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寄予重望,對他而言何嘗不是一種重負。

  .

  薄春山在夜色中走出民兵團。

  剛出大門,就看見劉成和虎娃幾個朝自己走來。

  「事情我也聽說了,你的想法我也知道,這事我想了想還得去找薛海。」劉成道。

  薛海便是薛驛丞,之前顧家給顧玉芳說親的對象之一,只可惜顧玉芳看不中人家,當晚就跑去了齊家。事情後來不了了之,不過劉成和薛海都是世傳來差事,兩人關係還算不錯。

  本來薛海平時是要住在驛站的,可這幾天是他的休沐日,中間他和劉成還喝過一次酒,劉成知道他在家裡,就領著一行人去了薛家。

  薛海聽完劉成的來意,道:「成哥想的沒錯,現在夜裡外面也沒船,客船每天幾趟,都是定時定點的,方便倒是方便,但不適宜趕路。驛站里倒是有驛船,但我不建議你用走水路。」

  「為何?」薄春山詫異道。

  「這些日子因寇患之事,朝廷怕倭寇從水上混去應天,沿路盤查極為嚴密。且朝明州趕路,沿路要經過都泗堰、曹娥堰,這兩地一地有運鹽任務,過堰盤駁極為緩慢繁瑣,另一處水位差額過大,需得等候潮滿才能放閘,不如你先走旱路,趕到明州後,如果要往臨安趕,從旱路越過都泗堰,再走水路過去,這樣一來,路上至少能節省三五日時間。」

  從定波走旱路到明州,快馬加鞭一個白日就夠了,可若是走水路,就算過堰過閘時先給驛船放行,可等候潮滿這個時間是怎麼都不能省的,快則半日一日,慢則兩三天都是有的。

  南方因水道繁密,驛站中多設有水驛,可即是如此,旱路也沒被放棄過,而是旱水並用,就怕需要急遞出現延誤。所以要論趕路,誰都沒有驛站的驛卒們精通。

  「你帶上自己的官印,我再給你一塊急遞牌,沿路可迅速找路旁驛站換馬,可若是過了明州,這塊牌子可能就沒用了,你若是還想找驛站尋求便利,只能用自己的官印,最好還要有合適的藉口。」

  定波的驛站說白了就是縣一級的遞鋪,縣級遞鋪多是往府城來往,別地的話縣一級的遞鋪牌子是沒辦法通用再上一級的驛站。

  而且薛海的話說得很透,一般不是熟悉且親近的人,他不可能去教對方怎麼借用驛站之便。

  薄春山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感激道:「這事我懂,我這有錢縣令的名帖以備不時之需,還要你幫我準備馬匹,我準備一下就出發。」

  那張名帖還是上次薄春山去蕭山購置兵器甲衣時,錢縣令給他以備不時之需用的,他上次沒用上,這次說不定能用上。

  「好,沿路換馬你只用把馬放在當地驛站就可,切記寧願多換馬也不可讓馬過度疲累,這樣也有助於你趕路。」

  薛海會說這話,也是怕薄春山不懂驛站用馬,把馬往死里驅使。

  須知驛站若有急腳遞的差事,都是馬匹全力跑幾十里,看見驛站就換馬,這樣馬匹不累,可全力奔跑。朝廷有時要發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送達的,這樣換馬是最不損傷馬匹,也是速度最快的方式。

  話不容多說,怎麼趕路解決了,但怎麼帶人走還沒解決。

  虎娃刀六他們都要跟薄春山去,加上劉成,差不多有十幾個人,這些人除了劉成外,都是以前薄春山手底下的人,算是跟著他一路從龍虎幫到了民兵團,也是他最為心腹的班底。

  「謝字我就不說了,回來請大家喝酒。」

  「老大客氣了。」下面人紛紛應道。

  虎娃道:「還是咱們自己的人用得暢快,哪像民兵團那邊……」

  方才熊瑞和鐘山和薄春山說得那些話,虎娃和刀六成子可是在外面聽著。

  是的,他們是沒有他們那些人懂家國大義,但這不是情況不一樣嗎,把老大逼得自貶說自己就是個市井之徒,因此虎娃對兩人極為不滿。

  「行了,他們說得也沒錯,」薄春山打斷他道,「他們也有他們的道理,就算他們給我人手讓我帶走,我也不會帶,這裡還有這麼一大攤子,不可能真丟手不管了。」

  所以最後劉成和成子還是留在定波這,以備不時之用,薄春山把剩下的十來個人來走了。

  其實他倒想一個人都不帶,都留在這邊,可是他清楚人海茫茫,要想找一行人,動用的人手越多越容易找到。

  為此,他又轉頭去找了熊瑞和鐘山,借用他們平時和邵千戶通信的手段,給邵千戶發了一封信。

  .

  船在到錢清北堰時,又停了兩日。

  本來按理說停不了這麼久的,可來往行船都有官差查檢,在南堰時就擁堵滯留了不少船隻,就這麼一個卡一個卡的過,越往後滯留的船隻越多,通行的也就越發慢。

  這艘船算是過得比較快的,也不知齊永寧走得哪裡的路子,不光查檢官差只是例行公事的過來詢問了下,根本沒上船查檢,過堰閘時,也被都安排在前頭,他們過去的時候,後面很多船還在排隊。

  這一次滯留,顧玉汝同樣對這裡船販售賣的東西十分感興趣。

  她甚至將此當做了打發時間的工具,不時叫來船販購買他們所賣的東西,以至於在這裡做生意的船販都知道有一艘客船上,上面有個富戶太太,不光人長得美,出手也極為大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