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老夫人直呼蒼天保佑,大概也是呂家世代生活在淟州,是西四坊內的老戶了,街坊四鄰念及舊情,或許在走投無路之下來呂宅偷過東西,但並沒有搞破壞。

  呂頌先將自己的母親,妻兒安頓好,然後叫來隨從吩咐道:「你到外面去走一趟,聯絡聯絡港上的熟人,現在這情況……他們定是丟了生計的,要是有誰願意來幫我修宅子,給雙倍工錢。」

  「是!」

  「人不用太多,這點兒活……十幾個人足夠了。」

  「是。」

  吩咐完,呂頌急匆匆來到書房,門鎖還在但被人破窗而入了,呂頌的心涼了半截,掏出鑰匙打開大鎖看到裡面才鬆了一口氣,還好……書房裡除了一些貴重的擺件兒不見了之外,其餘的東西都在,架子上的書更是一本不少,別看呂頌是個下九流的商賈,他其實是個很愛看書的人。呂頌的商籍是從祖上襲承下來的,好在他也很享受賺錢的過程,不過他三個兒子中……實在是挑不出一個衣缽的繼承人,長子呂齊品行太過敦厚,在商場上怕是要吃虧。另外兩個兒子頑劣不堪又沒有城府,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哎……

  想到這裡呂頌暗自發出一聲嘆息,他這一路回來,一邊走,一邊派人打聽雲安的消息,探聽到雲安在京城被封了戶部侍郎兼領皇商總領事,呂頌喜出望外,心思也不由得活泛起來。

  雲安對齊兒是很喜愛的,如今孩子也大了……若是能讓他跟在雲安身邊,以後就算不能棄商入仕,在皇商衙門謀個差事,也是一件為子孫後代謀福祉的大好事了。

  以呂頌對雲安的了解,雲安絕不是那種飛黃騰達不認親的人,呂頌想:就讓齊兒好好跟在妹夫身邊吧,世代生活在西四坊這個地方難有出頭之日,看看這書房……丟的儘是些俗物,死物,自己的書架上不乏有些孤本……可惜沒有識貨的人啊。

  呂頌開始動手收整起書房來,進行還沒到一半兒,就有家丁飛奔來報:「老爺,老爺……」

  「什麼事?慌慌張張的?」

  家丁喘著粗氣回道:「回老爺的話,知府大人駕到……夫人命小人速來尋你,管家已經把知府大人請到正廳去了。」

  呂頌先是一驚,很快反應過來,吩咐道:「你且去傳話,容我換身乾淨衣裳,馬上來見。」

  「是!」

  呂頌笑了,雲安在京城做大官的事情整個呂宅其實只有他自己一人知道,他的嘴巴很嚴,連自家夫人都沒說。

  呂家世代生活在淟州,呂頌在商場上拼搏多年也就總共見過知府兩次,這次這位大人親自過來,所為何事呂頌很清楚。

  呂頌有些感慨,快速回房找了套乾淨又不失莊重的衣服換上,往正廳去了。

  正廳內,稚氣未脫的呂齊正在招待知府大人,不用問也知道這是其母親的主意,見呂齊知禮穩重的模樣呂頌心中歡喜,呂齊看自家父親來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朝呂頌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退下了。

  知府看到呂齊如此,不由贊道:「令郎日後必成大器。」

  「知府大人過獎了,不知知府大人今日駕臨寒舍,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恕罪。」

  「欸,不知者不為過,本府今日過來是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訴你。」

  呂頌故作驚愕,問道:「是何等好事,竟勞知府大人親自相告?」

  「雲秉初雲大人,日前受皇上欽封,拜了戶部侍郎兼領皇商總領司,難道不是一件大喜事麼?」

  ……

  半個時辰後,淟州知府心滿意足地去了,他答應日後淟州重開官學會寫一封推舉信給官學的院長,推舉呂齊到書院做個旁聽,而呂頌也答應了會出一筆銀子,儘快派人到毗鄰的州府去採買些糧食回來,救濟當地的百姓。

  於公於私,呂頌都很願意做這件事。

  又過了幾日,呂頌出門辦事,呂宅內突然落下了一隻信鴿。

  丫鬟吃驚不小直把信鴿往外趕,畢竟現在這個多事之秋,信鴿落在家中可不是什麼好事兒……但那鴿子卻像認家一樣,「咕咕」直叫,就是不肯飛走。

  丫鬟無奈只好去稟報林不瑜,林不瑜心頭一動親自把鴿子捉了,取下了綁在腳踝上的小竹筒,命人把鴿子帶下去餵些水和谷糠。

  林不瑜聽呂頌說過雲安的那個逃亡計劃,呂頌還說……他送了雲安一些糧食還有幾籠子信鴿,那信鴿是認家的,等雲安他們到了地方只需寫封信綁在鴿子腿上,放飛它就能回來。

  林不瑜打開竹筒,裡面果然有一卷小小的布,上面用紅線繡了一行字:今家中一切穩妥,君安否?盼歸。

  林不瑜仔細地看著上面的繡字,又用手指抿了抿,一行行絲線蹭過指腹,刺繡和寫字是一樣……都是有風骨和「筆體」的,特別在燕國,有些女子要先學會女紅,後認字。

  林不瑜閉上眼睛,回憶著年少時的往事,自家四妹妹的女紅是自己教的,這行線和針腳……

  林不瑜重新觀察起上面的刺字,眼眶濕潤。

  看來雲安應該是使了某種手段讓自己的家眷逃了,林不瑜有些惱:皆是些女眷出海多危險啊,好在無事。不過轉念一想……若雲秉初還有別的辦法,何至於此?誰願意與自己的妻兒天海一方呢?

  林不瑜嘆了一聲,找了個盒子把繡了字的布條收了起來,打算以後看到雲安再給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