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宮人稟道:「大王在西園宴請客人。」婁妃暗思:「高王一月不見,宴罷之後,自然進宮。」就同其他人各歸內閣。那知高王一心只在西府,階前方報未時,便立即起身,對高乾說:「司空早轉朝去,今當復為侍中,諸事留心。次日我來送行。」

  高乾表示感謝,王即離開。婁妃聽了不高興。子如送高王回府,走到途中,又見蓬頭和尚站在街旁,注視高王。子如懷疑,於是命令隨從帶道人歸府,問他為什麼兩次沖道。這人說:「我精通相術,今觀大王氣色,主在今夜即有緊急疾病纏身,欲為大人尋一解救之術,所以在旁邊偷看。」

  「司馬子如說:「你不可亂說,言若不驗,定加重責。」

  吩咐左右將他鎖在書房,不許放去。

  先說高王回到西府,當時已經傍晚,就跟爾朱皇后在春風亭上開筵對飲,宮女們輪流斟酒,花香人美,十分快意,不覺沉醉。將近二更,月明如晝,想下階閒步。袖拂金杯於地,親自俯拾。

  突然,一股黑氣從地而起,直衝王面,迴避不及,覺氣冷如冰。爾朱皇后來見到高王色不同,慌忙問:「怎麼了?」高王不應,於是與皇后聯坐。再命進酒,連喝幾杯,身漸不快,攜皇后之手一同回到寢室。坐方定,垂首大吐,後就床入睡,皇后侍坐於床旁。

  三更時分,大聲喊疼,皇后問他怎麼了,他對皇后說:「我太陽像斧劈,痛不可忍。」話未絕,又有人說:「我右肋左腿膝蓋也出奇疼痛,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皇后立即命令宮女手持蠟燭,親自看之。高王體素白,是時三處皆青。皇后吃驚地說:「乍痛乍青,症甚奇異,當召醫者入視。」

  高王說:「且待天亮。」「皇后說:「王過去曾有這種病嗎?」王忍痛說:「我自幼多病,飲食少進,不能受勞。到十歲時即能喝酒,依賴尉氏姐姐照顧,不至沉醉過傷。二十歲開始無病,然而三十之內體尚瘦弱,不得豐厚。雖然身居高位,精神未能完美。一到晉陽,肌丰神壯,體日以強,雖應物紛繁,整夜不厭倦。從這五六年來,疾病完全沒有,故敢縱情酒色,早晚自娛。舊有值夜醫官,吾以無病故,皆令去之。今於半夜出門去找大夫,人必驚疑,所以必須等到天亮才能去召。」

  爾朱皇后見到高王愁眉蹙額,似有不勝痛苦之狀,心很驚慌著急,巴不得天速亮。一到五鼓,忙就傳諭出宮,宣召醫官二人。醫者入視,診過脈息,再看痛處,也沒有治療方法。出外擬方,私語對侍者說:」今按大王之脈,沒有其他嚴重疾病,三處奇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恐遇妖魅之物,以致此禍。當啟妃主,問明大王,再商量如何治之。」

  內侍說:「昨天晚上在後花園飲酒,皆宮女承應,回去就大吐,我問宮女才知道。妃主之前不敢稟也。」看官,你道高王這病何來?緣道人即李虛無,欲識高王形象,所以兩次仔細觀察,該街不避,被子如鎖在書房裡。宿到二鼓,人都熟睡,於是悄然而起,點燈焚香,念誦秘咒,將黃絹畫成高王形象,以法針三隻,針刺太陽、右肋、左腿膝蓋三處,禱告完畢,藏於鞋履之中,凝神以坐。此處作法,高王三處就疼痛起來。醫者哪裡識得,雖擬一方,服之其痛不停。

  卻說司馬子如絕早起身就往西府,一來謝酒,二來要驗道人之言真假。斯時百官懼集,忽有內侍傳令出來,大王昨夜中酒,不能勞動,著刺史尉景餞高司空入京,百官免見。子如心疑,留身入內,問門使說:「高王在裡面有何動靜?」

  門使云:「五更即傳醫官進去診視大王,未識何病。醫官云:「大王脈象無甚大疾,但太陽、脅、膝三處青腫,奇痛異常,疑為邪氣所侵。得術士救解才可,恐非藥石所能效。』」

  子如聽了,暗想道人之言有驗,遂令內侍請見。高王召入,直至床前,見高王有忍痛狀,因問日:「高王疾從何而起?」高王以後園飲酒,黑氣相觸告之。

  子如說:「昨日送高王回府,見那蓬頭道人屢次顧王,我帶歸問之,據云觀大王氣色主在半夜發疾,我疑其謊,故禁之在室。今言黑氣相犯,或有妖孽作祟,何不召之來治?」高王點頭,子如遂出召之。不一會兒,道人到了,同入內宮。高王努力坐起。道人見高王再拜,請視痛處。

  高王說了,道人說:「這沒有其他的緣故,這是中鬼毒導致的。請以神針,針其患處。」高王不答應,說:「吾還不能忍受疼痛,何況又加針?且太陽、脅、膝等處,這些都不是可以針的地方。你可用別的方法治之。」

  道人說:「法雖有,但只能暫時止痛,而疾不能除。」高王命令試之,道人討一杯淨水,畫符念咒,把水噴在三處,結果高王疼痛減少,便令其留之外閣。子如告退。那天晚上道人獨自住在閣樓里,將過半夜,又行邪法。高歡痛又大作,倍比以前。爾朱皇后大吃一驚,在命令內侍問之,道人說:「這都是大王不允用針,所以又發了。」

  後來,又命令內侍問:「除用針而外,可有解救之法?」道人回答說:「高王一定不肯用針,還有一個方法,但要明夜為之。」內侍問:「何術?」道人說:「須得大王貼身衣服數件,在東南方檢一偏僻之處,待貧道作方,則鬼毒可解,大王便得安寧。」

  內侍進述之後。爾朱後來見高王閉上眼睛忍住疼痛,不去告訴,便叫來宮女將高王換下貼身衣服幾件,放一匣內,付與內侍。便命次日與道人同往,撿一僻靜之處,在內作法,不允放去。內侍領令,將衣服交給道人,道人非常高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