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小滿發現爹爹走的不是回家的路,便問道:「爹爹,我們是去師公的家嗎?」
「嗯,爹爹今天有話要跟師公講,小滿在小書房做功課如何?」
唐小滿聽了點點頭,他已經習慣這樣的情形了,爹爹來到上京後,特別忙,隔幾天就要去師公那一趟,也是很辛苦的。
知道今天是弟子第一次教導皇太孫,葉楚山早就坐在書房裡,等著弟子過來了。
唐林帶著小滿請安後,小滿去了旁邊的小書房,唐林則坐到了老師的前面。「老師,皇太孫有成為明君的潛質。」這是唐林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對皇太孫極高的評價。
「你從何看出來的?」聽到這話,葉楚山坐正了身體,既然弟子敢這麼說,那麼定然有理由。
「他在努力,弟子能看出皇太孫不太適應身份的轉變,但他在努力應對,而且天資聰穎,若是能善加思考、聽諫納言,皇太孫以後定能成為一位英明的君王。」
「努力,誰不努力?後面的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你又加了個若是,也就個天資聰穎能算。」葉楚山劃出重點。
「主要是弟子見到太孫書桌邊的《孟子》了,太孫的桌上雖然有許多書,但是《孟子》在最上面,邊緣泛黃,怕是常常翻閱。」
「太孫四書五經具已通讀,獨獨在看《孟子》,我打量了一眼,是全版。」
葉楚山恍然,《孟子》啊,此書雖然同為四書,但也經過頗多曲折,當初便有上位者不喜此書,將其列入子書,而非學子必讀的經書。
前朝的開國皇帝,更是因為不喜其中的民本思想,便要刪減此書內容,雖然學子不能違抗,但私底下依然保存著全版。
在寧朝,因為太宗是百姓出身,對此書中的內容深以為然,如此,《孟子》一書才真正成為經書,成為十三經之一。
「既然太孫有此心,那你要好好教導才是!」
「弟子明白,不過太孫同我並不熟悉,所以有些話並未同我講。索性四書五經皆有大儒教導,所以我講了《武朝史書》,講一朝之興亡,可比只講大道理來得好。」
「你心中有數便可,若是覺得不對了,記得隨時抽身!」葉楚山說道。
唐林作揖,有這麼一個機會在眼前,他想要試一試。
怪不得那些大儒願意去勤學院當先生,就算儲君已定,但是誰都不知道日後會發生什麼,若是有皇子受到了自己的影響,便有機會用自己的學說改變一朝!
在老師地方吃完飯,唐林回到家,打算換下衣裳,便去小華的院子看看。
弟弟唐樺剛從永安府回來,他想要參加明年的鄉試,最近幾月都在用功苦讀。
「兼之,上次祖母說堂姐病了,大伯母想讓我去看看,長留伯府對你可有什麼影響?」伊娘便幫著唐林換衣裳邊問道。
「不會,長留伯是軍功出身,公事上我跟他們沒什麼交集,你放心去便是,你什麼時候去?下衙後我去接你。」
「明日我先同祖母說一聲,看她什麼時候方便,我同祖母一起去,也省得人擔心啊!」
「那最好,有祖母在,什麼事情都好說。」知道林老夫人去後,唐林放心了。
林伊娘撇了唐林一眼,說道:「兼之覺得,婉婉是這般沒用的人嗎?」
「怎會,婉婉自是厲害,只是有些時候,長輩在身邊會方便許多。」唐林解釋道。
「我先去小弟地方看看。」
「是得去,小弟回來幾日,就在院子裡呆了幾日,著實叫人擔心。」
「對了我看府里僕婢年歲大了,也該談婚論嫁,特別是你身邊幾個小廝,他們可有什麼想法?」
「早先我問過言五,他說是想要到外邊去,等元旦後就將戶籍給他吧!他跟我這麼多年,著實辛苦,再補筆銀子給他。言六想要待在府里,言七、言八歲數還小,只能勞你多費心了。」
「這有什麼費心的,我問問他們的想法,若是有互相看得上的那最好,看不上的就托人去問問。若是想去外頭的,便去,我們家也就這麼點人,正好可以少幾個伺候的。」
「你看著辦就好,我過去了!」唐林說道。
這些年家裡的事情他都沒怎麼操心,他也知道伊娘不是強勢的人,對於這些僕婢的婚事自然不會太過強勢。
到了六律院,唐林看小華的書房還亮著燈,就走了進去,雖然讀書是要緊事,但這般不顧身體,日日讀到深夜,卻不是唐林所要看到的。
唐樺看著眼前的聖賢書,明明書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進去。
以前小時還覺得自己能同哥哥一樣,得中進士,成為朝廷官員,可年歲漸長,他才知道,原來當時哥哥看似輕鬆取得的東西,是旁人窮極一生也難以得到的。
考中秀才後,他進了書院,結識了許多好友,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永興府還算不錯的他在永安府就只在中游。
每月一次的月考,讓他一下子就正視自己。
既然天資不夠,那麼就努力來湊,想到明年八月的鄉試,他打算日日看書到三更,期間還要習字、寫策論,不放過任何時間。
