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想儘管升官兒,儘快做出政績,自然是那等既不算富庶,又不算貧窮的地方最好。若是太過富庶,稅收雖然高,卻不能算是你的政績,除非你能在這些地方原本基礎之上做得更好。

  可就算想想也知道,這實在太過艱難。

  可若是去到那等十分貧窮的地方呢?只會比到江南等地任職更加艱難,因為窮山惡水多刁民,窮山惡水本就很難做出政績了,刁民還極可能給你拖後腿,讓你有再多的抱負也只能含恨而去。

  所以那等既不算富庶,卻又不算貧窮的地方反倒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基數不高,容易做出成績,又因為本身還算有底子,到了地方也不至於束手無策。

  在這般情況下,金陵便成了一個不那麼好的選擇。

  尤其是對錦哥兒來說。

  在薛仁明看來,以錦哥兒的家世和本事,金陵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壞的選擇,甚至比不上去那等窮山惡水之地,除了浪費錦哥兒的時間,沒有其他作用

  其他人來到江南等地,為的是江南富庶,就算評級不好看,卻能靠著三節兩壽撈到不少銀子。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就算因為雍和帝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的態度,導致官員商人不敢做得太過,但人性貪婪,總是有人忍不住朝著灰色地帶伸出手的。甚至於,就算這些人不曾貪污,可在江南這等富庶之地為官,自然也比在其他貧窮地方做官各方麵條件都要更好,生活也更舒服。

  但以錦哥兒家世與所擁有之家財,他根本不屑

  於行貪污之事。就算去了貧窮的地方,以錦哥兒家財,他同樣可以讓自己在當地過得很好。

  就算比不上金陵,也絕對吃不了苦……

  頓了頓,薛仁明眼底原本炙熱的眼神平靜下來,他看著錦哥兒的眼神充滿了打量

  不會是,這位公子哥兒過慣了好日子,不願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所以只想靠著祖蔭在官場混日子吧?

  薛仁明一時有些踟躕起來。

  若是在薛家敗落之前,薛仁明並不會覺得這般想法有什麼不對,可在薛家敗落之後,他卻想清楚了,祖上掙下的家業再大也總有耗盡的一天,若是子孫不爭氣,一切也都不過是枉然。

  誰知道,如今的定威侯府與林家不會是下一個四大家族呢?

  錦哥兒不知薛仁明在這短短片刻時間就想了這麼多,可兩家婚事不過只是口頭約定,到底不成敲定下來,所以自己為何不留在京城的原因自然不能告訴薛仁明。

  但對於自己為何來到金陵任職,他卻沒什麼不能說的:「因為我年紀太小,且一開始並未拿定究竟要外任還是留在京城。甚至於,我與父母原本都更加偏向於留在京城,所以也不曾與吏部那邊打招呼。只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事,外任反倒成了最好的選,可這個時候再去吏部,我想去的那些地方的官職都已經有了人選,我總不能半路截胡。」

  那些適合刷政績的地方自然早就被人搶到了手,反倒是金陵這樣的地方,真正有心在官途上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並不願意過來,於是便成了那些有門路的官員爭搶的「好地方」。

  但正因為爭搶的人太多,不到最後一刻就定不下人選,於是錦哥兒就算落後一步,也能從一群有心人中殺出一條路來,搶到金陵這個地方。

  倒是有不少窮地方的官職暫時沒人願意接手,但一來錦哥兒年紀小,去那樣的地方所有親朋舊友都不放心,二來他雖是為了避開京城風雲,卻也不願做個睜眼瞎子,而江南等地消息靈通,想要與京城通信也還算方便。

  薛仁明是個知趣兒的人,沒有再追問他京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才導致了錦哥兒離開京城,更不會多問他原本想去的地方究竟在哪兒。

  錦哥兒留薛仁明用了頓飯,飯後,薛仁明很快就決定告辭離開。

  臨走前,錦哥兒讓下人拿來不少的禮物遞給薛仁明:「這些都是送給府上千金的。薛姑娘年紀尚小,應當不妨事才對。不過薛老爺若是介意,便也……」

  「不介意不介意,」薛仁明笑著將裝著禮物的木匣接到了手上,「我家姑娘年紀還小呢,實在沒必要忌諱太多。她若是知道這些禮物是你送的,想來定會非常高興。」

  錦哥兒搖頭失笑:「薛老爺言重了。」

  他與那小姑娘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那姑娘才多大點兒,如今還記不記得自己還是個未知數,又怎麼說得上高興與否?

  不過錦哥兒倒也不介意,畢竟在他看來,自己與那小姑娘的年紀相差著實有些大,就算如今有著口頭約定,以後恐怕也是有著極大的機率不能成事兒的,他現在也不曾將那小姑娘視作未婚妻,不過當做親戚家的妹妹而已。

  薛仁明卻是真的高興,回到家後便迫不及待地將木匣交給了薛寶琴。

  薛寶琴如今也有十歲,雖然還未開竅,但對男女之事也算有了了解,聽說父親帶回來的禮物是錦哥兒送來的,竟難得羞紅了臉。

  不過也就那麼一瞬而已,很快她便恢復冷靜,珍而重之地將木匣放到床頭留待晚上獨自一人時再看後,便帶著丫鬟去了薛寶釵的院子。

  這兩年她這位寶釵姐姐愣是在自家父母的幫助下說服了伯母,拿到了伯父留下的那些人脈與根底,然後以女子之身出面開始拾其其父留下的基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