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億仍有些不安。

  張櫻失笑:「此事雖是我全權負責,但將我的設想落到實處的難道不是你?再者,皇上不知實情,四爺總知道的。」

  胤禛可是下一任皇帝,她的功勞抹殺不了。

  錢億這才安心了。

  確定胤禛所言不假後,康熙決定獎賞錢億,於是直接給錢家和張家抬了旗。因糧食事關民生,錢億功勞極大,於是便將錢家與張家直接抬入了漢軍鑲黃旗。

  雖仍只是漢軍旗,卻也算很不錯了。

  但同樣的,張櫻讓人培育出的高產糧種,必須要在各地官府的監督下售賣,原定的兩倍價格也削減了四分之一,價格只比以前的糧種高了一半。

  張櫻倒是沒意見,她又不缺賣糧種的這點兒錢。

  價格低了,對百姓而言也是好事。

  倒是喃喃的名字,不但徹底定下了「弘星」,還在康熙面前掛了號。

  第47章

  事情定下之後, 朝廷很快就派人去了張櫻建在全國各地的糧莊清點糧種,不到兩個月,各地都傳來了好消息——

  糧莊內儲備的糧種雖然不能全國推廣, 卻能供給近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

  別小看這三分之一。

  畢竟高產糧種這東西即便有朝廷做保,老百姓也不一定會相信, 就算相信,沒見到實際效果也不一定願意多花錢去購買, 如果最後真能將全部糧種賣出去,那糧種的產量也沒有作假的話, 僅憑這三分之一,明年全國的收成就可以直接翻番。

  所以儘管仍有人不相信張櫻的莊子上培育出的糧種, 朝中官員卻個個都繃緊了神經,不敢出現半點兒錯漏——

  這種利國利民、還能改善滿清名聲大事,若是辦砸了, 未來的仕途就全毀了。

  一時間,所有與此事有關的官員全都動了起來。

  不過在一開始的時候, 這些官員其實都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糧食這東西關乎老百姓來年全家老小一整年的生計,一旦出現問題, 百姓接下來一整年只怕全家都要餓肚子;若是問題嚴重,甚至可能餓死人。

  所以一些當地官員其實都已經做好了糧種賣不出去, 需要自己派人到處宣傳、甚至威逼利誘一部分有錢人購買糧種才能完成皇上定下的指標的準備。

  但事實卻與他們想像的完全相反——

  當各地官員與張櫻購置在全國各地的糧莊搭上線,並商量好了後續事宜後,錢億果斷將各地的商鋪挪出來了一兩個專門售賣糧種。

  各地官府也都派出了官員和衙役到糧鋪監督。

  糧種鋪子剛開業的時候,那些專門賣糧種的鋪子確實沒什麼人光顧。

  但很快, 這些高產糧種其實來自糧莊的消息傳開後,各地的糧種鋪子立刻就被突然蜂擁而至的老百姓擠滿了,連鋪子外面都排起了長龍。

  雖然百姓每個人都買得少, 但確實幾乎每戶人家都買上一些。

  這結果實在讓人吃驚。

  有那膽小怕事的擔心有問題,立刻就將這事兒寫成奏摺送去了京城。

  卻也

  有那膽大心細,意識到這是個機會的官員,立刻帶著人去糧種鋪子外守株待兔,花錢從那些百姓口中打聽到了緣由。

  原來那些老百姓會這麼熱情地購買糧種,竟是因為他們早就知道這糧種的存在。

  糧莊那麼大,即便特意選了偏遠的角落建造,但畢竟不是種在深山老林,也不是只種一年,而是要在肥沃的土地上連續培育好幾年才能得到如今的成果,所以難免會被周圍的百姓發現。

  不少人甚至親眼到糧莊外看到過莊子豐收時糧食顆粒飽滿,數量多如繁星,穗子因為太重而幾乎垂落到了地面的景象。

  先是糧莊周圍的老百姓發現,而後一傳十十傳百,張櫻的糧莊裡的糧食早就成了不少人心裡的黃金米。

  儘管張櫻等人不知道,但她的糧莊確實早就被不少老百姓盯上了——

  若非莊子看管得嚴,莊子的負責人也早就和莊子周圍的百姓說過,培育好的高產糧種以後肯定會拿出去賣,糧種的消息能不能藏到現在還真不一定。

  知道這些糧莊的老百姓們,早就對糧種的發售翹首以盼了。

  錢億做生意多年,本就積累下了極好的名聲,再加上老百姓對糧種等待多年的期盼,如今又有官府作保……

  幾相作用下,糧種竟沒多久便售賣一空了。

  這其中還有一則趣聞——

  在糧種最開始售賣的時候,不少有錢人、大地主第一時間選擇了觀望。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新東西由朝廷推廣出來的時候,不管效果好不好,沒什麼錢的老百姓其實都買不了多少。

  最後,官府為了完成任務,自然只能找上當地的鄉紳地主和富商。

  所以當糧種出來的時候,這些有錢人的興趣其實不高,即便隱約聽說了這糧種確實可以提高產量,他們也完全沒有緊迫感,而是選擇穩坐釣魚台,等著官府上門主動勸他們購買糧種。

  然而,官府一直沒來。

  等他們意識到不對,讓人到糧種鋪子打聽情況的時候,才發現糧種已經差不多要賣完了。

  打聽清楚事情經過後,他們幾乎要悔斷了

  腸。

  而那剩下的一丟丟,還是因為老百姓太窮,拿不出更多的銀錢購買,這才讓他們撿了漏。不然,他們連最後這一點兒糧種都買不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