「嗯,爹爹今天有話要跟師公講,小滿在小書房做功課如何?」
唐小滿聽了點點頭,他已經習慣這樣的情形了,爹爹來到上京後,特別忙,隔幾天就要去師公那一趟,也是很辛苦的。
知道今天是弟子第一次教導皇太孫,葉楚山早就坐在書房裡,等著弟子過來了。
唐林帶著小滿請安後,小滿去了旁邊的小書房,唐林則坐到了老師的前面。「老師,皇太孫有成為明君的潛質。」這是唐林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對皇太孫極高的評價。
「你從何看出來的?」聽到這話,葉楚山坐正了身體,既然弟子敢這麼說,那麼定然有理由。
「他在努力,弟子能看出皇太孫不太適應身份的轉變,但他在努力應對,而且天資聰穎,若是能善加思考、聽諫納言,皇太孫以後定能成為一位英明的君王。」
「努力,誰不努力?後面的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你又加了個若是,也就個天資聰穎能算。」葉楚山劃出重點。
「主要是弟子見到太孫書桌邊的《孟子》了,太孫的桌上雖然有許多書,但是《孟子》在最上面,邊緣泛黃,怕是常常翻閱。」
「太孫四書五經具已通讀,獨獨在看《孟子》,我打量了一眼,是全版。」
葉楚山恍然,《孟子》啊,此書雖然同為四書,但也經過頗多曲折,當初便有上位者不喜此書,將其列入子書,而非學子必讀的經書。
前朝的開國皇帝,更是因為不喜其中的民本思想,便要刪減此書內容,雖然學子不能違抗,但私底下依然保存著全版。
在寧朝,因為太宗是百姓出身,對此書中的內容深以為然,如此,《孟子》一書才真正成為經書,成為十三經之一。
「既然太孫有此心,那你要好好教導才是!」
「弟子明白,不過太孫同我並不熟悉,所以有些話並未同我講。索性四書五經皆有大儒教導,所以我講了《武朝史書》,講一朝之興亡,可比只講大道理來得好。」
「你心中有數便可,若是覺得不對了,記得隨時抽身!」葉楚山說道。
唐林作揖,有這麼一個機會在眼前,他想要試一試。
怪不得那些大儒願意去勤學院當先生,就算儲君已定,但是誰都不知道日後會發生什麼,若是有皇子受到了自己的影響,便有機會用自己的學說改變一朝!
在老師地方吃完飯,唐林回到家,打算換下衣裳,便去小華的院子看看。
弟弟唐樺剛從永安府回來,他想要參加明年的鄉試,最近幾月都在用功苦讀。
「兼之,上次祖母說堂姐病了,大伯母想讓我去看看,長留伯府對你可有什麼影響?」伊娘便幫著唐林換衣裳邊問道。
「不會,長留伯是軍功出身,公事上我跟他們沒什麼交集,你放心去便是,你什麼時候去?下衙後我去接你。」
「明日我先同祖母說一聲,看她什麼時候方便,我同祖母一起去,也省得人擔心啊!」
「那最好,有祖母在,什麼事情都好說。」知道林老夫人去後,唐林放心了。
林伊娘撇了唐林一眼,說道:「兼之覺得,婉婉是這般沒用的人嗎?」
「怎會,婉婉自是厲害,只是有些時候,長輩在身邊會方便許多。」唐林解釋道。
「我先去小弟地方看看。」
「是得去,小弟回來幾日,就在院子裡呆了幾日,著實叫人擔心。」
「對了我看府里僕婢年歲大了,也該談婚論嫁,特別是你身邊幾個小廝,他們可有什麼想法?」
「早先我問過言五,他說是想要到外邊去,等元旦後就將戶籍給他吧!他跟我這麼多年,著實辛苦,再補筆銀子給他。言六想要待在府里,言七、言八歲數還小,只能勞你多費心了。」
「這有什麼費心的,我問問他們的想法,若是有互相看得上的那最好,看不上的就托人去問問。若是想去外頭的,便去,我們家也就這麼點人,正好可以少幾個伺候的。」
「你看著辦就好,我過去了!」唐林說道。
這些年家裡的事情他都沒怎麼操心,他也知道伊娘不是強勢的人,對於這些僕婢的婚事自然不會太過強勢。
到了六律院,唐林看小華的書房還亮著燈,就走了進去,雖然讀書是要緊事,但這般不顧身體,日日讀到深夜,卻不是唐林所要看到的。
唐樺看著眼前的聖賢書,明明書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進去。
以前小時還覺得自己能同哥哥一樣,得中進士,成為朝廷官員,可年歲漸長,他才知道,原來當時哥哥看似輕鬆取得的東西,是旁人窮極一生也難以得到的。
考中秀才後,他進了書院,結識了許多好友,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永興府還算不錯的他在永安府就只在中游。
每月一次的月考,讓他一下子就正視自己。
既然天資不夠,那麼就努力來湊,想到明年八月的鄉試,他打算日日看書到三更,期間還要習字、寫策論,不放過任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