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頁
商賈本就不創造價值,自古皆有重農賤商之說,只是前兩朝放寬了限制,本朝理應收緊,殺巨賈填天下,令小商籍者,按人頭繳納「贖籍銀」,每人五十兩改商還農,用不了多久天下便能恢復生機。
很顯然,高懷這是對這件事兒動心了,下旨把全天下的富庶商賈全部抓起來,聽候發落。
呂頌雖然不是頂級富商,但聲名在外,被抓起來也不算冤枉。
雲安想了三天,第四日一早到戶部去銷了假,第五日正是每十日一次的朝會,雲安換上官服,坐上官轎,上朝去了。
朝會後,雲安與高懷來到御書房密談了兩個多時辰,沒人知道他們倆究竟談了什麼,翻遍史書也僅僅只有一句:帝甘冒不韙,屏退言官,與雲秉初密談二餘時辰,方出。
關於這個寥寥幾字的史書記載,後代史學家還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
因為在密談之後發生了一系列離奇的事情,不僅不符合常理,甚至還對燕國之後的幾百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高懷在最後一刻下令釋放了所有商賈,而且沒有追究任何人。
再然後是派出了以雲秉初為首,包含大司農,工部,戶部官員,及御醫在內的欽差團下達各地,因地制宜地為各地解決民生問題。
在之後的數年裡,高懷一直秉持著農,商共榮的政策,並在之後的二十年,使燕國的商品經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狀態,全國陸續開放了二十四個對外通商口岸,將燕國優秀的產品銷售各國,令海外的黃金大量流入燕國。
這一貿易順差持續了兩百年之久……
且史學家在翻閱後燕出土的宮廷秘史的時候,找到了一本在後燕歷代皇帝中流傳了二百年,一本名叫《商論》的書,其作者已不可考,但有史學家通過筆跡對照,等科學分析後提出,這本《商論》的作者,很有可能是雲秉初。
有後世專家學者統計過:在燕代,整個世界的黃金比率大概是,燕國黃金儲備為12%,世界其他國家占88%。
但在後燕結束,燕國的黃金儲備為64%,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僅占比36%。
而且「黃金儲備」這四個字,在《商論》中出現過多次……
第300章 番外·鴻雁
且說「天興元年」戰事平定,新君登基,從淟州到京城沿途州府百廢待興,不過在廢墟之上已經能看到當地府衙組織百姓和工匠正在進行的清理和修繕的工作,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州府就能煥發往日的生機了,或許這個過程是曲折的,但結局是一定的,因為縱觀寰宇沒有任何一個國度的百姓對家鄉的情感能超過燕國百姓……
由於丁奉山的燒倉策略,導致這些地方的糧食極度短缺,各大府衙的門口都架了大鍋,不過裡面煮的東西大都是清湯寡水的,野菜和著麵糊再撒一些鹽巴,盛到碗裡稀溜溜的,但總比沒有強。
這場戰爭給沿途被戰火荼毒的百姓的心裡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但日子終究要繼續……不少人領了飯走到不遠處,隨意坐在某個台階或者碎石上,默默地吸溜起了碗裡的東西。
……
幾輛馬車出現在了空蕩蕩的官道上,揚起塵土,有些醒目,昔日繁盛的淟州城已經很久不見這種陣仗了。
守城的官兵攔下了馬車,從打頭的馬車裡跳下一位中年男子和士兵說了些什麼,士兵便放行了。
這隊馬車的主人正是西四坊的呂家,雖然淟州滿目瘡痍,但呂頌在很早以前得到了雲安的指點,收攏家族資金,一部分換成燕國三大百年錢莊的本票隨身攜帶,一部分兌換成了黃金埋在了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走之前為了表示對雲安的感謝,還將從前以防萬一的糧倉鑰匙給了雲安。
西北乾旱風沙大,雖然這幾年有大量的雨水緩解了這一情況,但對在海邊出生的人來說,還是太乾燥了一些,很難熬。
呂老夫人到了西邊後明顯水土不服,病了一些時日,病好之後便時常以淚洗面,她受不了西北的風沙,吃不慣西北的餐食,就連喝水都覺得裡面莫名有股泥沙味兒……她還很想念從前淟州的那些老姐妹,時常會到呂宅來作客,互相陪伴的幾位老夫人。
原本淟州有戰事,老夫人也只是偷偷哭,或者和自家兒媳婦抱怨幾句,後來聽說天下易主戰事結束,老夫人便把回家的事情提上了日程,直嚷嚷著:即便山高路遠,她死也要死在故土,不能老了老了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這話算是說的很重了,呂頌是個孝子,即便舉家搬遷並非易事,他還是允諾了自家娘親,原本呂頌還打算等戰事平定去找雲安,他聽說雲安在寧安王的手下當了幕僚,如今天下易主……雲安也算是開國功臣了。
呂頌聽說雲安早就隨大軍去了京城,事不宜遲便帶著全家又在當地雇了十幾個鏢師,保護一家人回淟州,臨近淟州才支了銀子給鏢師們,讓他們回去了。
呂家人看著自己的家鄉落到這番模樣心裡很難受,呂老夫人一路抹淚回了呂宅。
一路上所有人都很忐忑,滿眼斷壁殘垣……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家也沒了。
