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我大魏立儲,何時就要怕了那悠悠眾口?更何況立嫡立長,朕立翊兒又有何不妥?”
元恪似乎是從前壓抑的久了些,自上位後,在一些微末的事情上,總有一意孤行的決絕。
但立儲並非是鬧性子的微末小事,淑妃她野心再大,也怕被那朝前宮後的唾沫淹死。
於是,她謹小慎微道:“皇上,如今若是您立了翊兒,以後皇后娘娘又該如何自處呢?皇后娘娘乃是梅將軍之女,梅將軍又手握兵權,陛下英明聖哲,孰輕孰重自然不需要妾身多說。妾身只是區區一郡守之女,不敢與皇后娘娘比肩?還請陛下收回成命,莫要寒了後宮,寒了百官的心……”說罷,她又叩首。
空闊的大殿裡,一時只看到她折成三折的身影,那樣渺小,那樣薄弱,即使脊骨彎曲,卻依舊錶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堅韌。
實際上,方才立儲之言論,只是元恪隨口一說,萬沒有想到這淑妃卻當了真。還當的非常真,非常的真。
元恪面上心中皆冷。
從前,淑妃,不,紅玉,畏他愛他。是什麼時候開始,她的“畏”竟是多過了“愛”?
他放在膝上的雙手緊緊地握起來,而後復又無力地鬆開。
罷了。
罷了……
他深深地閉了眼睛,再睜開眼睛,他恍惚又成了眾人眼中那個冷血的九五之尊。
自古君王多寡義。
他,也將不再例外。
“是朕失言了。”他道,望著淑妃,那眼目依舊,唯獨不再暖。
那淑妃沒想到他會輕易收回成命,稍稍怔了怔,這才又磕下頭去,說一句“謝主隆恩”。
但,這又是哪門子的“謝主隆恩”?
元恪心中微晃,但面上卻不帶過。一揮手,便屏退了淑妃。
外面宮燈璀璨,一盞盞明燈連綴,照得外間恍若銀河玉帶。
夜間寒涼,忽又起風。今年的立秋來得格外的晚,就連那天氣,也愈發變得陰晴不定。
元恪心血來潮,晚間出門吹風,誰知才走了小半個時辰,那外間卻滴滴答答地下起小雨。
他沒帶傘,走得也遠,眼見得就要被淋成落湯雞,迎面卻又一宮人舉著油紙傘遙遙走過來。
元恪身後的小太監何其機敏,三步兩步,就行至那宮人面前,只說一句,那小宮人便長跪不起奉了傘。
有了油紙傘的遮擋,元恪總不至於被雨淋。他原本就是出來散心,這會兒又重新閒庭信步起來。
可才走了兩三步,元恪卻又想起了什麼,他下意識地朝身後看去,果然看到那宮人遙遙地站起了身子。
宮燈高懸,照著那宮人的臉。她依稀是個清秀的面容,此時似乎她也看見元恪回頭,她嚇得一個瑟縮,復又重新跪在了濕漉漉的地上。
元恪蹙眉,邁著大步走了過去。
“裊裊!”他陰陽怪氣道,瞪著面前那被嚇得不敢抬頭的宮人,心中一陣躁鬱,“朕記得,這個時候,你與你那位先皇妃嬪,應該在邙山守靈。”
裊裊一顆心快要跳出胸腔,她趴伏在疾風驟雨中,將自己瑟縮成一個卑微模樣。
“原本昨日就該往邙山去的,可誰承想小皇子生了病,所以……所以……所以耽擱了兩日。”她的額頭挨著涼薄的地面,鼻端甚至有泥土的潮腥。
她知道自己又闖禍了。
她與陶清漪本就是這宮中的敏感之人,她雖是夜間出行,卻也應當規避走小路。可是,她卻得意忘形,明明是偷來的逗留時間,她卻不知珍惜。
“私自逗留宮闈何罪,朕覺得你應該清楚。”元恪的聲音冷冷傳來,像是終於捕獲獵物的豹。
“皇上饒命,皇上饒命,一切,都是奴婢私自做主,還請陛下饒命。”
“哦?私自做主?你好大的面子啊!”元恪冷冷笑起,在寒涼的雨夜,那笑容也跟著寒涼下來。
“的確是奴婢私自做主……”裊裊磕下頭去。
前日,明明就該出宮,可是元聖生病。陶清漪雖不放心,但若是沒有裊裊一意孤行,如今,又怎會被元恪逮個正著。
“呵,你起來,我不罰你。”元恪笑說道,他盯著那頭頂暗沉沉的天幕,突然有了無來由地舒心。
“帶我去見陶清漪。”他說著,當先迎著雨幕往如嫣殿方向走去。
那跪在地上的裊裊一怔,繼而全身止不住顫抖起來。
……
第149章 (一百四十九)咄咄逼人
自初春在北魏開始的瘟疫,終於在夏末的時候,在北魏全面蔓延開來。一時間,民間各處哀嚎連天,屍骨遍野。
與此同時,與瘟疫同來的陰雨連天,讓北魏各處水患不絕。橋樑坍圮,河流改道,多郡多縣爆發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遇的洪災。在水患泛濫的同時,西北各處從去年開始爆發的旱災持續發酵,所謂旱極而蝗,久旱而導致的蝗災猖獗,更給如今滿目瘡痍的北魏雪上加霜。
北魏朝廷雖傾其所能撥下善款,然那善款對於萬數受災的世人,卻是杯水車薪,仍舊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水深火熱的夾縫中求生。
疫病與饑荒相繼發作,北魏各處,一時間餓殍遍地,災民盈野。浮屍暴骨不鮮,民力交困無食,豺狼吞吃活人,易子而食之事,多有發生。
元恪似乎是從前壓抑的久了些,自上位後,在一些微末的事情上,總有一意孤行的決絕。
但立儲並非是鬧性子的微末小事,淑妃她野心再大,也怕被那朝前宮後的唾沫淹死。
於是,她謹小慎微道:“皇上,如今若是您立了翊兒,以後皇后娘娘又該如何自處呢?皇后娘娘乃是梅將軍之女,梅將軍又手握兵權,陛下英明聖哲,孰輕孰重自然不需要妾身多說。妾身只是區區一郡守之女,不敢與皇后娘娘比肩?還請陛下收回成命,莫要寒了後宮,寒了百官的心……”說罷,她又叩首。
空闊的大殿裡,一時只看到她折成三折的身影,那樣渺小,那樣薄弱,即使脊骨彎曲,卻依舊錶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堅韌。
實際上,方才立儲之言論,只是元恪隨口一說,萬沒有想到這淑妃卻當了真。還當的非常真,非常的真。
元恪面上心中皆冷。
從前,淑妃,不,紅玉,畏他愛他。是什麼時候開始,她的“畏”竟是多過了“愛”?
