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海外傳教多是以免費醫療與教育吸引百姓產生信仰,再將神凌駕於皇權之上,讓所有信教的百姓向主奉獻自己的一切。

  這樣做自然有好處,傳教士們可以在段時間內收攏大量的信徒;可也有著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底層百姓受教育水平不高,一旦信了他們的言論,稍微受到挑撥,就極可能引發動亂。

  而這次激怒康熙的,正是因為傳教士與天主教信徒們極為重視的聖誕節,正好在太后薨逝之後,在康熙禁止一切慶祝活動後,傳教士們還在努力想辦法,那些滿腦子要為主奉獻一切的百姓卻鬧了起來。

  更讓康熙生氣的是,他在下令徹查之後,竟發現這些百姓每年嚷嚷著沒糧食交稅,卻拿出了相當多的糧食奉獻給牧師。

  稅收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這些百姓的舉動無疑是在動搖國本。

  即便這些傳教士自己很可能都不知道百

  姓的所作所為,康熙卻已經不願再讓這些傳教士繼續在大清的國土上傳教。

  康熙下令「嚴禁天主教」,驅逐傳教士,同時頒布禁止奔赴南洋貿易的聖旨。

  張櫻:「……」

  我有一句髒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去年新疆棉花大豐收,大清根本就吃不下,若是不能運到海外,張櫻今年怕不是要直接虧本兒。

  這些年她做生意無往不利,雖有小虧,卻還從未遇到這麼大的虧損危機。

  不只是張櫻,胤禛也在得知此事後頗為頭疼。

  雖然他不知道張櫻也有海運生意,但張櫻與胤禟達成合作,想要到海外傾銷便宜棉布的事兒他還是知道的。

  張櫻還特意與胤禛算過,若是這筆生意能成,他們一年至少能增加二十萬銀子的收入。而且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有銀子的收入,這些棉花一旦有了銷路,新疆的經濟才能發展起來,經濟發展起來了新疆那邊的百姓才能打心眼兒里服從大清的統治,不再如之前一般多次叛亂。

  經濟的重要性,胤禛在蒙古各部落身上看得清清楚楚。

  就連準噶爾,也就是新疆與部分蒙古地區,不也是因為覺得跟著大清可以生活得更好,才會在之前策妄阿拉布坦試圖再次引發叛亂的時候,給人以可趁之機,最後將一場叛亂消弭於無形?

  若是好好的一門生意,最後卻因為康熙禁止往南洋貿易而破產,也不知道新疆那些嘗到了甜頭的百姓會不會鬧起來。

  但沉浸在悲傷與憤怒之中的康熙是完全聽不進去話的,胤禛也只能給張櫻出主意:「既然棉花已經種在了新疆,不妨直接在新疆將棉布紡織出來,然後從陸地上運到其他國家售賣?汗阿瑪只是禁止了海運,卻並未禁止從陸地行商。」

  「我記得以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新疆穿過?你也算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可以想辦法將以前的絲綢之路撿起來。」

  張櫻看著胤禛,有些無語。

  那絲綢之路都荒廢多少年了?當年的樓蘭等古國都已經掩埋在了沙塵暴裡面,想要將絲綢之路撿起來哪兒那麼容易?

  但她又不得不承認,這確

  實也是一種辦法。

  胤禛自己似乎也知道這辦法不簡單,於是又給出了第二個建議:「汗阿瑪雖然禁止了前往南洋貿易,卻並未禁止前往東洋。雖然東洋那邊人口不算很多,周邊海況也複雜,但你們若想繼續海運,未必不能從將船隻開往東洋,在附近繞一圈兒後偽裝成東洋船隻前往南洋。」

  汗阿瑪禁止大清商人前往南洋貿易,難道還能禁止東洋人前往南洋貿易?

  管天管地也沒有管這麼寬的。

  張櫻鬆了口氣:「多謝四爺出主意,我會好好考慮兩種辦法的優劣。」

  總之,放棄是不可能放棄的。

  最多在新疆多建幾個倉庫,將今年的棉花紡織成棉布後儲存起來,等胤禛登基之後再開啟這門生意。翻了年就是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在六十一年就會去世,也沒幾年時間了。

  暫時虧損就虧損唄,反正遲早賺回來。

  更何況,她還不一定會虧損。

  她最擔心的還是之前的海運生意,尤其是瓷器、茶葉、絲綢等賺錢的大頭,這些生意賺來的可是張櫻的私房錢,除了錢億與老獒沒人知道的,由不得她不在意。

  但,這不是還有陸地絲綢之路與東洋海運之路兩條線嗎?

  張櫻暫時放心了。

  與張櫻一般擔心的,還有剛在新疆購置了大量土地、且已經籌備好人手與金錢,就等著天氣轉暖後動工修路的九皇子胤禟。

  他甚至不能放棄修路。

  因為胤禟提前與康熙報備過,若是突然說不修路,以後他再想求康熙做什麼可就難了。

  且胤禟本就與海外傳教士走得很近,這點從他外語水平很高就能看出來。

  在胤禟為自己的生意惱火的時候,那些以往與胤禟交好的傳教士為了不被驅逐,同樣想到了胤禟這個好朋友。

  這些傳教士寫了一封申訴信,交給胤禟轉交。

  而不論是為了自己的生意,還是為了這些朋友不被驅逐,胤禟都接下了這封申訴信,同時找機會轉交給了康熙。

  然而康熙甚至都沒打開認真看,就直接將胤禟大罵一通。

  康熙禁絕天主教之心格外堅定,胤禟毫無辦法。

  等回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