幸運的是呂宅的保存還算完好,除了院牆塌了一面,室內明顯有被盜過的痕跡,門窗壞了一些外,並沒有太大的損失,比那些被燒成廢墟的宅子好多了。不過留下守院子的家丁不見了蹤影。
很顯然,高懷這是對這件事兒動心了,下旨把全天下的富庶商賈全部抓起來,聽候發落。
呂頌雖然不是頂級富商,但聲名在外,被抓起來也不算冤枉。
雲安想了三天,第四日一早到戶部去銷了假,第五日正是每十日一次的朝會,雲安換上官服,坐上官轎,上朝去了。
朝會後,雲安與高懷來到御書房密談了兩個多時辰,沒人知道他們倆究竟談了什麼,翻遍史書也僅僅只有一句:帝甘冒不韙,屏退言官,與雲秉初密談二餘時辰,方出。
關於這個寥寥幾字的史書記載,後代史學家還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
因為在密談之後發生了一系列離奇的事情,不僅不符合常理,甚至還對燕國之後的幾百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高懷在最後一刻下令釋放了所有商賈,而且沒有追究任何人。
再然後是派出了以雲秉初為首,包含大司農,工部,戶部官員,及御醫在內的欽差團下達各地,因地制宜地為各地解決民生問題。
在之後的數年裡,高懷一直秉持著農,商共榮的政策,並在之後的二十年,使燕國的商品經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狀態,全國陸續開放了二十四個對外通商口岸,將燕國優秀的產品銷售各國,令海外的黃金大量流入燕國。
這一貿易順差持續了兩百年之久……
且史學家在翻閱後燕出土的宮廷秘史的時候,找到了一本在後燕歷代皇帝中流傳了二百年,一本名叫《商論》的書,其作者已不可考,但有史學家通過筆跡對照,等科學分析後提出,這本《商論》的作者,很有可能是雲秉初。
有後世專家學者統計過:在燕代,整個世界的黃金比率大概是,燕國黃金儲備為12%,世界其他國家占88%。
但在後燕結束,燕國的黃金儲備為64%,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僅占比36%。
而且「黃金儲備」這四個字,在《商論》中出現過多次……
第300章 番外·鴻雁
且說「天興元年」戰事平定,新君登基,從淟州到京城沿途州府百廢待興,不過在廢墟之上已經能看到當地府衙組織百姓和工匠正在進行的清理和修繕的工作,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州府就能煥發往日的生機了,或許這個過程是曲折的,但結局是一定的,因為縱觀寰宇沒有任何一個國度的百姓對家鄉的情感能超過燕國百姓……
由於丁奉山的燒倉策略,導致這些地方的糧食極度短缺,各大府衙的門口都架了大鍋,不過裡面煮的東西大都是清湯寡水的,野菜和著麵糊再撒一些鹽巴,盛到碗裡稀溜溜的,但總比沒有強。
這場戰爭給沿途被戰火荼毒的百姓的心裡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但日子終究要繼續……不少人領了飯走到不遠處,隨意坐在某個台階或者碎石上,默默地吸溜起了碗裡的東西。
……
幾輛馬車出現在了空蕩蕩的官道上,揚起塵土,有些醒目,昔日繁盛的淟州城已經很久不見這種陣仗了。
守城的官兵攔下了馬車,從打頭的馬車裡跳下一位中年男子和士兵說了些什麼,士兵便放行了。
這隊馬車的主人正是西四坊的呂家,雖然淟州滿目瘡痍,但呂頌在很早以前得到了雲安的指點,收攏家族資金,一部分換成燕國三大百年錢莊的本票隨身攜帶,一部分兌換成了黃金埋在了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走之前為了表示對雲安的感謝,還將從前以防萬一的糧倉鑰匙給了雲安。
西北乾旱風沙大,雖然這幾年有大量的雨水緩解了這一情況,但對在海邊出生的人來說,還是太乾燥了一些,很難熬。
呂老夫人到了西邊後明顯水土不服,病了一些時日,病好之後便時常以淚洗面,她受不了西北的風沙,吃不慣西北的餐食,就連喝水都覺得裡面莫名有股泥沙味兒……她還很想念從前淟州的那些老姐妹,時常會到呂宅來作客,互相陪伴的幾位老夫人。
原本淟州有戰事,老夫人也只是偷偷哭,或者和自家兒媳婦抱怨幾句,後來聽說天下易主戰事結束,老夫人便把回家的事情提上了日程,直嚷嚷著:即便山高路遠,她死也要死在故土,不能老了老了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這話算是說的很重了,呂頌是個孝子,即便舉家搬遷並非易事,他還是允諾了自家娘親,原本呂頌還打算等戰事平定去找雲安,他聽說雲安在寧安王的手下當了幕僚,如今天下易主……雲安也算是開國功臣了。
呂頌聽說雲安早就隨大軍去了京城,事不宜遲便帶著全家又在當地雇了十幾個鏢師,保護一家人回淟州,臨近淟州才支了銀子給鏢師們,讓他們回去了。
呂家人看著自己的家鄉落到這番模樣心裡很難受,呂老夫人一路抹淚回了呂宅。
一路上所有人都很忐忑,滿眼斷壁殘垣……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家也沒了。
幸運的是呂宅的保存還算完好,除了院牆塌了一面,室內明顯有被盜過的痕跡,門窗壞了一些外,並沒有太大的損失,比那些被燒成廢墟的宅子好多了。不過留下守院子的家丁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