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大虞聖通皇帝詔曰:光儀八年,海晏河清,天賜祥瑞,上順天德,特改元聖沐,大赦天下。”
看熱鬧的鄰裡面面相覷,不知這大虞聖通皇帝是什麼意思。
知者拉了不知者掩耳告之。
“就是太后高氏。”
“聽說子沐公子深得聖心,聖沐,嘿,我看啊傳言不假。”
“要說這孫茂可真捨得,把唯一的小兒子送去當面首,怪不得風頭無兩。”
“這琴道雙絕竟全往高氏去了,聽說昨晚飛雲閣的蘭行首梳攏,長樂侯耗費了千貫直接就給贖身了。”
……
乍聞此,絳羽大駭。直奔飛雲閣而去。
(五)
洛陽,長樂侯府,舞姬跳起胡旋,許漓在一旁鼓搗著清茶,眸色如茶清冷。她從未像現在一樣接近高晏,看著道貌岸然的高晏,她的手因憤怒而顫抖、握緊。
恨不能手提其領,喝道:奸人,可還記得清河許氏!
她從未把滅門之恨顯露出來,只因那年春闈放榜,三鼎甲提及許氏。
“天后重才德輕門第才有今日之宴席,我等必效忠二聖鞭討門閥,許氏藏污納垢,長樂侯除之,實為我等楷模……”
翰墨傳承百年的清河許氏在他們心中竟成了左右朝堂奸邪之輩,而高氏只不過稍賜恩惠,天下寒門皆為之逐走效勞。
可笑至極!難道我許漓生在許氏便只能任人喊打卑膝奴顏嗎。
高晏,你騙得天下,明朝身敗名裂,血債血償。
(六)
秋收冬藏,春來夏往。
清月皎皎,來客慆慆。
絳羽手上的活計一天都沒空下。與許漓分居兩都,唯有信箋傳意。
許漓的信上永遠都是不痛不癢的瑣碎事,洋洋灑灑也能寫個一千來字,每當絳羽費力看完後,北里的嬋娟都會眷顧她的紗窗。兩廂平安,歲不負她。
一直到聖沐五年秋。聖通皇帝突然下旨關押了已經是魏王的高晏,樹倒狐彌散,與他交好的或自顧不暇或作壁上觀,高府的丫鬟小廝散的散、逃的逃,餘下皆充作官奴。誰也沒有發現少了一名樂姬。
中秋之際,聖人召回了貶至巴州的先太子李衡。是高還是李,聖通皇帝終於做了決斷。
街邊稚童都知道天變了。
“高長樂~敢招惹~李長樂~莫嘚瑟~伴君側啊~命難測~”
再次得到許漓音訊時已經是八月下旬,絳羽展開許漓的信,神色變幻,不解她為何去了河北道而不跟她道別,總覺得許漓藏著什麼,一拍腦袋發現自己對於相知多年的好友一直不甚了解,她籍貫何處、親友是否全無、在高府如何度……絹布包好的‘絳羽’似乎並無陳舊,只在衣肩兩側,絲線比別處黯淡。再看那儲錢小罐,還是孩童時的舊物。
(七)
葉掃舊閣,枯木招風。
花開枝頭,花作泥抔。
清河有無名青冢一處,鄉人只知道是一對老夫婦於聖沐五年立於此,碑上刻著兩句遺詩:
我本意去去
徒惜絳羽衣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寫於2017.8
玼珍記系列第三篇
4.玼珍記之白枰
(一)
“ 瑞雪做客,佳釀盈杯,叔合兄好興致。”吳冠素的聲音甫一傳入院中,那繡著苜蓿的月白便映入司馬叔合的眼中,漸漸暈染開來。
月白色的衣飾他也有一件,還是小妹待字閨中時贈與他的,那時他披上去只覺得身心都是暖融融的,小妹斂起兩個梨渦問他是否喜歡。雖然針腳扭曲兩肩不齊,他還是點頭笑答:“這魚白穿上身,天地融我於一色,季茵費心了。”
只記得小妹撇嘴而笑,杏眸中儘是猶疑。
很久後,他才知道這是月白,不是魚白。
這一回倒給了他一個分辨的機會。
“我這衣服可有不妥?”吳冠素看著司馬叔合遲楞且帶著緬懷的模樣,詫異不已。
“無,只是甚少見你這般細心收拾儀容,難道是剛去見了悅己——”
“叔合就別打趣我了,”吳冠素搖搖頭,順手按下棋枰中心,似嗟似笑,又道,“皆說‘棋叟’‘棋叟’,單論一個‘叟’字,若能和雪而眠,待他日南柯初醒,周遭茫茫,只余院中兩棋叟對弈一局便也好。”
“冠素因何而嘆?既然修世不易,不如修己,獨善其身就好,”他捻起一子,丟入簍中,微怒,“冠素心不在此,何必消遣我。”
看到司馬叔合拂袖而去,吳冠素撤了無心之局,提起酒壺才發現酒已空、壺已冷。
“進退取與、攻劫放舍,在我也不在我。”餵嘆罷,吳冠素抬腳欲走。
“罷了,罷了,把白枰拿進來,你這般鬱結於心下去,怕是連棋風館也羞進。”
(二)
那是聖沐五年冬,連日大雪將甬道上的枯枝盡數掩埋,間或飄來幾片牆東的飛紅,臥入雪、殷如血。復行數十步,卻是另一番春光融融。上陽宮裝潢非常,聖通皇帝在此,不理政事,除卻宮女、寺人,惟二人可被召入。一為棋待詔吳冠素,二為北門學士孫翰林。
吳冠素的披風有些濡濕,寺人替他收好,又客氣的引他至東室。他走得久了,腿腳酥麻似凍瘡發作,低頭忍耐時,漸聞琴聲錚錚。
看熱鬧的鄰裡面面相覷,不知這大虞聖通皇帝是什麼意思。
知者拉了不知者掩耳告之。
“就是太后高氏。”
“聽說子沐公子深得聖心,聖沐,嘿,我看啊傳言不假。”
“要說這孫茂可真捨得,把唯一的小兒子送去當面首,怪不得風頭無兩。”
“這琴道雙絕竟全往高氏去了,聽說昨晚飛雲閣的蘭行首梳攏,長樂侯耗費了千貫直接就給贖身了。”
……
乍聞此,絳羽大駭。直奔飛雲閣而去。
(五)
洛陽,長樂侯府,舞姬跳起胡旋,許漓在一旁鼓搗著清茶,眸色如茶清冷。她從未像現在一樣接近高晏,看著道貌岸然的高晏,她的手因憤怒而顫抖、握緊。
恨不能手提其領,喝道:奸人,可還記得清河許氏!
