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人都散了,長樂先生對觀主道:「我總覺著你們這修法有些不對路。若是越修神跡越多,聽著還像話,怎麼反把神跡一樣樣給修沒了,這叫個什麼修法?我看你還是緩一緩,免得日後發現不對,鑄成大錯,無力回天。」

  觀主笑道:「就是因為世人多是這樣的想法,才會不得真的修路。你想啊,這世上尋常人如螻蟻,遍地而生。若是果然這神跡護佑是該當凡人享用的,那就該如日頭雲彩一般,無處不有、無地不到才對。可事實呢?這些神跡都藏得隱秘,多少人受其惠卻並不知真相。

  「那這些神跡是幹嘛來的?嘿,若非我得了真傳,或者也想不到這裡去。這神跡原是神選之意。就如同高人著述,說一半留一半,留待有緣人的意思。且我們用的選信眾的方法,都是神示而來,事實也證明,那樣選出來的信眾確實是最最虔誠的。

  「因一知三,可見是沒錯的了。你總是兩頭想,卻是典籍中所言『疑心尚在』,還得自覺著些才好啊。」

  長樂先生笑笑:「你這話也說過好幾回了,我總覺著還不太能放心似的。其實想想也對,自在本在於放下,這神跡漸少確實合了這個『放下』『減損』的真意,確是向著自在去的。只是從前小打小鬧也罷了,這回居然要在遇仙湖動作,我這心裡就又不踏實起來,還是功夫沒到家啊!」

  觀主含笑:「可算有兩分自覺了。」

  轉日就沒有再做祈福會了,一眾人等把這兩日的事情一歸攏,就有幾個大神侍十分震怒。

  「這邊的百姓真是太缺調/教了,比靈都等地的差了太多,連祈福動念的基本功夫都不會。頭一天子夜會要緊時候,居然因為太冷了就跑去林子裡偷摸煮鍋子吃酒!哎呀,真是、真是氣死我了!太也褻瀆神明,簡直該遭天打五雷轟才對!」

  這邊有人勸道:「師兄息怒,這動了火意可是要傷修行的,彆氣了,彆氣了。」

  另一個道:「是啊師兄想是這幾日太累了,這心境有些不穩呢。」

  觀主倒認真想起這事兒來了,緩緩道:「這湖邊神廟不少,從前我來時候也帶過來不少神侍,有些就留在了此處。不過這邊的神廟多是管些周圍百姓供奉祖先牌位、災時賑濟等事,祈福也是信眾零散而來,確實少有宣教。」

  有人就問:「這裡土生的還罷了,怎麼跟著觀主過來、留下的幾個,也不好好做做這些事務,就這麼白呆著也算神侍?!」

  一時無人接他這話。

  最後還是個上了年紀的道:「這湖邊百姓少,多是大戶人家,且有來歷者頗多。也有做過信眾教誨的,來的人不多,且陣勢大了還易遭官府彈壓。咱們這回是因為有觀主出面,小小縣衙也不敢直面對上,才得清靜。若非如此,換邊上借神廟鬧一個這樣的試試,只怕當天晚上就叫人給驅散了。」

  邊上人都點頭。其實還有一個,就是德源縣地處山南道又臨著運河,這兩年是越發好了,從前也不差的。且樂善好施的大戶人家極多,這些神廟每年都能收到不少各方供奉,躺著吃都吃不完,誰又耐煩去同什麼百姓香火打交道?

  與其鬧得天天人山人海惹得周邊人家不喜,還不如悶聲發財,靠著他們每年的供奉過舒坦日子。

  只是這話要說出來,不免比得好像他們是因為窮才不得不打信眾們的主意似的,自然誰也不會說出口的。

  觀主想得長遠,點點頭道:「看來我們的信眾篩選之法也得在這裡用起來才好,此間的神跡還不知何時才能滿願。那些高階的信眾,願求和懺悔的都是大事,去不求觀他們樂意,要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只怕也就一回兩回。還是得把本地的百姓們喚醒了向神之心才好。」

  眾人聽了都點頭,忙著商議起來。

  有人不怎麼看好:「我瞧著懸。這地方的人實在心愚得厲害,連這樣的子夜會都會說出怕冷回家的話,且第二天、第三天竟然不見更多的人來,反而越來越少了。從前我們在靈都、在北地做這樣的祈福會,人都坐不下了,多少人輾轉託情來想要往裡圈湊、想見一見觀主真容。這裡的人真是太不識好歹了。

  「璞玉堪雕,可爛泥卻是扶不上牆的。我看這地方要想教出虔誠信眾,再選出高階的來,估計同在沙子裡榨油差不多。」

  幾個這些日子同當地信眾和百姓們有接觸的也紛紛附和此話,說了許多這裡人褻瀆神明、叫人苦笑不得的故事。

  觀主卻緩緩搖頭道:「去一地賣履,是去人人都穿鞋的地方賣好,還是去人人都不知道鞋是何物的地方好?他們如今這般情形,是因為他們還不曾醒來。

  「一來還不知道神力的廣大,不曉得虔誠侍神能得的諸般好處;二來還不知道自己一直一來犯的神戒,不曉得自己做錯的事情有多厲害的神罰。

  「只要把這兩樣細細給他們說明白了,叫他們見了『真』,他們自然就醒過來了。這裡的百姓愚昧如此,我們修行人想的應該是如何去救,而不是如何去笑,是不是?」

  方才說得熱鬧的幾個聽了這話有些汗顏,立時都拱手行禮,連道「罪過」。觀主也只一笑罷了。

  如此眾人心都捋順了,便又聚在一處,開始商議如何在此地培養信眾、長養神信的話來。

  又說靈素昨日發覺自己神靈受困,曉得了厲害,終於顧不上什麼神侍觀主的話,專心想起自己的事兒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