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風笑著搖搖頭,就看向他皇爺爺,這樣一聽就是利國利民的事,他皇爺爺應該會直接准了吧。

  皇帝聽完,卻沒有直接准,反而問道:「馮相怎麼說?」

  劉學士看了一眼奏章後面,「馮相准了,另批註:可派京城太醫署醫師前往教習。」

  皇帝這才點點頭,坐起身子,劉昫忙把奏章給旁邊內侍,內侍捧著奏章呈到皇帝面前桌上,皇帝提起硃筆,在最後,寫了個「日」字。

  然後內侍熟練地收起奏章,劉昫又開始讀下一份。

  皇帝身子一歪,又倚在旁邊接著聽下一份。

  林風坐在皇帝旁邊,看到剛剛整個過程,眨眨眼。

  等等,他剛剛看到什麼!

  皇帝居然不用親批奏章!

  原來奏章由三省六部送到政事堂,是先由三個宰相批過,批好後,才送到皇帝這。

  而皇帝看過之後,只要沒什麼異議,也不用再批,只用在整個奏章最後寫年月日的地方,寫個「日」字。

  例如:十月二十三日,政事堂的宰相在寫批註時,故意寫「十月二十三」最後一個日字不寫,空出來,皇帝看了政事堂的批註沒有異議,只要用硃筆在最後把「日」字寫上,奏章就算批完了。

  林風簡直不敢相信批奏章居然是這麼批,林風還以為是大臣上奏,皇帝批奏章,可誰能想到,是宰相批完了,甚至還給出解決方案,皇帝只要看過就行,那這不就意味著,要是政事堂批的批註都很合皇帝心思,皇帝豈不是看完每個寫個字就完事了。

  事實證明,就是如此,林風看著他皇爺爺一份奏章一份奏章的聽,每個聽完都寫一個字,林風嘴角抽抽,仿佛看到了前世暑假作業老師寫個閱字。

  林風不由想起前世電視上看到的勞心勞力批奏章的皇帝,再看看他皇爺爺,突然不知道哪個更真實。

  不過很快,林風就反應過來,這個好像得看朝代,前世明朝朱元璋廢除了宰相,沒了宰相,奏章自然是皇帝自己批,而明朝之前,應該就是如他皇爺爺這樣。

  要不,要宰相是幹什麼。

  林風暴汗,原來明清皇帝那麼累,是自找的啊!

  當然,在人家明清皇帝眼中,這是加強了中央集權,說不定還樂在其中呢!

  就在林風想入非非時,皇帝已經把奏章批了大半,畢竟說皇帝是在批奏章,其實不如說是在看政事堂的匯報。

  皇帝坐的有些乏了,就示意停下,站起身來活動活動,林風忙回過神,跟著皇帝站起來。

  皇帝對林風說,「跟著朕出去走走。」

  於是林風跟著皇帝走出大殿。

  皇帝和林風一起走到旁邊花園,皇帝伸了個懶腰,活動了下筋骨,問道:「剛才看爺爺批奏章,感覺怎麼樣?」

  林風撓撓頭,「其實也挺簡單的。」

  皇帝聽了笑了,「你這孩子倒是實誠,不過確實如此,批個奏章而已,確實不是什麼難事。」

  林風忍不住說:「當然不是難事了,因為都已經讓幾個宰相批好了,您就寫了一個『日』字。」

  「哈哈哈哈,」皇帝聽了更樂,「那你這孩子還想朕寫什麼!」

  林風一想也是,幾個宰相都批註的很詳細了,甚至列舉的方案比他想得全面多了,這種情況下,就算想寫點別的也寫不出來。

  「看來只要宰相挑的能幹,當皇帝也不用操什麼心嘛!」林風感慨了一句。

  皇帝聽了,點點頭,「你這話算是抓住根本了,宰相執掌朝政,若是房玄齡杜如晦那樣的良相,善謀善斷,自然朝廷政事清明,可若是攤著個草包宰相,就如同先帝那兩個,不僅朝廷一團糟,說不定還得累及皇帝和朝廷,所以這選相,一定得慎之又慎。」

  林風笑著說:「所以皇爺爺當年慧眼識中馮相,現在朝廷政事清明,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皇帝得意地笑了,「那是自然。」

  林風默默記下當皇帝第一條:選個好宰相,政務外包。

  皇帝休息好了,就帶著林風回去,接著聽劉昫念奏章。

  劉昫正念著,一個內侍匆匆走來。

  「陛下,秦將軍和趙將軍求見。」

  皇帝不解,「他們兩個怎麼來了,可是有什麼事?」

  內侍稟報:「兩位將軍好像因為什麼爭吵起來,想進宮求陛下評理。」

  皇帝一聽來了興致,「讓他們進來。」

  很快,內侍出去,帶著兩個將軍進來。

  這兩個將軍林風在樞密院都見過,是城外西郊大營的兩個將軍,兩人管著同一支軍,卻經常因為意見不合爭吵,吵得厲害時,甚至會鬧到御前。

  今兒,應該就是這個情況。

  果然,兩個老將軍一進殿,沒說兩句,就爭吵起來,然後拉著對方找皇帝評理。

  皇帝也沒有不耐煩,聽著兩人陳穀子爛芝麻說了一堆,皇帝也知道兩人沒什麼大事,就開始和稀泥,這勸一句那勸一句,勸了大半個時辰,兩人終於不吵了,皇帝就讓兩人回去了。

  等兩人走後,皇帝也說得口乾舌燥,也沒力氣再聽奏章了,就讓劉昫先回去,下午再來。

  劉昫一走,林風忙端著茶水,讓他皇爺爺歇歇。

  皇帝大口喝了幾口水,這才緩過來,笑著罵,「這兩老東西真有精神,吵架半個時辰都不帶累的,反而把朕這個勸架的累個夠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