她從未把滅門之恨顯露出來,只因那年春闈放榜,三鼎甲提及許氏。
“天后重才德輕門第才有今日之宴席,我等必效忠二聖鞭討門閥,許氏藏污納垢,長樂侯除之,實為我等楷模……”
翰墨傳承百年的清河許氏在他們心中竟成了左右朝堂奸邪之輩,而高氏只不過稍賜恩惠,天下寒門皆為之逐走效勞。
可笑至極!難道我許漓生在許氏便只能任人喊打卑膝奴顏嗎。
高晏,你騙得天下,明朝身敗名裂,血債血償。
(六)
秋收冬藏,春來夏往。
清月皎皎,來客慆慆。
絳羽手上的活計一天都沒空下。與許漓分居兩都,唯有信箋傳意。
許漓的信上永遠都是不痛不癢的瑣碎事,洋洋灑灑也能寫個一千來字,每當絳羽費力看完後,北里的嬋娟都會眷顧她的紗窗。兩廂平安,歲不負她。
一直到聖沐五年秋。聖通皇帝突然下旨關押了已經是魏王的高晏,樹倒狐彌散,與他交好的或自顧不暇或作壁上觀,高府的丫鬟小廝散的散、逃的逃,餘下皆充作官奴。誰也沒有發現少了一名樂姬。
中秋之際,聖人召回了貶至巴州的先太子李衡。是高還是李,聖通皇帝終於做了決斷。
街邊稚童都知道天變了。
“高長樂~敢招惹~李長樂~莫嘚瑟~伴君側啊~命難測~”
再次得到許漓音訊時已經是八月下旬,絳羽展開許漓的信,神色變幻,不解她為何去了河北道而不跟她道別,總覺得許漓藏著什麼,一拍腦袋發現自己對於相知多年的好友一直不甚了解,她籍貫何處、親友是否全無、在高府如何度……絹布包好的‘絳羽’似乎並無陳舊,只在衣肩兩側,絲線比別處黯淡。再看那儲錢小罐,還是孩童時的舊物。
(七)
葉掃舊閣,枯木招風。
花開枝頭,花作泥抔。
清河有無名青冢一處,鄉人只知道是一對老夫婦於聖沐五年立於此,碑上刻著兩句遺詩:
我本意去去
徒惜絳羽衣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寫於2017.8
玼珍記系列第三篇
4.玼珍記之白枰
(一)
“ 瑞雪做客,佳釀盈杯,叔合兄好興致。”吳冠素的聲音甫一傳入院中,那繡著苜蓿的月白便映入司馬叔合的眼中,漸漸暈染開來。
月白色的衣飾他也有一件,還是小妹待字閨中時贈與他的,那時他披上去只覺得身心都是暖融融的,小妹斂起兩個梨渦問他是否喜歡。雖然針腳扭曲兩肩不齊,他還是點頭笑答:“這魚白穿上身,天地融我於一色,季茵費心了。”
只記得小妹撇嘴而笑,杏眸中儘是猶疑。
很久後,他才知道這是月白,不是魚白。
這一回倒給了他一個分辨的機會。
“我這衣服可有不妥?”吳冠素看著司馬叔合遲楞且帶著緬懷的模樣,詫異不已。
“無,只是甚少見你這般細心收拾儀容,難道是剛去見了悅己——”
“叔合就別打趣我了,”吳冠素搖搖頭,順手按下棋枰中心,似嗟似笑,又道,“皆說‘棋叟’‘棋叟’,單論一個‘叟’字,若能和雪而眠,待他日南柯初醒,周遭茫茫,只余院中兩棋叟對弈一局便也好。”
“冠素因何而嘆?既然修世不易,不如修己,獨善其身就好,”他捻起一子,丟入簍中,微怒,“冠素心不在此,何必消遣我。”
看到司馬叔合拂袖而去,吳冠素撤了無心之局,提起酒壺才發現酒已空、壺已冷。
“進退取與、攻劫放舍,在我也不在我。”餵嘆罷,吳冠素抬腳欲走。
“罷了,罷了,把白枰拿進來,你這般鬱結於心下去,怕是連棋風館也羞進。”
(二)
那是聖沐五年冬,連日大雪將甬道上的枯枝盡數掩埋,間或飄來幾片牆東的飛紅,臥入雪、殷如血。復行數十步,卻是另一番春光融融。上陽宮裝潢非常,聖通皇帝在此,不理政事,除卻宮女、寺人,惟二人可被召入。一為棋待詔吳冠素,二為北門學士孫翰林。
吳冠素的披風有些濡濕,寺人替他收好,又客氣的引他至東室。他走得久了,腿腳酥麻似凍瘡發作,低頭忍耐時,漸聞琴聲錚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