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原還是目露恨色的男子難以置信地猛地抬頭去看她,臨澤公主卻只是點了點頭,而後闔目靠座,模樣疲累至極。
等蕭元洲聽完女官聽荷的陳述,不禁失態地喊道:「宮裡那些都庸醫嗎!娘,兒子這就派人去各省,遍尋名醫……」
「不必了,本宮的病早就拖得太久了。」臨澤公主睜開眼扶了聽荷起身,「元兒,你可還認我這母親?」
蕭元洲動容,當即正色跪倒:「阿娘有話,只管吩咐。」
「好!我要你傾盡一生,輔佐蕭氏一族,護佑嫡妹,忠於主上。」見養子艱難決絕地終於點了頭,朱菡欣慰長嘆,笑著朝他身後一指,「我作的主,停了阿笙半年的藥。她如今有孕了,去吧。元兒,權勢富貴點到即止,你該好好看看身邊人了。」
等長公主離開後,那個溫柔高挑的女子,神情頗緊張地跪了下去:「侯爺恕罪,是公主不許您知曉。」
蕭元洲眸色複雜,將人拉到了懷中:「起來吧,你又能做的了什麼。」
靠在他肩頭,阿笙空茫無神的眸子蓄滿了淚水,她眼盲多年,只知一心一意地跟著這人。
.
日月如梭,從大暑到仲秋,也不過是一晃眼的功夫。
兩個多月來,福桃兒得了這國公府世子的身份,四處走動極是方便。雖說擔心東南的戰況,可也沒只是閒坐枯守的。
利用身份之便,她請了許多老農,一同將新傳進的幾樣作物好生培植了一番。除了上回的『番麥』外,還發現一種叫『番薯』的作物,栽種簡單易活,食之香甜包腹。
除此之外,她還將食肆擴大經營了數倍,還未鵲影開了家賣刺繡脂粉的鋪子。
日子如流水一般,只是有一點十分奇怪。在國公府里,臨澤公主卻幾乎並不召見她。偶然她去請安問好,也十之八九被拒之門外。
反倒是一個盲女,叫阿笙的,時常來她這裡作陪吃點心。
連帶著見到靖遠侯的次數,也遠遠多過新認的母親。
福桃兒已經能十分順暢地喚他『阿兄』,這個男人又恢復了儒雅溫和的舉止。來的時候,蕭元洲決口不提從前的糾葛,還時而帶回東南的捷報。一切都好像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看似風平浪靜之下的京城,實則暗流洶湧。
景泰七年九月初四,寒露剛過。東南大捷的消息在二旬前便已傳來,楚山潯來信說,快馬輕騎,應當就在這兩日裡便回了。
這一日,福桃兒回了趟晚晴齋,整個院落里遍撒金黃,是老銀杏過早褪葉的盛景。
就在她倚樹翹首,想著今日不知他會不會歸家之際。管事郝通忽的失措慌張地衝進院來。
「不好了,不好了!宮裡出事了,百官連同王宮親貴都被扣下了。夫人啊,您還是快收拾了出城避一避。」郝管事急得話也說不囫圇,「您信我,這像是要出大事的。」
「可楚大人這兩日要回來了。」福桃兒凝眉思索,到底是有些預感的,「快,咱們往南去渡口。」
行禮細軟一應皆不要了,她隨手抓過丫鬟滕九的手,帶了幾個人就朝拴馬的側門去了。
然而還沒上馬,就有幾十個荷甲重劍的羽林衛將他們團團圍了起來。
「世子爺,聖上召您呢。」
龐公公戰戰兢兢地說了句,指出了她的身份來,就有領頭的一個將士過來。強硬卻還算恭敬地一指車轎道:「請世子上車,莫讓我等難做。」
唯有丫鬟滕九執意要跟著,福桃兒忙按了她的手,耐心哄道:「去食肆找你鵲影姐姐,千萬莫要亂跑。」
被重兵保護著進宮的路上,福桃兒想了很多。一會兒憂思懼怕,一會兒又鎮定下來。這一刻,她不會料到,往後的許多年裡,只要想到這一日,便會後怕慶幸。
從保和殿過去的時候,廣場上橫七豎八躺了一地的侍衛宮人。再往裡走,玉階上鮮血鋪灑,有兩個面目被劃爛的官員,看朝服,竟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員。
福桃兒睜著驚恐的眼,被拉到一處裝飾恢弘的偏殿時,她見到了兩個人。
庶兄蕭元洲一身戎裝,刀鞘上的血不停地朝地上淌著。在他面前坐著的正是多日不肯見她的母親——臨澤長公主。
朱菡的情況十分不好,像是已經入了彌留,喘息都不大順暢了。
福桃兒的出現,讓兩個對峙的人臉上都出現了鬆動。
「兄長,你是在……」『謀反』兩個字哽在喉間,福桃兒知道臨澤公主一直避著自己,這會兒子也不大明白朝野大事,只是本能地繃緊了弦,猶豫道,「兄長,你別傷了阿娘。」
「自然不會。」蕭元洲眼神閃爍,忽的一笑,拔劍指向了她,「母親,你若再不交出令牌,今日,兒子便只有送小妹陪您一道上路了。」
臨澤長公主沒有說話,只是勉力睜開眼,看向了面前的一對兒女。她方才嘔了血,生命已經是用更漏能數的清的了。
自從認回了嫡女,她便處心積慮,作下許多荒謬的事,甚至怕她對自己有感情,連面都不願多見。可是千算萬算,都料不到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竟會反咬皇室一口。
然而更讓她自己吃驚的是,此刻,女兒的面容模糊不清,反倒是這個看了二十五載的養子,讓她心意波瀾,那大概是不忍。
蕭元洲索要的令牌,能調動國公府的私兵三萬,也算是後續安定京城的一支重要力量。
等蕭元洲聽完女官聽荷的陳述,不禁失態地喊道:「宮裡那些都庸醫嗎!娘,兒子這就派人去各省,遍尋名醫……」
「不必了,本宮的病早就拖得太久了。」臨澤公主睜開眼扶了聽荷起身,「元兒,你可還認我這母親?」
蕭元洲動容,當即正色跪倒:「阿娘有話,只管吩咐。」
「好!我要你傾盡一生,輔佐蕭氏一族,護佑嫡妹,忠於主上。」見養子艱難決絕地終於點了頭,朱菡欣慰長嘆,笑著朝他身後一指,「我作的主,停了阿笙半年的藥。她如今有孕了,去吧。元兒,權勢富貴點到即止,你該好好看看身邊人了。」
等長公主離開後,那個溫柔高挑的女子,神情頗緊張地跪了下去:「侯爺恕罪,是公主不許您知曉。」
蕭元洲眸色複雜,將人拉到了懷中:「起來吧,你又能做的了什麼。」
靠在他肩頭,阿笙空茫無神的眸子蓄滿了淚水,她眼盲多年,只知一心一意地跟著這人。
.
