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婿明白岳父大人的意思。但……」楊宗謹話鋒一轉,「我也有三條理由,足以讓官家支持我查案。」

  「說來聽一聽。」

  「第一條理由,天子以告太廟,極難動搖根本。就算真的查出什麼,官家和太后一條心,誰也無能為力。第二條理由,八賢王的無罪開釋,隨著秀玲之死,越來越站不住腳。如果不再找到證據,對八賢王極為不利。第三條理由,難道官家真就不想弄清楚當年的真相?」

  李迪聽了,思考許久終於點頭答應幫楊宗謹想辦法。

  楊宗謹謝過。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安心等到李迪帶回消息。

  然而就在第二天早上,李迪突然告知楊宗謹,官家要見他一面。不過不能夠面對面相見,而是隔著珠簾相見。

  在古代君王一般不會輕易直面臣下,除非是有資格的老臣。否則都是避開相見,這是為了避免出現被刺殺的可能性。

  還有在宮中,小皇帝無法單獨見任何一名大臣。不是太后跟隨,就是楊太妃跟著。

  這次也不例外,據李迪說,這次是太后和太妃都跟著一起見楊宗謹。

  好傢夥,這是正面的再次交鋒。

  宋仁宗不愧是天才少年,居然會這樣選擇。既給楊宗謹機會,又不讓太后認為是他出的頭。在太后垂簾聽政的當下,無疑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舉。

  楊宗謹當即穿著朝服,戴上腰牌,手拿笏板,隨李迪一起進宮。

  在宮門口接受禁軍的層層盤查,然後來到即將見面的垂拱殿。那是皇帝日常聽政的大殿,規模宏大。

  楊宗謹到時光走台階就感覺到大殿的威嚴,嚇得大氣都不敢喘。

  「官家有旨,命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迪,京畿路提點刑獄公事楊宗謹覲見。」宦官聲音層層遞進,傳到他們的耳朵。

  李迪高聲道:「臣領旨。」卻沒有聽到楊宗謹的回覆,回頭看了眼楊宗謹。

  楊宗謹這才意識到是自己失禮,忙高聲道:「臣領旨。」

  領路太監走在前頭,李迪和楊宗謹走在後頭。

  李迪弓著身子,視線始終停留在前面太監的腳後跟,一臉恭敬。

  楊宗謹也有樣學樣,來到垂拱殿門邊。

  李迪在門前跪下,磕頭道:「臣李迪攜楊宗謹拜見太后,萬壽無疆。拜見官家,萬歲萬萬歲。拜見太妃,千歲千千歲。」

  楊宗謹跟著有樣學樣,一一拜見。

  這時,殿內傳來郭槐的聲音,說道:「官家有旨,准你們覲見。」

  「謝官家隆恩。」李迪高聲道。

  楊宗謹忙道:「謝官家隆恩。」

  李迪起身整理一下衣帽,然後快步入殿。

  楊宗謹也有樣學樣,趕緊跟上。

  兩人到了殿中,百步之外的距離再次跪下,再謝恩。

  這時,仁宗的聲音響起:「李相乃是朕的老師,特准許上前與朕對答。」

  「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李迪起身邁著小碎步,一陣風就到了仁宗所說的五十步的距離,然後下跪謝恩。

  仁宗道:「卿等平身。」

  「謝官家隆恩。」李迪和楊宗謹起身,都不敢抬頭看。

  楊宗謹知道抬頭看也只能看到珠子,根本看不到仁宗的模樣。本來還想一睹天顏,想一想還是小命要緊,算了。

  仁宗道:「朕聽說楊卿徹查寇珠被殺一案,為八賢王洗脫冤情,手段著實了得。」

  「臣謝官家誇獎。」楊宗謹話鋒一轉,「然而臣因系外臣,無法進入內宮。以至於被秀玲所誤,導致真兇反而不易被查出。」

  「哦?」仁宗應了一聲。

  這時,太后開口道:「哀家已經准許你在宮中自由行走,便宜行事。如今卻說自己無法進入內宮,是何道理!」

  楊宗謹知道太后是強詞奪理,准許他入宮是秀玲被殺之後的事情。於是道:「太后重恩,臣自然知道。臣所說的是繼續徹查寇珠之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太后道:「事情都已經查清楚,還有什麼阻力可言。」

  楊宗謹道:「臣所言阻力,正是太后的諱疾忌醫。正是因為如此,才被人利用用假的秦祈差點弄出大的麻煩。」

  「你是在指責哀家!」太后一聲冷哼。

  楊宗謹嚇得跪了下來。

  第七十四章 重新開始

  楊宗謹算是聽明白了,太后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份給他施壓,讓他放棄追查。

  仔細一想,太后這樣的決定很正確。

  對她最構成威脅的襄陽王設的局,已經被楊宗謹給破了。再來,目標是丁謂。但讓楊宗謹反而發現了宸妃,這可就大為不妙。

  出於某種原因,太后決定不再追查下去。

  但,事情一旦開始豈容她說停就停。

  楊宗謹叉手道:「太后句句在理,但臣有一句話要說。」

  「說。」太后聲音十分的威嚴。

  楊宗謹道:「寇珠死於廣政殿,而秀玲死於獄中。八賢王被陷害,江湖武林也捲入其中。這裡面的種種詭秘之處,都在顯示著還有人在背後運營。這個人絕對不是太后所想的那個人,否則他不會暴露那麼快。」

  太后眉頭一皺,認為楊宗謹所言有理。

  楊宗謹繼續道:「一眼障目,不見泰山。正是因為太后乃至整個朝廷都忌憚所謂宮中秘聞被曝光,導致歹人有機可乘,顛覆整個大宋王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