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話劇院與書肆都需要選址,所以張櫻與小玖很快變得忙碌起來。

  自從張櫻來到美洲後,每天的晚膳她幾乎都是與幾個孩子一起吃的,但等忙起來後,張櫻每次回到城主府都發現幾個孩子等了自己很長時間。

  她意識到這點後,便縮短了帶自己在外閒逛的時間。

  話劇院需要重建,書肆卻可以在買下店鋪後裝修一番,擺上各類書籍就開業——

  張櫻這次來美洲,帶來了許多書籍。

  也許不全,但用來開書肆卻絕對夠了,尤其裡面還有很多在大清口碑銷量都不俗的話本兒,完全可以給書肆打響知名度。

  而事實也是如此,書肆裡面售賣的各種話本兒很容易就吸引了那些學生的目光。

  書肆很快就在學生群體中火了起來。

  但因為美洲這邊識字(漢字)的人太少了,這書肆並未如張櫻預料那般在整個中心城都變得出名——

  繁體漢字的書寫難度世界聞名,大家為了生活學會漢語已經很不錯了,除了想要通過讀書出人頭地的學生與大人,其他人可不願意在學會了漢語之後再苦哈哈地學習漢字。

  那可太痛苦了。

  所以中心城等城市雖然大部分人都在說漢語,但真正認識漢字的還是極少數。

  可張櫻也不是沒有辦法。

  意識到是因為識字的人太少,以至於傳播範圍有限,張櫻很快調整經營思路,直接將書肆旁邊的鋪子也買了下來,然後開了一家可以聽說書的茶樓。

  說書的內容,就是書肆里的話本兒。

  這麼一來,書肆內的話本兒很快打響了名聲,書肆在中心城也有了相當不錯的知名度——

  就算是沒到書肆買過書籍的人,也從其他人的口中知道了這個書肆。

  原本不怎麼受重視的學生們,竟然也因為這些話本兒而受到了家長以外的人追捧:好些人在得知茶樓內說書人講的故事是書肆的話本兒後,也不管自己識字與否,竟然都跑去買了一本,就為了提前之後的故事情節。可他們又不識字,於是便只能想法子找到那些認識漢字的人幫忙讀出上面的內容。

  一時間,認識漢字的學生與其他自學漢字的人都受到了熱烈追捧。

  請人幫忙總不能空著手吧?

  是以這些人還靠著認識漢字獲得了額外的進項,改善了自家的生活,愈發讓人羨慕起來。

  中心城的百姓學習漢字的熱情相當高漲。

  張櫻見狀,從007的資料庫中找出了字典,再通過字典的內容編寫出了一套繁體漢字的字典。

  與此同時,她之前一直在籌劃的啟蒙書籍注釋版也已經完工。

  在張櫻啟程回返大清之前,字典與啟蒙書籍的注釋版也都正式上架開始銷售。一開始雖然無人無津,但等人發現了這些書的用處之後,銷量很快火爆起來。

  鑑於大清百姓的識字率也不高,張櫻還將字典與啟蒙書籍注釋版帶回了大清。

  -

  小玖卻留在了美洲。

  僅僅半年時間,根本就不足夠讓話劇院正式開業,更何況美洲還沒有專業的演員。

  在等待演員來美洲的時候,小玖按照張櫻的意思將三百千中的典故整理出來,然後直接改編成了獨幕劇,自己慢慢在琢磨劇本兒。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小玖很快將劇本兒寫好,就等著演員到位了。

  而在張櫻啟程回大清沒多久,默默派去大清的人便將老師與演員全都帶到了中心城。

  老師們都被安排去了學堂,演員則直接到了剛建好的話劇院。

  小玖也不和他們囉嗦,等人修整好後直接將劇本兒交給了他們:「咱們過來主要是宣傳華夏文化的,而且這邊的百姓對華夏文化中的很多東西都不了解,所以咱們暫時先不要排練咱們在大清表演的那些劇目,而是先將啟蒙書籍中提到的典故排演出來表演給當地人看,讓他們對華夏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能跟著默默的人來到華夏的演員都是對小玖非常信任的人,不然他們也不會千里迢迢地跑來美洲。

  所以在小玖開口之後,這些演員很快接過劇本兒,開始翻閱起來。

  等對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之後,便立刻開始分配角色了。

  大家都是專業的,角色分配完成立刻就開始似模似樣地排練起來。演員演技出眾、經驗豐富,故事簡單易懂、篇幅還短,場地也都是按照大清的話劇院設計建造,不存在不習慣的問題。

  所以距離演員抵達美洲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話劇院便正式開業了。

  開業前半個月為了打響知名度,話劇院的門票完全不要錢。是以即便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話劇是什麼東西,也都願意走進話劇院觀看裡面的表演。

  而等看過話劇表演之後,這時候的人們很難不為演員們過於真實的演技折服。

  何況小玖親自操刀的劇本兒還相當優秀。

  是以話劇院開業短短半個月,便在中心城直接打響了名聲,等到正式營業,話劇院的門票竟然一票難求。

  ……

  周宇是最初跟著錢億來到美洲的船員後代,後來其父帶著父母與妻兒在美洲定居,他也就成了中心城的一員。

  周父很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在他到了適齡讀書年紀後就把他送進了學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