日月如梭,從大暑到仲秋,也不過是一晃眼的功夫。
兩個多月來,福桃兒得了這國公府世子的身份,四處走動極是方便。雖說擔心東南的戰況,可也沒只是閒坐枯守的。
利用身份之便,她請了許多老農,一同將新傳進的幾樣作物好生培植了一番。除了上回的『番麥』外,還發現一種叫『番薯』的作物,栽種簡單易活,食之香甜包腹。
除此之外,她還將食肆擴大經營了數倍,還未鵲影開了家賣刺繡脂粉的鋪子。
日子如流水一般,只是有一點十分奇怪。在國公府里,臨澤公主卻幾乎並不召見她。偶然她去請安問好,也十之八九被拒之門外。
反倒是一個盲女,叫阿笙的,時常來她這裡作陪吃點心。
連帶著見到靖遠侯的次數,也遠遠多過新認的母親。
福桃兒已經能十分順暢地喚他『阿兄』,這個男人又恢復了儒雅溫和的舉止。來的時候,蕭元洲決口不提從前的糾葛,還時而帶回東南的捷報。一切都好像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看似風平浪靜之下的京城,實則暗流洶湧。
景泰七年九月初四,寒露剛過。東南大捷的消息在二旬前便已傳來,楚山潯來信說,快馬輕騎,應當就在這兩日裡便回了。
這一日,福桃兒回了趟晚晴齋,整個院落里遍撒金黃,是老銀杏過早褪葉的盛景。
就在她倚樹翹首,想著今日不知他會不會歸家之際。管事郝通忽的失措慌張地衝進院來。
「不好了,不好了!宮裡出事了,百官連同王宮親貴都被扣下了。夫人啊,您還是快收拾了出城避一避。」郝管事急得話也說不囫圇,「您信我,這像是要出大事的。」
「可楚大人這兩日要回來了。」福桃兒凝眉思索,到底是有些預感的,「快,咱們往南去渡口。」
行禮細軟一應皆不要了,她隨手抓過丫鬟滕九的手,帶了幾個人就朝拴馬的側門去了。
然而還沒上馬,就有幾十個荷甲重劍的羽林衛將他們團團圍了起來。
「世子爺,聖上召您呢。」
龐公公戰戰兢兢地說了句,指出了她的身份來,就有領頭的一個將士過來。強硬卻還算恭敬地一指車轎道:「請世子上車,莫讓我等難做。」
唯有丫鬟滕九執意要跟著,福桃兒忙按了她的手,耐心哄道:「去食肆找你鵲影姐姐,千萬莫要亂跑。」
被重兵保護著進宮的路上,福桃兒想了很多。一會兒憂思懼怕,一會兒又鎮定下來。這一刻,她不會料到,往後的許多年裡,只要想到這一日,便會後怕慶幸。
從保和殿過去的時候,廣場上橫七豎八躺了一地的侍衛宮人。再往裡走,玉階上鮮血鋪灑,有兩個面目被劃爛的官員,看朝服,竟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員。
福桃兒睜著驚恐的眼,被拉到一處裝飾恢弘的偏殿時,她見到了兩個人。
庶兄蕭元洲一身戎裝,刀鞘上的血不停地朝地上淌著。在他面前坐著的正是多日不肯見她的母親——臨澤長公主。
朱菡的情況十分不好,像是已經入了彌留,喘息都不大順暢了。
福桃兒的出現,讓兩個對峙的人臉上都出現了鬆動。
「兄長,你是在……」『謀反』兩個字哽在喉間,福桃兒知道臨澤公主一直避著自己,這會兒子也不大明白朝野大事,只是本能地繃緊了弦,猶豫道,「兄長,你別傷了阿娘。」
「自然不會。」蕭元洲眼神閃爍,忽的一笑,拔劍指向了她,「母親,你若再不交出令牌,今日,兒子便只有送小妹陪您一道上路了。」
臨澤長公主沒有說話,只是勉力睜開眼,看向了面前的一對兒女。她方才嘔了血,生命已經是用更漏能數的清的了。
自從認回了嫡女,她便處心積慮,作下許多荒謬的事,甚至怕她對自己有感情,連面都不願多見。可是千算萬算,都料不到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竟會反咬皇室一口。
然而更讓她自己吃驚的是,此刻,女兒的面容模糊不清,反倒是這個看了二十五載的養子,讓她心意波瀾,那大概是不忍。
蕭元洲索要的令牌,能調動國公府的私兵三萬,也算是後續安定京城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