他放在膝上的雙手緊緊地握起來,而後復又無力地鬆開。
罷了。
罷了……
他深深地閉了眼睛,再睜開眼睛,他恍惚又成了眾人眼中那個冷血的九五之尊。
自古君王多寡義。
他,也將不再例外。
“是朕失言了。”他道,望著淑妃,那眼目依舊,唯獨不再暖。
那淑妃沒想到他會輕易收回成命,稍稍怔了怔,這才又磕下頭去,說一句“謝主隆恩”。
但,這又是哪門子的“謝主隆恩”?
元恪心中微晃,但面上卻不帶過。一揮手,便屏退了淑妃。
外面宮燈璀璨,一盞盞明燈連綴,照得外間恍若銀河玉帶。
夜間寒涼,忽又起風。今年的立秋來得格外的晚,就連那天氣,也愈發變得陰晴不定。
元恪心血來潮,晚間出門吹風,誰知才走了小半個時辰,那外間卻滴滴答答地下起小雨。
他沒帶傘,走得也遠,眼見得就要被淋成落湯雞,迎面卻又一宮人舉著油紙傘遙遙走過來。
元恪身後的小太監何其機敏,三步兩步,就行至那宮人面前,只說一句,那小宮人便長跪不起奉了傘。
有了油紙傘的遮擋,元恪總不至於被雨淋。他原本就是出來散心,這會兒又重新閒庭信步起來。
可才走了兩三步,元恪卻又想起了什麼,他下意識地朝身後看去,果然看到那宮人遙遙地站起了身子。
宮燈高懸,照著那宮人的臉。她依稀是個清秀的面容,此時似乎她也看見元恪回頭,她嚇得一個瑟縮,復又重新跪在了濕漉漉的地上。
元恪蹙眉,邁著大步走了過去。
“裊裊!”他陰陽怪氣道,瞪著面前那被嚇得不敢抬頭的宮人,心中一陣躁鬱,“朕記得,這個時候,你與你那位先皇妃嬪,應該在邙山守靈。”
裊裊一顆心快要跳出胸腔,她趴伏在疾風驟雨中,將自己瑟縮成一個卑微模樣。
“原本昨日就該往邙山去的,可誰承想小皇子生了病,所以……所以……所以耽擱了兩日。”她的額頭挨著涼薄的地面,鼻端甚至有泥土的潮腥。
她知道自己又闖禍了。
她與陶清漪本就是這宮中的敏感之人,她雖是夜間出行,卻也應當規避走小路。可是,她卻得意忘形,明明是偷來的逗留時間,她卻不知珍惜。
“私自逗留宮闈何罪,朕覺得你應該清楚。”元恪的聲音冷冷傳來,像是終於捕獲獵物的豹。
“皇上饒命,皇上饒命,一切,都是奴婢私自做主,還請陛下饒命。”
“哦?私自做主?你好大的面子啊!”元恪冷冷笑起,在寒涼的雨夜,那笑容也跟著寒涼下來。
“的確是奴婢私自做主……”裊裊磕下頭去。
前日,明明就該出宮,可是元聖生病。陶清漪雖不放心,但若是沒有裊裊一意孤行,如今,又怎會被元恪逮個正著。
“呵,你起來,我不罰你。”元恪笑說道,他盯著那頭頂暗沉沉的天幕,突然有了無來由地舒心。
“帶我去見陶清漪。”他說著,當先迎著雨幕往如嫣殿方向走去。
那跪在地上的裊裊一怔,繼而全身止不住顫抖起來。
……
第149章 (一百四十九)咄咄逼人
自初春在北魏開始的瘟疫,終於在夏末的時候,在北魏全面蔓延開來。一時間,民間各處哀嚎連天,屍骨遍野。
與此同時,與瘟疫同來的陰雨連天,讓北魏各處水患不絕。橋樑坍圮,河流改道,多郡多縣爆發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遇的洪災。在水患泛濫的同時,西北各處從去年開始爆發的旱災持續發酵,所謂旱極而蝗,久旱而導致的蝗災猖獗,更給如今滿目瘡痍的北魏雪上加霜。
北魏朝廷雖傾其所能撥下善款,然那善款對於萬數受災的世人,卻是杯水車薪,仍舊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水深火熱的夾縫中求生。
疫病與饑荒相繼發作,北魏各處,一時間餓殍遍地,災民盈野。浮屍暴骨不鮮,民力交困無食,豺狼吞吃活人,易子而食之事,多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