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平襄王顫抖著手試圖將紙撫平,只是拿慣了刀槍鞭棍的大手並不太會做這些細緻活兒,被浸濕的紙不比平時,他稍一用力,信紙便從中間撕裂開來。參差不齊的齒邊仿佛一張張開的大口,嘲笑著他這荒謬的一生。
「大哥!」陳太后見兄長神情不對,急道:「咱們有人有錢,去了潞陽休養生息,他日未必不可捲土重來。就算你厭倦了,咱們也能找個海島,就憑咱們手上這些錢,雇些人修個大宅子,也可以在島上安度餘生。你可千萬不要想不開!」
「昔日高祖皇帝封我為平襄王,派我鎮守化康,希望我能作為戍北軍的後盾,給大渝增添第二道屏障。」
平襄王似乎沒有聽見陳太后的話,自顧自地看著信紙喃喃低語:「他給了我無上榮耀,我卻沒能踐行昔年的承諾,不僅放任胡人南侵,還間接逼死了他的孫子,作為臣子,我已是大不忠。妻兒身陷危急,屢屢向我求援,我為了一己私利置他們的安危於不顧,為夫為父,我也沒盡到該盡的職責。」
說罷他站起身,將那團什麼都看不出了的信又珍而重之放回襟內貼著胸口。
「潞陽是個好地方,我就不去了。我篡權謀逆,已是洗脫不掉的罪名,起碼要趕回化康,一家人死在一處才行……」
「你回來!回來!」陳太后追在兄長身後大喊,平襄王卻頭也不回。
「姐姐,別追了!」陳太師從後面趕來拖住陳太后:「讓他去吧,敵人追過來了,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作者有話要說:倒數第三章 ,沖鴨!
第118章
華英在松仁城外讓敵首逃脫了一次, 這次不會再大意了。
攻入皇宮裡的大軍抓了未及逃跑的幾名宮人, 審問出陳太后一行人的去向後立刻報告給了城外。華英跟常風帶人圍追堵截,最後在一家農舍的羊圈裡揪出了躲在羊群堆里的陳氏姐弟二人。
「陳太后跟陳太師在天牢里都已認罪畫押,我聽說平襄王從岐泰調走了五千兵士,於瀘昌城外悉數戰死。」
駱鳳心自攻下京城起一直忙於調度北邊的戰事,審理陳太后一干人謀反一案全由喬琬在主理。
今日駱鳳心很晚才從承慶殿議完事,雖然大家都已經默認她為新一任帝君了, 但畢竟還未登基,按理還是該回公主府歇息的。只是這段時間實在太忙無暇在路上耽誤時間, 她多數時候都是與大臣們議事到凌晨,然後去離承慶殿最近的乾坤殿裡小憩片刻,一大清早就又去承慶殿了。
駱鳳心不回公主府, 喬琬自然也跟著歇在了乾坤殿。老實說她這段時間沒比駱鳳心輕鬆到哪裡去。
陳太后此番謀逆牽連甚廣,一根藤上連著的除了直接參與謀反的十幾名官員, 餘下那些個年年給陳氏姐弟進貢的地方官, 細查下去就沒幾個不沾點貪污腐敗,有的甚至還有圈地害民、強取豪奪的惡行。
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後來多多少少又為討伐陳氏出了點力,罰得輕了不足以震懾這群碩鼠, 樹立新君權威;罰得重了萬一逼得他們魚死網破又是個□□煩。
渝朝這一年從年初仗就沒停,一直打過年中。如今又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壓力,這時候若是再後院起火, 哪怕是些放在平時完全成不了氣候的小動亂,擱到現在也足夠給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和朝廷帶來巨大危害。
為此喬琬相當頭疼。
除此之外還有丹朱那件事,攻下京城後, 月袖帶了聽風其他分舵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回了聽風的掌控權,丹朱當著月袖的面服毒自盡。
因為涉及到外敵細作,喬琬沒法把它當做一件尋常的江湖紛爭交給月袖獨自處理,派了官差與月袖一起順著丹朱這條線索起底了胡人在京城的好幾個秘密據點。
「……參與謀反的主犯除了死在瀘昌城的平襄王,已經全部落網。餘下那些我想著不如挑一兩個貪得多、民怨重的下手,徹底查抄,其他人就發封詔書口頭警告一下算了。
這樣一來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表明朝廷不會再容忍這些國之蠹蟲的決心;二來又給他們一個既往不咎的免死牌,免得這些人為怕咱們新成立的朝廷翻過去的舊帳聚起來鬧事。」
涉及到謀反的事,參與調查的東、西督查府一眾大臣對如何處罰慎之又慎。雖說從樂平公主往常的表現來看應該會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可人一旦坐到了那個位子上又有誰能說得好呢?
