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給太后是樂的合不攏嘴。
安絮自己送的則是一套金鑲紅寶石的鳳棲梧桐擺件, 倒是得了太后的青眼, 畢竟在她的審美里就喜歡這樣華麗到甚至有些俗氣的東西。
緊接著剛過完年, 閒不住的乾隆再次帶著太后和后妃第三次南巡江浙, 這次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海寧閱視海塘。
說來海塘,就得講講錢塘江口江流海潮的出入情況, 口門分為三個,南大門、中小門和北大門。
如果海潮從北大門過,那壓力就在海寧一帶的海塘上;如果從南大門過, 那就是紹興一帶的海塘比較危險;只有從中小門過的時候,南北兩岸才會少發海潮之災。
而自從乾隆二十五年開始,海潮便常從北大門過,一旦海寧一帶的海塘決堤,那麼臨近的蘇州、杭州、嘉興、湖州這些城市便會被海水淹沒,造成的損失十分慘重。
御駕到海寧的時候,下榻陳家, 畢竟海寧這地方小,陳家所居的園子已經是最適合的地方了。
這次南巡乾隆帶上了五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一共七個阿哥,外加五格格這一位公主。
乾隆一個不落的把成年的兒子都帶去海塘巡視,留在陳園裡的也就只有太后和皇帝阿哥們的內眷,作陪的是陳家的夫人小姐。
說起來,安絮曾看過一部電視劇,那部劇里陳家的小姐似乎是五阿哥永琪的嫡福晉,現在想來都是杜撰的,陳家是純粹的漢人,在滿漢不通婚的規矩下,一個皇子的嫡福晉怎麼可能是漢人?
陳家確實有個女兒,名字叫陳昕薇,今年卻只有八歲。
南方的景致一如既往,小橋流水,細雨濛濛,頗有細膩繾綣的氣質,而陳家隅園中光池塘水面便占了三分之二的地方,真正稱得上是曲徑通幽。
還種植有松樹桂樹等常見或不常見的樹木,各種花朵應有盡有,園子東邊就是梅園,南方種植的梅花品種跟北方不太一樣,花型要更小巧精緻些。
「這園子是真的修建的極好,不管是風水還是景致。」太后轉了一圈後感嘆道:「住的也舒服。」
陳夫人小心翼翼的說:「海寧曾有一座十分靈驗的寺廟,園子便是在那寺廟主持的建議下修建的。」
「果真?」太后在亭子裡坐下歇了歇,她再怎麼樣也是七十歲的人了,身子骨雖然在老人里算是健壯,但走了這麼久也是累極。
「那是自然,當初海塘決堤就是那主持算出來的,才保住許多人的命,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泄露了天機,沒多久就圓寂了。」
陳夫人語氣里有些許的遺憾。
太后聽的認真,到最後也跟著嘆了口氣,「這種才是有真本事的大師。」
「是啊。」
安絮對這種事一向秉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聽過就算,倒是太后又接著詢問道:「如今那寺廟還在嗎?」
陳夫人連忙回答:「自然是在的,雖不如前主持在時名氣那麼大,但也是眾多香客常去上香的地方。」
太后聽完,對著安絮說:「哀家也想去上一柱香。」
「等萬歲爺回來,讓幾個阿哥帶您去,咱們一路女眷到底是有些危險。」
太后出行可是極其麻煩,但好在她是準備微服私訪,因此等乾隆回來後,安絮便把這事都交給他了,自己當了個甩手掌柜。
有乾隆做主,出行上香一事很快就敲定了下來,沒帶后妃,只帶了幾位福晉。
安絮的馬車裡坐著七福晉還有和熙,永璟直接被他十一哥十二哥給拐走了,現在估計正在外邊騎馬。
「今天天氣不太好,看著像是要下雨。」安絮掀開帘子望了望天邊,略有些憂慮。
「咱們把傘都備齊了,您就放心吧。」
寺廟就叫無名,建在郊外的一座山上,但並不荒涼,相反的是四周有許多叫賣的小攤販,並且人來人往,大部分都是香客。
因著今天是陰天,寺廟在周圍的雲霧中若隱若現,顯得十分飄渺。
剛進去就聞到一股檀香,裡面的和尚應該都是有些功德的。
殿裡雖然人多,但是很安靜,香客說話都壓低了聲音。
和熙剛來就跟著永璟跑走了,永瑆永璂兩個也不見蹤影,到最後安絮身邊就只有幾位福晉陪著。
「你看看他們,一個個的跑得比兔子快。」安絮邊往廂房走邊抱怨道。
「一會把我送進廂房,你們也出去轉轉,這寺廟裡據說有一處桃花林風景甚美。」
「兒臣也有些累了,等您休息好,咱們一同過去。」
說話的是七福晉,安絮暗贊一聲靈巧,她情商真的很高,在宗室福晉之間的評價不低。
坐進廂房後,安絮嘆道:「可真是年紀大了,原來我能親自爬上來呢,現在只不過多走了些路,就累成這樣。」
「皇額娘哪裡老了,您比兒臣可是好多了。」
四五六七幾位福晉連連吹捧,聽得安絮哭笑不得,「你們先聊著,我去裡間休息一會。」
等安絮離開,幾位皇子福晉才放鬆些,方才畢竟是當著皇后娘娘的面,有些話不好說。
五福晉看著面色有些蒼白的四福晉,關心道:「你這是又犯了頭痛的老毛病?」
六福晉也望過去,她向來心直口快,直接脫口而出:「四嫂若是不舒服,今日就不該來。」
七福晉嘴角抽了抽,連忙制止她,幸好在這兒的幾人都了解她的性子,也沒說生氣。
安絮自己送的則是一套金鑲紅寶石的鳳棲梧桐擺件, 倒是得了太后的青眼, 畢竟在她的審美里就喜歡這樣華麗到甚至有些俗氣的東西。
緊接著剛過完年, 閒不住的乾隆再次帶著太后和后妃第三次南巡江浙, 這次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海寧閱視海塘。
說來海塘,就得講講錢塘江口江流海潮的出入情況, 口門分為三個,南大門、中小門和北大門。
如果海潮從北大門過,那壓力就在海寧一帶的海塘上;如果從南大門過, 那就是紹興一帶的海塘比較危險;只有從中小門過的時候,南北兩岸才會少發海潮之災。
而自從乾隆二十五年開始,海潮便常從北大門過,一旦海寧一帶的海塘決堤,那麼臨近的蘇州、杭州、嘉興、湖州這些城市便會被海水淹沒,造成的損失十分慘重。
御駕到海寧的時候,下榻陳家, 畢竟海寧這地方小,陳家所居的園子已經是最適合的地方了。
這次南巡乾隆帶上了五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一共七個阿哥,外加五格格這一位公主。
乾隆一個不落的把成年的兒子都帶去海塘巡視,留在陳園裡的也就只有太后和皇帝阿哥們的內眷,作陪的是陳家的夫人小姐。
說起來,安絮曾看過一部電視劇,那部劇里陳家的小姐似乎是五阿哥永琪的嫡福晉,現在想來都是杜撰的,陳家是純粹的漢人,在滿漢不通婚的規矩下,一個皇子的嫡福晉怎麼可能是漢人?
