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不會,朝魯,阿媽和朝魯一起在這裡,只是朝魯,你要記得,你現在是寧朝人,出去後,你要忘記九夷的所有事。」袁翠娘看著他說道。
「現在,你要叫我娘,不要說九夷話,明白嗎?」
朝魯下意識的點頭,卻聽到後面有人在說:
「朝魯,你這樣做,就是背叛,大汗會懲罰你的,而且還有赤那宰桑,他那麼護著我們,你想要背叛他嗎?」牧仁看著朝魯喊道。
朝魯自小生活在羊圈,和牧仁不同,他是有母親的,而且晚上的時候,母親常常會提起寧朝,所以對於寧朝並不像牧仁那般痛恨。
甚至會說寧朝的官話,這也是為什麼赤那讓他過來的原因。
「娘,我會好好說的,我想出去。」終究,朝魯還是做了決定,他會說九夷的事情,但他感激赤那宰桑,不會說赤那宰桑的事情。
牧仁無法理解,覺得朝魯是叛徒,在朝魯的母親走後,他在牢房裡狠狠地打了朝魯一頓,直到官差來將兩人分開。
保寧府的官員們接收了大量從九夷贖回的百姓,除了永謝部和納蒙部還有幾百個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外,其他部落只有幾十個,剩下的全是孩童。
對待這些有一半九夷血脈的孩童,朝廷派出善於洞察犯人表情的都官部官員還有大理寺官員,對這些孩子進行詢問。
剛開始很順利,各部的孩子雖然知道九夷沒了,但是在寧朝也很開心,吃得好,住得好,沒有人打罵他們,他們要的就這麼簡單。
但是在問到哈拉部的孩子時,幾位官員神情凝重,這些孩子對於寧朝存在不小的敵意,而奇怪的是,他們敬仰一個叫巴氏赤那的人,那是九夷的宰桑。
將這些一一記下,最後是牢里的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已經有十幾歲大了,而且九夷願意派他們出來做事,恐怕會跟哈拉部的孩子一樣。
果然,這幾個孩子嘴裡根本問不出什麼,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會偽裝,一旦成功,在寧朝各府活動,恐怕會產生一定的威脅。
除了一個叫朝魯的,還算好些,哈拉部的事情都說了,但是那個巴氏赤那的事情,卻是一句不提。
僵持了好久,官員們去贖回來的百姓中間打聽,知道大概後,撬開了孩子們的嘴。
他們總算知道這個巴氏赤那的事情了,並從這些行為中,推測出其野心不小。
唐林現在已經成為政事堂的編外人員了,這半年下來,政事堂議事十有六七會有他。
也是因此,所有的侍郎對他都客氣了許多,就算是恨他恨得牙痒痒的王侍郎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反倒讓范尚書坐的更穩當了,畢竟現在范尚書退下,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難保不會落入唐林手中,既然如此,還不如讓范尚書先占著。
只是王侍郎也有些糾結,按理唐林剛剛升遷,不可能繼續升,若是再等,等范尚書退下,難保唐林的資歷到了,直接坐上那個位置。
可官家心意難定,若是真的想要破格,那麼禮部尚書的位置,是再好不過了。
看著官家對唐林越來越重視,王侍郎打算動手了,從唐林這邊動手,先找出唐林的把柄,再迫使范尚書致仕,那麼禮部尚書這個位置,定會穩穩地落到自己身上。
此時,唐林他們還在政事堂商量九夷的事情,根據探子還有從永謝部和納蒙部贖回的百姓說法,這兩部的確沒有吃過人肉,就算是餓死的奴隸,也沒有去碰他們。
所以寧朝同意兩部的歸順,定下了時間,兩部的可汗帶人前來上京歸降,奉上歸降文書。
日後再無九夷部落,只有寧朝的永謝部和納蒙部,兩部的首領之位,必須由寧朝冊封才行。
兩部落養育的馬匹歸朝廷所有,而朝廷也會運送糧食給他們,至於牛羊可允許他們賣給百姓或者商人,但是部落同府城一樣需要繳納稅務,此後,九夷草原改名為永納草原,歸寧朝所有。
除此之外,兩部的小可汗,改為世子,十歲時必須要來寧朝接受教導,十八歲再回去,以便將來繼位。
吳尚書看著唐林,神色莫測,果然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本來只要打服,現在直接將草原都給占了,還讓人幫著養馬,不過轉念一想,這感覺,頗為不錯。
於是,他又說了一條,兩部需要接受寧朝官員的督查,學習寧朝文字、語言,遵守寧朝的律法,為此,寧朝需派三名官員入駐部落,並會派軍隊保護草原安危。
「這些也太多了,他們會不會不願意?」范尚書看著這些,有些擔心。
「范尚書多慮了,現在由不得他們不願意。」趙尚書說道。
「沒錯,兩部雖然在內戰中保留了一定的實力,但元氣大傷,要是惹怒寧朝,他們知道後果的。而現在,下官擔心的是那些孩子,還有巴氏赤那。」唐林接道。
政事堂的議事不像朝會,想說話了,得先稟告官家。反而更加輕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不搶話失禮,那就可以了。
