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鑑於部分年幼皇子的生母位分過低,胤禛還給人晉了位分,給了封號。

  之後又給自己除胤禵外的所有兄弟封了爵位,年幼的多半只是貝子,年長的卻最低也是郡王。

  一時間,朝中上下都是對胤禛的讚揚。

  而胤祉更是投桃報李,主動提出諸位先帝之子與胤禛名字重合,建議將諸位先帝皇子名字中與胤禛重合的「胤」字,改為「允」字。

  胤禛欣然應允。

  -

  烏雅氏的作妖結束了,胤禵的作妖卻緊隨而至。

  歷史上康熙去世的時候,胤禵正在外打仗,是以在很久之後才得以趕回來。

  而他在趕回來拜祭了康熙靈柩之後,見到當時已經是皇帝的胤禛竟然不願下跪,有臣子試圖勸阻,他不但大發雷霆,當著胤禛的面兒對其破口大罵,還以胤禛親

  弟的身份要挾胤處死那位好心的臣子。

  但他百般強硬作態,卻在胤禩出現,開口讓他下跪之後,他立刻就跪了。

  嗯……

  胤禛後期會那般痛恨胤禩,與這事兒絕對有一定關係。

  如今胤禵不曾擁兵自重,不曾錯過康熙喪禮,也不曾與胤禛起矛盾。

  但他除了與眾人一起聽宣傳位聖旨那天順帶跪了胤禛之後,之後便直接稱病閉門不出,連胤禛的登基典禮都沒參加。

  胤禛之前一直沒有任何動作,大家最初還以為他不會管胤禵。

  好歹,也是自己的親弟弟不是?

  但等傳出胤禛改玉碟,貶太后,命有子之人將生母接出宮奉養等種種操作之後,所有大臣都不覺得胤禛會放過這位「親弟弟」。

  只是他到底會如何做,尚且不得而知。

  胤禵卻似乎有恃無恐,不但沒想過安分,還在胤禛貶太后、下旨讓有子之人將生母接出宮奉養卻將烏雅氏排除在外後,怒氣沖沖地跑進了皇宮找胤禛「說理」。

  胤禛都懶得多看他一眼,直接讓人將他趕了出去。

  但這事兒吧,還是被胤禛記在了心裡。

  -

  歷史上雖然有不少懷疑康熙並非傳位胤禛,而是傳位十四皇子胤禵的流言,但張櫻從來不信,原因就在於這對母子真的是……

  張櫻都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們,真的是一路犯蠢作死,別人攔都攔不住。

  -

  年前一直為康熙之死並胤禛登基等事忙碌,因康熙去世,除夕宴也直接取消,一直到翻過年,胤禛才似終於想起了後宮這幾個女人似的,趕在元宵節的前一天,給所有人的位分都定了下來。

  福晉是理所當然的皇后,居於翊坤宮;

  張櫻是貴妃,居於承乾宮;

  年玉袖為賢妃,居於咸福宮;

  宋玟與武紅芙被封為懋嬪與寧嬪,分別居於永壽宮與景仁宮;

  鈕祜祿格格作為胤禛後宮唯一的滿族格格,被封為熹嬪,居於景陽宮;

  張妗與郭格格被封為常在,本不該獨自居於一宮,但因為胤禛後宮就這麼幾個人,於是皇后便提議將兩人分別安排在儲秀宮與鍾

  粹宮。

  但皇后前面的安排胤禛全無異議,看到張妗與郭格格的安排時卻露出了不滿。

  皇后還以為他不願讓二人單獨居於一宮,於是勸道:「這二人畢竟是潛邸老人,如今陛下也不曾選秀,這兩宮空置著也需要人打掃保養,不妨讓人住進去添一添人氣。」

  胤禛卻皺眉:「朕並非因此而皺眉,只是覺得……」

  頓了頓,他點了點張妗與郭格格的名字郭絨絨,「將這二人分別安排到永和宮與長春宮。」

  皇后愣住:「長春宮倒是不妨事,可永和宮作為陛下生母居所,按規矩應當封存才是……」

  「她算是什麼母親?」胤禛皺眉,「不用管烏雅氏,只管將人安排進去就是。」

  皇后也知道胤禛這段時間憋了一肚子火,倒也沒想著勸阻,只是提議:「若陛下不認烏雅氏,總該認孝懿皇后才是?陛下又是在承乾宮出生,不如將承乾宮封存?」

  胤禛本想說不必,畢竟孝懿皇后去世後,承乾宮已經住過了佟貴妃。

  但……

  胤禛一想到這樣做會讓烏雅氏不高興,他立刻就改了主意,果斷點頭道:「就按照你說的做!」

  皇后又道:「若關閉承乾宮,其他人的住處也都要調整了,畢竟不能讓張櫻住到偏遠的宮室。」

  胤禛沒意見:「你看著安排就是。」

  皇后看了一遍,將張櫻安排到了永壽宮,而原本被安排在永壽宮的宋玟則被皇后安排去了延禧宮。

  至此,張櫻等人的住處便定下了。

  但這並不算完,因為之後還要根據各人的位分安排伺候的人。

  如皇后的宮裡按照規矩可以有十個宮女,一個七品大太監,兩個八品太監與十二個無品級的小太監;貴妃宮裡則有八個宮女,兩個八品太監並十二個無品級的小太監;妃位與嬪位都是六個宮女,兩個八品太監並十二個無品級的小太監……

  張櫻等人身邊伺候的人不夠,都是要添人的。

  於是又是一番忙碌。

  而胤禛以後會長久居住的乾清宮,也需要安排幾個伺候的宮女

  。

  皇后一番挑選之後,選出三個相貌不錯的宮女。

  後宮事務暫且了當,前朝之事卻尚未了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