無前例的發火,一下子將朝野上下都震懾住了。
朱祁鎮雖然發火,但並沒有失去理智。
不管他將皇位傳給誰,都不會讓這些政治投機客冒頭,而且朱祁鎮很清楚,而今不用狠手段,震懾住,接下來的鬥爭不知道會激烈到什麼程度。
朱祁鎮成年兒子沒有幾個,但是真要爭起來,估計手段,不會比清朝好上多少。
這都是對大明的內耗,也是將來政局最大不穩定。
朱祁鎮到了北京,剛剛下火車,立即聽到一個噩耗,皇后病危。
朱祁鎮心中咯噔一下,一時間臉色煞白。
他知道,如果世界上有一個人對太子之死更加傷心的,一定不是太子的兒子們。太子雖然死了,但是太子的兒子女兒,還有妃子。朱祁鎮都沒有怎麼針對。
只有汪妃也不知道是因為與太子情深義重,還是覺得她參與太深了,弟弟也死了。汪家連同在大藤山內的一支,都逃不過一死,她就一死了結了。
太子心中暗道:「或許今日之事,早有徵兆,太子渠壞,太子還能活嗎?去休,去休。」
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政治上的死亡,甚至要比身體上的死亡更加難以接受,今日的局面,太子非常清楚。他在政治上已經死亡了。這副臭皮囊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太子一口將這蜜丸吞下來,卻卡在喉嚨之中,咳嗽了好一陣子才咽了下去,太子只覺得渾身五臟六腑都被這咳嗽震動的移位,難受之極,似乎有東西想要從胸腹之中飛竄出來。
這也是太子為什麼這麼著急的另外一個原因。
他久在南洋,多病纏身,等不了太久了。
太子死亡這一件事情,是在第二天才被人發現的,報到了朱祁鎮身前。
朱祁鎮正在讓懷恩梳頭。聽見這個消息,猛地起身,崩斷了不知道多少根白髮。說道:「你說什麼?」
以懷恩為首的所有太監,都跪在地面之上,大氣也不敢喘。
只有剛剛報信的那個太監,說道:「太子,太子,太子沒了。」
朱祁鎮猛地坐在椅子上,似哭似笑地說道:「好,好,好,死的好。死的好。」
太子之死,不知道讓內外多少大臣安心,特別是那些平叛有功的大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太子復起,而今卻是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也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比如與太子有牽連的人。
以太子奪門這一件事情說引發的政治危機,還不等朱祁鎮去解決,就因太子之死,而去了大半。
這豈不是一件好事,大好事嗎?
但是朱祁鎮卻不知道怎麼的,不知不覺淚流滿面,似乎當年那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朝氣蓬勃,騎著白髮,手持弓箭,說道:「父皇,我去也。」隨即消失在天邊。
此刻他真的走了。
朱見濬這三個字,雖然墨跡未乾,但也寫進歷史。
這一瞬間,朱祁鎮有了深深的厭倦感,對於所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有了深深的厭惡感,捫心自問,這麼多年來,他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他不知道。
他一刻也不想待在南京了。不過他還不能立即走,有一件事情,他還要做,就是太子的後事。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
太子的後事安排的很快。
朱祁鎮將太子葬在孝陵一側。雖然規格不高,這是以孝陵的規模來說的,其實比朱祁鎮給自己準備的寢陵相差不大。
似乎他想用這一點,來彌補自己對兒子虧欠。
或許朱祁鎮之前從來想到的是作為大明接班人的太子,而不是他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濬。父子決裂如此,死的固然去了,但是活著的人,也承受不住,似乎做一些事情,才覺得好受一些。
太祖皇帝將懿文太子朱標葬在一側,朱祁鎮也就他的太子葬在另外一側。或許讓他下去向太祖皇帝傾述委屈吧。
為這個陵墓,朱祁鎮一口氣砸出百萬兩,三個月完工。
但是在完工之前,朱祁鎮就離開南京回京了。
在回京的路上,各地藩王的奏疏,就已經到了,就太子這一件事情發表意見,還有一些人隱晦的說,大明天下不可長久無儲君,請定國本。
一時間他的很多兒子,都紛紛有人擁護。
朱祁鎮似乎忽然之間發現自己所有的兒子,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遠朝三皇五帝的聖君之才,其中呼聲最高,居然是五皇子伊王,他之前怎麼不知道啊?
朱祁鎮此刻正是一肚子無名火,親自批閱這些奏疏,對於這些上奏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就一個字貶,西洋之地新定,還缺少官員,朱祁鎮將這些人全部打發了過去,朱祁鎮從南京北上,在徐州換鐵路,在路上一共一個半月左右。
貶斥了二百多名大小官員。
幾乎一天貶斥三個以上。
這是朱祁鎮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一時間,天下百官,掩氣吞聲,不敢有一言。
之前的朱祁鎮是講道理的,而今朱祁鎮是不講道理的。朱祁鎮也知道,這樣做其實並不好,但是火氣上來,無從壓制。陡然發現,這樣的效果非常好。
果然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朱祁鎮之前大多以朝廷大局為重。很少沒有來由的發脾氣,這也讓很多大臣都有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也讓群臣有些放肆,但是這一次史無前例的發火,一下子將朝野上下都震懾住了。
朱祁鎮雖然發火,但並沒有失去理智。
不管他將皇位傳給誰,都不會讓這些政治投機客冒頭,而且朱祁鎮很清楚,而今不用狠手段,震懾住,接下來的鬥爭不知道會激烈到什麼程度。
朱祁鎮成年兒子沒有幾個,但是真要爭起來,估計手段,不會比清朝好上多少。
這都是對大明的內耗,也是將來政局最大不穩定。
朱祁鎮到了北京,剛剛下火車,立即聽到一個噩耗,皇后病危。
朱祁鎮心中咯噔一下,一時間臉色煞白。
他知道,如果世界上有一個人對太子之死更加傷心的,一定不是太子的兒子們。太子雖然死了,但是太子的兒子女兒,還有妃子。朱祁鎮都沒有怎麼針對。
只有汪妃也不知道是因為與太子情深義重,還是覺得她參與太深了,弟弟也死了。汪家連同在大藤山內的一支,都逃不過一死,她就一死了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