當然,有的時候吵起來,那就不用考慮失禮不失禮的問題了。
「現在,你要叫我娘,不要說九夷話,明白嗎?」
朝魯下意識的點頭,卻聽到後面有人在說:
「朝魯,你這樣做,就是背叛,大汗會懲罰你的,而且還有赤那宰桑,他那麼護著我們,你想要背叛他嗎?」牧仁看著朝魯喊道。
朝魯自小生活在羊圈,和牧仁不同,他是有母親的,而且晚上的時候,母親常常會提起寧朝,所以對於寧朝並不像牧仁那般痛恨。
甚至會說寧朝的官話,這也是為什麼赤那讓他過來的原因。
「娘,我會好好說的,我想出去。」終究,朝魯還是做了決定,他會說九夷的事情,但他感激赤那宰桑,不會說赤那宰桑的事情。
牧仁無法理解,覺得朝魯是叛徒,在朝魯的母親走後,他在牢房裡狠狠地打了朝魯一頓,直到官差來將兩人分開。
保寧府的官員們接收了大量從九夷贖回的百姓,除了永謝部和納蒙部還有幾百個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外,其他部落只有幾十個,剩下的全是孩童。
對待這些有一半九夷血脈的孩童,朝廷派出善於洞察犯人表情的都官部官員還有大理寺官員,對這些孩子進行詢問。
剛開始很順利,各部的孩子雖然知道九夷沒了,但是在寧朝也很開心,吃得好,住得好,沒有人打罵他們,他們要的就這麼簡單。
但是在問到哈拉部的孩子時,幾位官員神情凝重,這些孩子對於寧朝存在不小的敵意,而奇怪的是,他們敬仰一個叫巴氏赤那的人,那是九夷的宰桑。
將這些一一記下,最後是牢里的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已經有十幾歲大了,而且九夷願意派他們出來做事,恐怕會跟哈拉部的孩子一樣。
果然,這幾個孩子嘴裡根本問不出什麼,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會偽裝,一旦成功,在寧朝各府活動,恐怕會產生一定的威脅。
除了一個叫朝魯的,還算好些,哈拉部的事情都說了,但是那個巴氏赤那的事情,卻是一句不提。
僵持了好久,官員們去贖回來的百姓中間打聽,知道大概後,撬開了孩子們的嘴。
他們總算知道這個巴氏赤那的事情了,並從這些行為中,推測出其野心不小。
唐林現在已經成為政事堂的編外人員了,這半年下來,政事堂議事十有六七會有他。
也是因此,所有的侍郎對他都客氣了許多,就算是恨他恨得牙痒痒的王侍郎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反倒讓范尚書坐的更穩當了,畢竟現在范尚書退下,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難保不會落入唐林手中,既然如此,還不如讓范尚書先占著。
只是王侍郎也有些糾結,按理唐林剛剛升遷,不可能繼續升,若是再等,等范尚書退下,難保唐林的資歷到了,直接坐上那個位置。
可官家心意難定,若是真的想要破格,那麼禮部尚書的位置,是再好不過了。
看著官家對唐林越來越重視,王侍郎打算動手了,從唐林這邊動手,先找出唐林的把柄,再迫使范尚書致仕,那麼禮部尚書這個位置,定會穩穩地落到自己身上。
此時,唐林他們還在政事堂商量九夷的事情,根據探子還有從永謝部和納蒙部贖回的百姓說法,這兩部的確沒有吃過人肉,就算是餓死的奴隸,也沒有去碰他們。
所以寧朝同意兩部的歸順,定下了時間,兩部的可汗帶人前來上京歸降,奉上歸降文書。
日後再無九夷部落,只有寧朝的永謝部和納蒙部,兩部的首領之位,必須由寧朝冊封才行。
兩部落養育的馬匹歸朝廷所有,而朝廷也會運送糧食給他們,至於牛羊可允許他們賣給百姓或者商人,但是部落同府城一樣需要繳納稅務,此後,九夷草原改名為永納草原,歸寧朝所有。
除此之外,兩部的小可汗,改為世子,十歲時必須要來寧朝接受教導,十八歲再回去,以便將來繼位。
吳尚書看著唐林,神色莫測,果然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本來只要打服,現在直接將草原都給占了,還讓人幫著養馬,不過轉念一想,這感覺,頗為不錯。
於是,他又說了一條,兩部需要接受寧朝官員的督查,學習寧朝文字、語言,遵守寧朝的律法,為此,寧朝需派三名官員入駐部落,並會派軍隊保護草原安危。
「這些也太多了,他們會不會不願意?」范尚書看著這些,有些擔心。
「范尚書多慮了,現在由不得他們不願意。」趙尚書說道。
「沒錯,兩部雖然在內戰中保留了一定的實力,但元氣大傷,要是惹怒寧朝,他們知道後果的。而現在,下官擔心的是那些孩子,還有巴氏赤那。」唐林接道。
政事堂的議事不像朝會,想說話了,得先稟告官家。反而更加輕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不搶話失禮,那就可以了。
當然,有的時候吵起來,那就不用考慮失禮不失禮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