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賢王道:「這是楊宗謹的意思,據說是大吉日。宮裡的太后和太妃都贊同,想來是十分不錯的日子。」

  李迪一聽,那還有什麼可以說的。

  吉日定在了六月六日,正是比較熱的天氣。不過那樣也好,總比下雨強。

  楊宗謹開始忙活婚禮的布置,但他畢竟是穿越過來的人,並不懂古代婚禮是如何的布置。

  好在有人幫他,八賢王派自己的王妃來主持大局。

  這一切就水到渠成。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搭青廬。

  所謂青廬,就是青布搭成的篷帳。搭的地點在楊府西南角的風水較好的地方。

  青廬就是現在常說的洞房,除了舉行其他禮數,當晚新郎和新娘還要在青廬完成夫妻大禮。新婚後第二天拆除,也算是一種很奇怪的風俗。據說是自唐代以來傳下的結婚習俗,必須尊重。

  當然,男人別擔心幹活的時候會春光泄露,青布帳篷搭的很嚴實。外圍還有男女雙方的侍女把守,再外圍還有侍衛把守。

  根據結婚的禮儀,新娘從正門到青廬需要踏著氈席而行。但氈席短,需要一路走完停下,再把走過的氈席接著放到新娘腳下,再繼續走,直到青廬。

  正門距離青廬那麼遠,肯定要接好多回。

  這個時候,楊崇勛就起作用了。他直接從外地早早的拉來很長的氈席,從正門一路鋪到了青廬。

  太妃還幫忙找來一批舞者,準備在新郎新娘走氈席的時候,在兩側跳舞踏歌。

  真奢侈!

  楊宗謹感覺這種婚禮實在奢華,但是無能為力。

  這段時間,他是見不到李媗之的面。

  據說李媗之這段時間一直在繡鴛鴦枕頭,為婚事做準備。

  轉眼到了婚禮當日,楊宗謹穿著一身婿假穿絳色公服,抬頭挺胸雙眼平視前方,從家廟門口緩步進入家廟。

  面對不熟悉的祖宗靈位,楊宗謹焚香叩拜道:「列祖列宗在上,今有不肖後輩楊氏名宗謹,娶吏部侍郎李迪之女、李氏媗之為妻,謹以此事敬告列祖列宗。」再拜起身,以同樣的方式離開家廟。

  隨後到前廳,對父母的靈位再行叩拜大禮,感謝二老的養育之恩。然後向叔父楊崇勛行跪拜大禮,以示尊重。

  楊崇勛是在楊宗謹結婚前一晚抵達汴梁,樂呵呵的參加侄兒的婚禮。如果楊宗謹和李迪的女兒結婚,那麼他們家族的關係更加牢固。

  何樂而不為?

  楊宗謹又向儐相謝禮,然後翻身上馬,帶著迎親隊伍走向李府。

  第九十四章 婚禮

  到了李府,卻是只見梳妝檯不見佳人。

  在這個時候就要來點特殊的法子把新娘子請出來,這叫催妝,在古代催妝需要賦詩一首。

  楊宗謹在儐相的暗示下,決定用古人的創意,當眾吟詩道:「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話音未落,李媗之穿著一身青色鈿釵禮衣,手拿團扇遮臉,出現在眾人面前。

  楊宗謹看到時,眼神都直了。

  在儐相的好心提醒下,楊宗謹這才回過神來。

  這對新人在眾人前後的簇擁下,來到前廳拜別女方父母。

  楊宗謹跪道:「小婿拜見岳父大人,請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會善待令愛。」

  李迪微笑的點頭道:「我相信你能做得到。」

  一對新人叩拜,起身來到廳前。

  廳前早放好兩頂坐帳,男左女右進入帳內。

  楊宗謹坐北朝南盤膝而坐,帳簾緩緩放下擋住視線。李媗之則是坐南朝北,坐在事先放在帳內的馬鞍上。

  接著大雁登場。

  楊宗謹從下人手中接過喝醉的大雁,在儐相的頌詞聲中起身到女方的坐帳前,把大雁給了李媗之。

  李媗之從坐帳里伸出兩隻雪白修長的手臂,從楊宗謹手中接過大雁並用繩子纏住嘴巴,再還給楊宗謹。

  楊宗謹再把大雁交給身邊的侍童,拿到大自然里放生。

  這時,有人起鬨:「要看新娘子……要看新娘子……」

  楊宗謹卻不想。

  因為要看新娘子的妝容,就要吟一首去障詩。

  可是楊宗謹不通文墨,怎會吟詩。

  無奈,在場大夥都在起鬨。尤其是凌寵和曾公亮就屬他們叫的最歡。

  楊宗謹沒法子,只好拿前人的詩句糊弄。詩云:「勞將素手卷蝦須,瓊室流光更綴珠。玉漏報來遇夜半,可憐潘岳立踟躕。」

  這首詩出自於唐代詩人陸暢。他是為雲安公主出嫁時,作的詩。

  在場眾人都不知道陸暢的大名,讓楊宗謹成功的混了過去。

  一對童男女進入女方帳內,將李媗之扶了出來。

  楊宗謹乍見之下,不由得怦然心動。但見李媗之雖然不施粉黛,卻美若桃李。身段柔軟,不似前面那樣的剛直。

  李迪親自捧著白紗帷帽,在妻子孫夫人的攙扶下,走到李媗之面前。

  「爹、娘。」李媗之輕喚一聲,眼中已含熱淚。

  李迪笑道:「媗之你嫁了人,就要好好的陪著自己的丈夫,不用擔心我們。」

  李媗之含淚道:「女兒記下了。」

  孫夫人也出聲叮囑道:「吾兒到了楊家,雖然上無法侍奉公婆,但下要寬待體恤下人,好生對待丈夫,千萬不要任情任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