陳家確實有個女兒,名字叫陳昕薇,今年卻只有八歲。
南方的景致一如既往,小橋流水,細雨濛濛,頗有細膩繾綣的氣質,而陳家隅園中光池塘水面便占了三分之二的地方,真正稱得上是曲徑通幽。
還種植有松樹桂樹等常見或不常見的樹木,各種花朵應有盡有,園子東邊就是梅園,南方種植的梅花品種跟北方不太一樣,花型要更小巧精緻些。
「這園子是真的修建的極好,不管是風水還是景致。」太后轉了一圈後感嘆道:「住的也舒服。」
陳夫人小心翼翼的說:「海寧曾有一座十分靈驗的寺廟,園子便是在那寺廟主持的建議下修建的。」
「果真?」太后在亭子裡坐下歇了歇,她再怎麼樣也是七十歲的人了,身子骨雖然在老人里算是健壯,但走了這麼久也是累極。
「那是自然,當初海塘決堤就是那主持算出來的,才保住許多人的命,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泄露了天機,沒多久就圓寂了。」
陳夫人語氣里有些許的遺憾。
太后聽的認真,到最後也跟著嘆了口氣,「這種才是有真本事的大師。」
「是啊。」
安絮對這種事一向秉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聽過就算,倒是太后又接著詢問道:「如今那寺廟還在嗎?」
陳夫人連忙回答:「自然是在的,雖不如前主持在時名氣那麼大,但也是眾多香客常去上香的地方。」
太后聽完,對著安絮說:「哀家也想去上一柱香。」
「等萬歲爺回來,讓幾個阿哥帶您去,咱們一路女眷到底是有些危險。」
太后出行可是極其麻煩,但好在她是準備微服私訪,因此等乾隆回來後,安絮便把這事都交給他了,自己當了個甩手掌柜。
有乾隆做主,出行上香一事很快就敲定了下來,沒帶后妃,只帶了幾位福晉。
安絮的馬車裡坐著七福晉還有和熙,永璟直接被他十一哥十二哥給拐走了,現在估計正在外邊騎馬。
「今天天氣不太好,看著像是要下雨。」安絮掀開帘子望了望天邊,略有些憂慮。
「咱們把傘都備齊了,您就放心吧。」
寺廟就叫無名,建在郊外的一座山上,但並不荒涼,相反的是四周有許多叫賣的小攤販,並且人來人往,大部分都是香客。
因著今天是陰天,寺廟在周圍的雲霧中若隱若現,顯得十分飄渺。
剛進去就聞到一股檀香,裡面的和尚應該都是有些功德的。
殿裡雖然人多,但是很安靜,香客說話都壓低了聲音。
和熙剛來就跟著永璟跑走了,永瑆永璂兩個也不見蹤影,到最後安絮身邊就只有幾位福晉陪著。
「你看看他們,一個個的跑得比兔子快。」安絮邊往廂房走邊抱怨道。
「一會把我送進廂房,你們也出去轉轉,這寺廟裡據說有一處桃花林風景甚美。」
「兒臣也有些累了,等您休息好,咱們一同過去。」
說話的是七福晉,安絮暗贊一聲靈巧,她情商真的很高,在宗室福晉之間的評價不低。
坐進廂房後,安絮嘆道:「可真是年紀大了,原來我能親自爬上來呢,現在只不過多走了些路,就累成這樣。」
「皇額娘哪裡老了,您比兒臣可是好多了。」
四五六七幾位福晉連連吹捧,聽得安絮哭笑不得,「你們先聊著,我去裡間休息一會。」
等安絮離開,幾位皇子福晉才放鬆些,方才畢竟是當著皇后娘娘的面,有些話不好說。
五福晉看著面色有些蒼白的四福晉,關心道:「你這是又犯了頭痛的老毛病?」
六福晉也望過去,她向來心直口快,直接脫口而出:「四嫂若是不舒服,今日就不該來。」
七福晉嘴角抽了抽,連忙制止她,幸好在這兒的幾人都了解她的性子,也沒說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