更何況駱鳳心從前在京城幾乎是獨來獨往,這些大臣們摸不清她的想法,生怕一個不小心觸了這位未來新君的霉頭,總把面君陳述的工作推給跟他們更熟也更好說話的喬琬。反正喬琬作為主理之人,也有承擔匯報的責任。
白天駱鳳心都在為軍務操心,喬琬儘量不去打擾她,只得在晚上犧牲兩人的獨處時間討論公務。
聽完喬琬的匯報駱鳳心點點頭:「這樣很好。事情交給你我很放心,你不用顧慮我的想法,覺得怎麼樣好就怎麼辦。」
喬琬心中稍微鬆了口氣。她當然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懷疑駱鳳心掌權之後會性格大變,但駱鳳心的兄長、還有許多跟她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們都死在了這一場叛亂中,她擔心駱鳳心心有不平,會被仇恨帶偏判斷力。
她見駱鳳心眉頭微鎖,目光凝重,想來還在為北邊的戰事煩憂,便坐到駱鳳心身邊,換了個輕鬆的語氣對她說:「今天我們提審了那幾名胡人奸細,你猜我們審出了什麼?」
「大哥!」陳太后見兄長神情不對,急道:「咱們有人有錢,去了潞陽休養生息,他日未必不可捲土重來。就算你厭倦了,咱們也能找個海島,就憑咱們手上這些錢,雇些人修個大宅子,也可以在島上安度餘生。你可千萬不要想不開!」
「昔日高祖皇帝封我為平襄王,派我鎮守化康,希望我能作為戍北軍的後盾,給大渝增添第二道屏障。」
平襄王似乎沒有聽見陳太后的話,自顧自地看著信紙喃喃低語:「他給了我無上榮耀,我卻沒能踐行昔年的承諾,不僅放任胡人南侵,還間接逼死了他的孫子,作為臣子,我已是大不忠。妻兒身陷危急,屢屢向我求援,我為了一己私利置他們的安危於不顧,為夫為父,我也沒盡到該盡的職責。」
說罷他站起身,將那團什麼都看不出了的信又珍而重之放回襟內貼著胸口。
「潞陽是個好地方,我就不去了。我篡權謀逆,已是洗脫不掉的罪名,起碼要趕回化康,一家人死在一處才行……」
「你回來!回來!」陳太后追在兄長身後大喊,平襄王卻頭也不回。
「姐姐,別追了!」陳太師從後面趕來拖住陳太后:「讓他去吧,敵人追過來了,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作者有話要說:倒數第三章 ,沖鴨!
第118章
華英在松仁城外讓敵首逃脫了一次, 這次不會再大意了。
攻入皇宮裡的大軍抓了未及逃跑的幾名宮人, 審問出陳太后一行人的去向後立刻報告給了城外。華英跟常風帶人圍追堵截,最後在一家農舍的羊圈裡揪出了躲在羊群堆里的陳氏姐弟二人。
「陳太后跟陳太師在天牢里都已認罪畫押,我聽說平襄王從岐泰調走了五千兵士,於瀘昌城外悉數戰死。」
駱鳳心自攻下京城起一直忙於調度北邊的戰事,審理陳太后一干人謀反一案全由喬琬在主理。
今日駱鳳心很晚才從承慶殿議完事,雖然大家都已經默認她為新一任帝君了, 但畢竟還未登基,按理還是該回公主府歇息的。只是這段時間實在太忙無暇在路上耽誤時間, 她多數時候都是與大臣們議事到凌晨,然後去離承慶殿最近的乾坤殿裡小憩片刻,一大清早就又去承慶殿了。
駱鳳心不回公主府, 喬琬自然也跟著歇在了乾坤殿。老實說她這段時間沒比駱鳳心輕鬆到哪裡去。
陳太后此番謀逆牽連甚廣,一根藤上連著的除了直接參與謀反的十幾名官員, 餘下那些個年年給陳氏姐弟進貢的地方官, 細查下去就沒幾個不沾點貪污腐敗,有的甚至還有圈地害民、強取豪奪的惡行。
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後來多多少少又為討伐陳氏出了點力,罰得輕了不足以震懾這群碩鼠, 樹立新君權威;罰得重了萬一逼得他們魚死網破又是個□□煩。
渝朝這一年從年初仗就沒停,一直打過年中。如今又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壓力,這時候若是再後院起火, 哪怕是些放在平時完全成不了氣候的小動亂,擱到現在也足夠給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和朝廷帶來巨大危害。
為此喬琬相當頭疼。
除此之外還有丹朱那件事,攻下京城後, 月袖帶了聽風其他分舵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回了聽風的掌控權,丹朱當著月袖的面服毒自盡。
因為涉及到外敵細作,喬琬沒法把它當做一件尋常的江湖紛爭交給月袖獨自處理,派了官差與月袖一起順著丹朱這條線索起底了胡人在京城的好幾個秘密據點。
「……參與謀反的主犯除了死在瀘昌城的平襄王,已經全部落網。餘下那些我想著不如挑一兩個貪得多、民怨重的下手,徹底查抄,其他人就發封詔書口頭警告一下算了。
這樣一來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表明朝廷不會再容忍這些國之蠹蟲的決心;二來又給他們一個既往不咎的免死牌,免得這些人為怕咱們新成立的朝廷翻過去的舊帳聚起來鬧事。」
涉及到謀反的事,參與調查的東、西督查府一眾大臣對如何處罰慎之又慎。雖說從樂平公主往常的表現來看應該會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可人一旦坐到了那個位子上又有誰能說得好呢?
更何況駱鳳心從前在京城幾乎是獨來獨往,這些大臣們摸不清她的想法,生怕一個不小心觸了這位未來新君的霉頭,總把面君陳述的工作推給跟他們更熟也更好說話的喬琬。反正喬琬作為主理之人,也有承擔匯報的責任。
白天駱鳳心都在為軍務操心,喬琬儘量不去打擾她,只得在晚上犧牲兩人的獨處時間討論公務。
聽完喬琬的匯報駱鳳心點點頭:「這樣很好。事情交給你我很放心,你不用顧慮我的想法,覺得怎麼樣好就怎麼辦。」
喬琬心中稍微鬆了口氣。她當然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懷疑駱鳳心掌權之後會性格大變,但駱鳳心的兄長、還有許多跟她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們都死在了這一場叛亂中,她擔心駱鳳心心有不平,會被仇恨帶偏判斷力。
她見駱鳳心眉頭微鎖,目光凝重,想來還在為北邊的戰事煩憂,便坐到駱鳳心身邊,換了個輕鬆的語氣對她說:「今天我們提審了那幾名胡人奸細,你猜我們審出了什麼?」