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氏和邱氏笑眯了眼,連聲道:「想吃就多吃點,都吃都吃,孩子們也來吃。」

  飯桌上,笑語聲聲。

  其中尤其是薄春山最為活躍,他一邊給兩個孩子夾菜,一邊還不忘跟他們說哪道菜是阿奶或是外婆做的,沒有一道說錯,讓邱氏孫氏更高興的同時,也給八斤和水生開了眼。

  沒想到爹還是這樣一個爹!

  飯罷,薄家以前的房子早就收拾好了。

  其實也不髒,每個月或是孫氏或是邱氏都會帶著人去打掃一遍,兩個孩子都累了,便先回去歇著。

  薄春山和顧玉汝又留著陪著幾人說了會兒話,一直說到都下午了,才被孫氏制止,說讓他們先回去歇著,反正還要留幾天,有話不趕著這一會兒說。

  第163章

  薄家人在定波城留了三天。

  這三天不光薄春山見了很多以前的熟人, 顧玉汝也是如此。

  玉春行之所以叫玉春行,不光因為名字是兩人名字的結合,也是因為合併了當年顧玉汝所開的玉春坊。

  如今的玉春坊可不得了, 幾乎占據了生絲市場的近六成,不光定波當地設了工坊, 蘇州、松江等地都設有大型工坊。現在玉春行是顧晨管著的, 不過顧晨並不在定波, 而是在蘇州,定波這個工坊現在是玉娘管。

  多年不見,玉娘也老了,不過她即使老了, 還是那麼美,性格還是那麼爽朗, 卻依舊還是沒有再嫁,而是收養了兩個孩子, 如今日子過得也有滋有味。

  除了這些熟人熟事, 一些已經遺忘的人的消息也傳入她的耳中。

  譬如董春娥, 譬如宋淑月。

  也許很久以前宋淑月的打算是等過幾年, 風頭過了,就找個機會把女兒從家廟裡放出來。可時間過得久了,她似乎也忘了,也是這些年宋淑月過得並不好。

  每當她好不容易扳回些劣勢,能讓自己處境變得好一些,那個一直壓在她頭上的顧家和薄家都會更進一步。

  尤其是顧家的女婿薄春山, 官是一級級的升, 一直升到了巡海道副使後, 董家徹底打消了讓宋淑月這個正牌大太太再出山露面的想法, 這些年宋淑月雖還掛著大太太的名兒,卻早已名存實亡,如今董家中饋內務都是二房在打理,大太太已經很久很久沒在人前露面了。

  據說董家當初是打算休掉宋淑月的,要不是有董睿這個正房嫡子攔著。而董春娥,據說幾年前在家廟裡病死了。

  聽說董春娥病死了,顧玉汝也愣了一下,不過事情過去的太久,此人對她而言幾乎已成了陌生人,倒是驚不起她情緒的任何波瀾。

  只是略微有些感嘆,但也僅僅只是感嘆而已。

  三日後,薄家一家人在親友的送別下,離開了定波,再度踏上前往應天之路。

  .

  第一次來應天住的是會同館,這次依舊如此。

  不過跟第一次相比,這一次給他們安排的住處並不在會同館裡,而是直接住進了烏蠻驛。

  據說按規矩,三品以上封疆大吏入京辦事,可入住烏蠻驛,薄春山如今是從一品的品級,足夠了。

  不過他們並未在烏蠻驛住太久,顯然康平帝對薄春山這個功臣並不吝嗇,薄春山進宮面聖的當天,康平帝就給他賜了宅子,宅子就在西安門大街外,珍珠橋附近,離皇城很近,也就隔了兩條街。

  據說這宅子以前是個王府,後來被收歸了朝廷,在薄家人進京之前,上面就吩咐把宅子裡逾制的東西拆了,裡面一應用物和下人都齊備,早就提前準備好的,也就是說薄家人可以直接搬進去。

  也因此薄家人在烏蠻驛只住了三天不到,就換地方了,會同館的館使在知道這件事,對薄春山更是逢迎巴結,那些平時趾高氣昂的辦事小吏們只差親手幫薄家人搬運行李。

  剛入京就賜宅子了,還是以前是王府的宅子,能做王府的地方都不會太小,在這應天什麼都容易買到,就是宅子不好買。

  價昂且不說,關鍵挑不到好地處,尤其是那些官員們,當今是個十分勤勉的皇帝,幾乎是一日一朝,也就是說每天各高官們都必須在天不亮時奔赴皇宮上朝,自然希望住的離皇城越近越好。

  只可惜皇城根下的宅子,那都是有數的,有錢也買不到的,攏共也就西皇城根大街這一片,能住在這裡,無一不是高官勛貴以及皇親國戚們。

  也就是說,薄春山這剛入京就一躍成了最頂端的那一階層。

  真是寵眷優渥!

  自打薄春山進京後,康平帝一言一行無不是這麼表示,這也讓薄春山一時之間更是身處風頭浪尖之上。

  ……

  顧玉汝這邊也沒閒著。

  宅子既然是自家的,自然不可能甩手不管,熟悉環境,熟悉各處。唯一讓顧玉汝較為慶幸的是,這府里的下人並不是前個主人遺留下來的,而是從皇莊裡派來的。

  也就是說讓薄家先用著,等薄家這邊安置好了,自己的人手足夠了,就可以把這些人遣走了。

  這讓顧玉汝鬆了口氣,不然供一批皇帝的奴婢,還真不知誰是主人了。

  這件事是當下最緊要的,幸虧顧玉汝這趟來有準備,提督府那裡只留了一小部分人留守,其他人都帶過來了,他們人雖少了點,但也能先把各處接下來,剩下的就是買奴婢了。

  顧玉汝看了看這座宅子,心知這次要買的人恐怕不會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